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

ID:6611412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20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_第1页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_第2页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_第3页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_第4页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怀感恩,自强不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怀感恩,自强不息“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的感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升入大学两年来,在学校贫困补助政策的帮助下,我才得以减少的父母很大的压力。因此我在内心由衷的感恩学校给予我们这些贫困生生活上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父母给我们无私的爱,老师给予我们的谆谆教诲,朋友给予我

2、们的陪伴和帮助,以及党和国家给予我们政策上的帮助,所有的这一切都不应该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而是应该我们去铭记,去感恩,去回报的。作为贫困生中的一个,我认为每个收到国家学校政策补助的贫困生,都能怀着一颗敬重和感恩的心,向党和国家,向关心我们的每位领导、老师及关注并支持教育事业,关心贫困学生的人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你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在政策上、财力上、物质上、精神上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是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能够在风雨中拨开云雾阔步前行,能够在荆棘中挺直腰板昂首向前,从而直达成功彼岸。世上许

3、多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阳光是免费的,芸芸众生,有哪一个没有在阳光的臂膀里尽情享受,而阳光从未奢求别人透支一文钱;党恩是免费的,丝兰吐芳后,从未要求回报;亲情是免费的,那深入血脉的疼爱,从未因为贫寒而潦倒,也从未因为年龄的衰老而削弱.师爱是免费的,充满心香,纯洁心灵,放飞理想的农安教育船票,永远给我们停靠的港湾和方向,但免费并不表示我们就可以觉得理所当然。正是这些不求我们回报的恩泽我们才更加应该铭记在心。感恩普照大地的阳光,感恩党恩,感恩父母,感恩师爱、、、、、、对于这些来自党和国家,学校和社会的

4、无私帮助和关怀,我们全家都铭记于心,我们这些贫困学子更是铭记于心,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还是在异域他乡,这些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都是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前行的力量。 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须促使大学生学会感恩。资助传递着国家的责任感和社会的公德心。它不仅使青年贫困大学生在物质上受惠;而且还要求他们逐步领悟其蕴涵的精神实质——青年贫困大学生须强烈的感恩心态、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公德心。只有使他们认识到,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和传递这一精神实质,才能塑造自我、影响他人、奉献社会。

5、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须激励大学生自立自强。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须在青年大学生身上有现时的体现。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运兴。资助于青年贫困大学生而言,只是帮助他们解决了眼前的、暂时性的困难,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在经济上长期处于困窘的局面。国家和社会给予青年贫困大学生资助,是要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立、更加自强。只有这样的大学生,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材,也才能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贡献青春和力量。   感恩的同时也要自强,这样就会让我们永远向上,永不懈怠,积极进取;依靠自

6、己的努力奋发图强的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历来敬重自立自强,唾弃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败家子”,鄙视没有人格哪怕乞讨都无赖,人若不能独立,和贵妇抱在怀里的猫狗有何不同?!人们常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梦想着翱翔万里的飞鸟折断了羽翼,除了自强这双隐形的翅膀,还有什么能帮助它实现理想呢?如今,奔跑在求学的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感恩的心,选择自强之路,勇敢前行。网上广泛流传着关于一位叫高峰的贫困生知恩图报,并帮助他人的事迹。大学四年,在助学金的帮助下,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7、毕业后,他保持学生时代勤俭节约的习惯,在他看来每天骑行40分钟自行车上下班是最省钱的方式,这么一个“吝啬”的人资助他人却很大方,他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云南屏边县的学生读书。他还帮助一位名叫郑付红的山村女孩实现了上学的梦想。郑付红是屏边高级中学的一位女生,小女孩出生在四口之家,哥哥辍学、父亲重病。2007年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她通过互联网向外界发出求助,成为高锋资助的对象之一。2007年的一天,就读华南理工大学的高锋无意识地在百度搜索“希望工程”四个字,随后电脑显示屏出现了一些学生的照片和求助信息

8、,他进入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爱心助学网”,孩子们热切的眼神、恳切的语气,让高锋想起了很多往事,心里有了一个决定。29年前,高锋出生在黑龙江牡丹江海林市长汀镇张明村,在农村最大的负担一是上学二是看病,而这两个沉重的负担都落在了他身上。好不容易读上高中,学校免了他的学杂费,但他还会因没钱吃饭而连续挨饿两三天。直到他考上广州的大学,2000多元的路费都是学校和老师筹给他的。大学四年,在老师的帮助下,高锋得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的资助,在爱心人士彭磷基的帮助下读完大学。“人生的经历,让我学会了感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