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

《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

ID:6672277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21

《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_第1页
《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_第2页
《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_第3页
《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_第4页
《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竹林深处》创作背景及演奏技巧方法讲解作曲家龚全国介绍--------经典葫芦丝演奏曲目《竹林深处》。《竹林深处》(龚全国词、杨正玺曲)利用葫芦丝独特音色及打音、颤音、吐音等特殊演奏技巧所产生的缠绵悠远的流水旋律,将傣族水一样的民族性格,宁静、和谐的生活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1979年《竹林深处》首次推出后,国际电台、中央电台进行了录播,响遍东南亚。成为80年代、90年代葫芦丝的形象大使。时至今日,葫芦丝演奏曲目跨越了民族、跨越了国界,从音高到旋律变化都再不断提出挑战,《竹林深处》仍然流行不衰。然而,这首曲目却不是什么呕心沥血之作

2、,可以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龚全国说,《竹林深处》的前身是他发表的一首小诗,原名为《串》,内容讲述一对青年从初识、到相知、到相恋、到自然结合的过程。发表后很受欢迎。龚全国再次进行修改,遇到杨正玺老师,谱曲后,竟成为了葫芦丝最美的嫁衣。龚全国1950年出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1973年进入州民族歌舞团。在1979年云南省创作节目调演中,他的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震动了春城舞台,令外国朋友赞口不绝。从1980年开始,他那美妙动听的葫芦丝旋律,飘出云岭高原,飘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8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

3、,荣获葫芦丝演奏优秀表演奖。1982年在全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中荣获葫芦丝、象脚鼓表演一等奖。1983年,被国家民委、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同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演出团赴内蒙、宁夏、青海、广东等地演出,所到之处,皆受欢迎。1984—1986年曾两度赴日本访问演出,所演奏的代表曲目《竹林深处》、《德宏美》,被日本广播电台列为专题节目播放。1987年到云南艺术学院深造,两年学习期间撰写的《浅谈葫芦丝的演奏艺术》论文,受到了好评。近两年来,他又相继改革成功傣族民间乐器金角琴(牛角琴)、

4、象脚鼓琴、铓琴等。1991年4月赴泰国演出中,金角琴、葫芦丝,还有景颇族民间乐器吐良的演奏,深受泰国人民欢迎。另一位云南民族文化艺人杨正玺老师(已故)背景&意境乐曲根据流行于云南德宏地区的《葫芦箫调》创作。傣族小卜冒(小伙子)多在夜间“串姑娘”(谈恋爱)时演奏《葫芦箫调》,小卜少(姑娘)能根据不同的调子辨别出自己的情侣。该曲以极其抒情的风格,表现了傣族青年们的爱情生活竹林中,隐隐地飘出阵阵葫芦丝声,淡淡悠扬。发古之幽思,来路渺渺;望前路憧憬,满目雄浑。竹林深处隐现的傣家竹楼。傣族小卜冒(小伙子)经过竹林时,吹起了葫芦,打破了竹林

5、深处的寂静,优美的葫芦声阵阵传在竹楼里,姑娘在竹楼上倾听优美的声色,招呼傣族小卜冒上楼约会,小伙子怕惊动她家人,轻手轻脚的来到楼上(如中板部分,就像偷偷摸摸的感觉)两人之间手拉手也冲满了激情来到小竹楼里。。。。。。(演奏这段的时候要投入学会产生两人恋爱的联想。。。。)另一种联想如如……这首<竹林深处>用葫芦丝倾诉爱慕的心,该曲是葫芦丝独奏曲中的精品,歌曲主要是表达傣族小卜冒(小伙子)和小卜少(姑娘)在月光和竹林中谈恋爱的情景.开头部分是小卜冒在竹楼下吹起葫芦丝,在竹楼里听到葫芦丝声后就缓缓走下楼来和小卜冒见面,然后两人手拉手走进

6、竹林,在月光下和竹林。。。男孩吹葫芦丝,女孩则跳孔雀舞,曲调欢快.跳跃结尾部分是悠长和缓慢的调子,表达男孩子送女孩子回家时,两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景。以上要学会产生联想最能休现音乐的境思。技巧讲解:引子的演奏演奏引子时首先需注意换气,凡标有换气符号的地方原则上必须换气,在第四小节第四拍前半拍“3”完了以后如果气息确实调整不过来可在此处换口气。引子加点气震音效果更好其次是虚指颤音的表现,在引子的演奏中,只有“3”运用虚指颤音,其余音均不用,“5”音的演奏我建议用微微的气震音表现即可。(25建议中间加个3,就等于235可以更好控制引子

7、),最后是速度的变化,在整个引子中有速度变化的是5—6小节,第4小节第四拍后半拍至5小节第四拍前半拍采取由慢到快的速度变化,5小节第四拍后半拍以后恢复原速。二中板的演奏中板共16个小节,首先来整体分析一下这个16小节,我们从标识符号上来看,有叠音,虚指颤音,吐音,也就是说技巧上不掌握,从节奏上也不存在难度,而要演奏好这段关键是情感上的体现请注意提示词“抒情,优美地“,也就是提示了我们在速度上要控制好,恰倒好处。其次是给大家讲一下此段的重难点。第一个重难点是8分音符的虚指颤音的演奏,这个音不能因为它很短而逃避虚指颤音这一技巧,不错

8、演奏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但这是傣族风味的重要调料,不克少,加强练习后能完成。第二个重点是9—12小节吐音的运用,这几个小节在本来首乐曲曲中有画龙点睛之意,每每演奏到此处都能把演奏者和听众充分的调动起来,有强烈的舞蹈欲望,要演奏好这几个小节特别是9—11小节,要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