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

ID:6731860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23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_第1页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_第2页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2009级编导专业学号20091101231姓名于洋纪录片《面条之路》和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比较《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引起了一阵吃的风波.处于好奇,我也将这部纪录片看了一遍。也听同学介绍过《面条之路》,看完,不禁相对两部题材类似的美食纪录片做一番比较。我不知是《面条之路》的成功诱发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创作,还是二者根本就不存在“互文”关系。《面条之路》在此之前播出时,引起过一片叫好声,可能是韩国国家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基本上没有宣传,营销也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策略,播了就播了,但在当时还是给人

2、耳目一新之感。在观众眼里韩剧好看,有它的情感路数与制作特点。而没想到韩国的纪录片有如此的魅力,《面条之路》开创了美食纪录片主题化、国际化的先河,在它之前我并没发现有这样的视角来拍摄纪录片。能够找到一个新鲜的叙述视角,本身就是一部纪录片成功的关键。《面条之路》以我们最常见的面条为表达对象,通过面条来表现亚洲饮食文化,比较与梳理了亚洲各地的面条的起源与发展历史,通过面条,我们触摸到了人类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温度,也诱发了我们文明的味蕾。《舌尖上的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把握很出色,每集展现的内容非常丰富,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江浙,从内地到港台,《舌

3、尖上的中国》呈现的美食从豆腐、春笋、松茸到火腿、香肠、腊肉、从黄馍、咸鸭蛋、虾酱到年糕、煲仔饭、烤紫菜。纪录片展现了烧烤炖煮的各种烹饪方法以及对酸、甜、苦、竦、咸的调和使用。既展现了一般小吃,也展现了一些倾尽心力的江淮大菜。  在概念上,《舌尖上的中国》融合了许多近年来的流行观念。比如,对食材的敬畏,重视食材的新鲜与原味,《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就是采松茸、挖春笋、采藕。此外,《舌尖上的中国》的团队过去拍过《留住手艺》,对手工、对小作坊、对传统工艺的传承有很大兴趣。片中,一些劳动者,手工生产者都受到格外关注,比如,云南诺邓的火腿,香港老阿婆

4、的虾酱等等。此外,《舌尖上的中国》还展现了许多传统手工的传承,如腌菜、晒盐、制酱等等。而对手工传统的关注也与近年慢生活的概念有关。慢生活最早在意大利流行,推崇一种与快节奏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吃小作坊的手工生产的食物,吃本地新鲜蔬菜,慢慢品味生产成果,慢慢品味其中的人情味,慢慢建立一种与自然的关系。在《舌尖上的中国》中,这种概念被广泛传播,这部纪录片没有展现丰富的奢华的美食,更多是对自然的、平民的、充满劳作辛苦与淳朴坚守美德的尊敬与礼赞。《舌尖上的中国》并没有涉及一些时尚性的美食潮流,比如,分子料理。  《舌尖上的中国》还展示了更多的人情味

5、,纪录片中有大量温情的家庭生活、乡土记忆以及大量和谐的邻里关系。展现了家庭的团聚,家庭的传承,家庭的凝聚力。展现了一种老幼有序,其乐融融的美好价值观。  《舌尖上的中国》于是成了一部新颖、新鲜的纪录片作品,它引发了一系列超强的赞扬,比如,这部纪录片让人眼泪与口水齐飞,比如,馋到都想去舔屏幕了,比如,一个民族的情感共鸣。而一些媒体社论更将其拔高到爱国主义,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冲突的高度。而一些信息反馈更直接,比如,淘宝网上一些片中提到食材开始销售暴增,最典型的就是诺邓火腿,过去,人们只知道金华与宣威火腿,但如今,这个云南小山村的小品牌手工火腿

6、却一下红了起来。  也许正是陈晓卿的领先观众半步的分寸感让《舌尖上的中国》获得极大的好评,但这种热度似乎有些失控,这并不是陈晓卿想要的冷静与分寸感。3《中外电视节目比较》(选修)结课作业2009级编导专业学号20091101231姓名于洋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有些过于唯美,过于理想化,它建筑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美好中国。但是,现实的中国美食,或是一般人的饮食环境却与《舌尖上的中国》相差很远。  一般人家的饮食如何,自己再清楚不过,再想想学校、单位食堂的水平,我们就有点回归现实了。在中国,美食永远有一个伤痕相随,那就是大吃大喝,这种繁复、奢

7、华、浪费的官场美食一直为百姓所痛恨。痛恨之外,更现实的是食品安全,从毒大米到地沟油,从毒白菜到毒腐竹,从问题牛奶到问题酸奶,我们生活在一个问题食品充斥的恐怖环境之中。陈晓卿也认为,北京只有20多个后厨是极为干净的,许多厨房脏得你都不敢进去拍摄。本片导演是李旭正与廉智善,邀请了著名华裔美食家谭荣辉客串主持,赵荣光教授为学术顾问,创作阵容强大,据说摄制组在亚洲、非洲、欧洲各地进行了实地拍摄与采访,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得以完成。尤其是后期特效制作堪称华美,远远超过了国内的纪录片。全片分为六个方面阐述,将饮食上升至文化,相信通过此片,文化的传承与文明

8、的温度向亚洲观众实现了有效的传达。虽然题材微观,但地域跨度大,从微观处着手,从宏观上见功力。信息量大,抒情恰到好处。只是每集60分钟的长度看起来有点拖沓,甚至给观众内容重复、混乱的印象,这是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