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ID:6623416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20

《心声》教学设计_第1页
《心声》教学设计_第2页
《心声》教学设计_第3页
《心声》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声》教学设计吉安初中刘友明【背景介绍】  《心声》为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小说,核心任务是把握人物形象。由于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教学目标确定为:结合已有的生活体验默读,说出自己的阅读见解;在与文本对话、理解小说主题的基础上,通过品析语言,说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切入角度  以“心声”为切入点,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品读文中人物的“心声”;然后,走出文本,联系生活体验,倾诉自己的心声。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注入课

2、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以激发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2.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4.结合生活体验,深层思考课文触及的教育现象,领悟写作意图。【教学重点】1.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了解小说的双线交织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2、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课前准备

3、】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教学设想】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而这一观点正是作者力图通过她的作品告诉我们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注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过对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题含义,进而结合实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有这

4、样的经验: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将在学生的眼底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你给学生二个冷眼,收获的将是无数个轻蔑;你给学生一张笑脸,收获的将是无数个尊敬。教学依据:  《心声》是一篇新课文,但它却悄悄传达着一个信号:曾几何时,那个一直被教育工作者、被全社会所忽视的问题已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教师——那个在传统意义上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重大职责的“绝对权威”的地位,正在新的背景、新的对象面前悄悄动摇着:社会生活如滚滚洪流,冲击着学生的心扉,他们带着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经历与体验走进我们的课堂,他们对生活有

5、着自己虽然稚嫩但却珍贵的思考与感受。因此选择上这样一节课的本身,对自己就是一次挑战和考验,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拿上课教师与“程老师”作比较。但当自己聆听学生们对人物的理解时,我为自己的狭隘感到羞愧。无论是平日里怎样淘气、怎样的不愿学习的学生,对他们心目中的老师都是宽容的,这种宽容不带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使教育者本身也深受教育。但是,与此同时我清醒地感觉到:他们对教师的尊敬不再是永久的,他们已经有能力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水平、职业道德作出较为公正的判断,紧紧依靠威严是不能让学生永远臣服的。特别是在新课

6、。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校园民谣《年轻人的心声》导入。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许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的心声有谁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伤感的故事。二、新课(一)、作者简介黄蓓佳,女,1955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4年毕业分配在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1972年发表处女作《补考》,现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

7、《请和我同行》等。(二)、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字词。   捻 niǎn   噗pū   蜷 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恍惚 huǎnghū     抽泣qì 棱角分明léng  窸窸窣窣xīsū 2、学生速读全文,梳理并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教师提问,后评价。3、学生复述课文提示:抓住时间、四个场景来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讨论整理板书: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后———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 (听读课文

8、)    (终读课文)(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跳读课文,揣摩、感悟小说人物及主题讨论探究题:(1)、为什么万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在他朗读时涌出了眼泪?李京京从小和父母分开,跟乡下的爷爷住在一起,内心认同于淳朴的乡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时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并成为父母不合的牺牲品,幼小的心灵蒙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境遇相似,对万卡有着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是他极力想朗读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