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

ID:6443118

大小:11.29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1-14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_第1页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_第2页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_第3页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_第4页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矿床论文学院:资源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固体方向)班级:021112姓名:梁大祥学号:20111002029第一章成矿地质背景1、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铜陵地区位于贵池—马鞍山隆起带(印支期隆起带)的中部,西以炎庐断裂带为界非别与华北地块与大别地块毗邻,南东与江南台隆相连。南、北两侧分别被两条东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所围限,与贵池,繁昌两个北东向的“S”状窿褶带相隔,东西两侧分别为北东向大型断裂带为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棱形隆起地块。(图1)1.沉降带;2.隆起带;3.背斜轴;4.向斜轴;5.断层;6.炎庐断裂带;7.构造单元边界图1、矿床大地构造图2、区域地质区内构造主要

2、为北东向青山背斜和近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矿区内岩浆岩广泛发育,多为浅成超浅成的小型侵入体,呈岩墙或岩枝状,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斑)岩,岩石的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35.8±1.1Ma,锆石年龄为135.5±2.1Ma。(图2)1-第四系;2-中三叠灰岩、白云岩质灰岩;3-下三叠灰岩;4-石英闪长岩;5-辉石闪长岩;6-花岗闪长岩;7-实测及推测断层;8-矿体水平投影图2、地质图地层  铜陵地区地表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地层外,从志留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其中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下、中三叠统地层分布较广,而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分布较为零星。志留系为海相

3、碎屑沉积;上泥盆统为陆相沉积;中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以海相碳酸盐沉积为主,伴有少量碎屑沉积;上二叠统下部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上部为海相碳酸盐;下、中三叠统为海相碳酸盐沉积;上三叠统及早、中侏罗世地层为陆相碎屑沉积;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为巨厚的陆相火山岩系和碎屑岩系;晚白垩世至第三纪沉积物为一套巨厚的陆相红色碎屑岩系,局部地区含膏盐。不同时代地层的含矿性存在明显差异,上古生和下三叠统以Cu、S为主,次为Fe、Au、Pb、Zn;中三叠统及白垩系以Fe、S(Cu、Au)组合为主,次为Pb、Zn。其中,石炭系至二叠系和下白垩统是本区Fe、Cu、S、Au、Mo、Pb、Zn等矿产的主要赋存部位。中石

4、炭统黄龙组顶部和上统船山组底部是铜陵地区重要的含矿层位。据不同时代地层中Cu储量所占比例统计结果表明:石炭系约占62169%,二叠系约占6110%,下三叠统约占30105%,志留系至泥盆系约占0193%。冬瓜山矿区主要出露下-中三叠统沉积岩系,深部可见上泥盆统一上二叠统地层。矿区褶皱构造为青山背斜,轴向35-45°,呈“S”形展布,宽约8km,长约22.5km,向东北倾伏,北西翼较陡,南东翼较缓。此外区内还发育一些小揉皱。断裂构造主要为南北向,其次为东西向,以及北东向、北西西-北北西向;成矿后主要是北西向,次为东西向。岩浆岩 铜陵地区中基—中酸性侵入岩比较发育,已发现大小岩体共76个,

5、出露总面积约30km2。侵入体产状主要呈岩株、岩墙状,次为岩床、岩枝及岩脉,出露面积一般为1km2~3km2,最小者不足0.2km2(青山脚石英闪长岩体),最大者约10km2(凤凰山花岗闪长岩体)。岩体在地表出露的形态主要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轴方向为NE向。岩性主要为辉石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及一些晚期(长英质?)脉岩。形成时代为185Ma~90Ma,属于燕山期产物。构造 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向的构造组成了铜陵地区的构造格架,根据地质特征,可将铜陵地区构造划分为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两大类。基底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和南北向的隐伏深断裂,如铜陵—南陵、铜陵—戴家汇近东

6、西向断裂和狮子山—天屏山近南北向断裂和沿长江北北东向断裂,这些基底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区内构造格架以及岩浆岩和矿床的分布,其中,近东西向断裂对成矿作用的控制最为要(图3)。盖层构造可分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以轴向NE和NNE的宽缓背斜、向斜为特征,由北西至南东依次为铜官山背斜、青山背斜、朱村向斜、永村桥—舒家店背斜和凤凰山复向斜等,以及叠加其上的次一级短轴背(向)斜。断裂构造主要为南北向断裂、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图3)。12第三系;22侏罗系—白垩系;32泥盆系—三叠系;42志留系;52燕山期岩浆岩;62盖层断裂;72印支期复式背斜;82印支期复式向斜;92燕

7、山晚期复式褶皱;102基底断裂;112铜矿床;122硫铁矿;132铅锌矿;142多金属矿;152矿田;162矿床代号:图3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一)矿床地质狮子山矿田主要包括四个岩性单元:1、约14m的浅变质底部单元,主要由泥盆系五通组砂岩、粉砂岩和薄层页岩组成;2、厚约46~68m的碳酸盐单元,系矿区主要含矿建造,由上石炭统下部白云岩、中部结晶灰岩(黄龙组)、上部灰岩(船山组)组成;3、厚达362~550m的二叠系厚层碳酸盐-碎屑岩单元,与下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