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

ID:6441415

大小:26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1-14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_第1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_第2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_第3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_第4页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教案: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集锦(知识积累+训练)广西百色高中谢敏强一、了解高考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诗歌鉴赏知识积累诗歌鉴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庞杂,如作家的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等,再加上相当多的同学对一些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学习起来倍感困难,所以最好是掌握诗歌的一些相关知识。(一)语言风格: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自然等。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的特点是以少蕴多、凝炼、富有节奏和韵律。具体可分成如下几种:①清新

2、。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诗。②平淡。又叫质朴。特点是选用贴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平淡,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③绚丽。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④明快。特点是语言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自居易的诗。⑤含蓄。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诗,李清照后期的词。⑥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的语言被誉

3、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思想内容: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截)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

4、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2、常见表现手法:(1)整体了解:起兴、渲染、烘托、衬托(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景衬情)、虚写、实写、虚实相生、主客移位、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象征、联想、想象。(2)具体感知常见表现手法:①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作者把要抒发的感情寄予在所绘事物之中,通过事物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例:-14-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该诗中作者通过塑造为了众生能吃饱饭而艰苦劳动,以致疾病缠身的老牛的形

5、象,寄托了作者愿为天下百姓奉献终身的思想。②对比对比是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照比较,以突出反映事物本质和表现作者倾向的写作技法。例: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鳞鳞居大厦。该诗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两句写烧瓦的人辛苦劳动却没有瓦房住,后两句写不烧瓦的人手不沾泥却住着大瓦房。批判了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劳而无获,饱受剥削,而少数剥削者却不劳而获,尽情享受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③衬托衬托即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相近或相反的条件,以其中一事物为辅,突出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例: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

6、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本诗运用反衬的手法,前两句写空荡荡的山谷中看不见一个人,只是偶尔听到行人说话的声音,这是用“有声”反衬“无声”。后两句写霞光射入深林映照在青苔上,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是以明衬暗。④虚、实、虚实相生A、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传统技法中,“虚”,是指绘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常常采用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就是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7、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或表现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

8、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c、联想之境。这类虚境是借联想而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是绵延而不断绝的。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