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升温的空间轨迹问题

悄然升温的空间轨迹问题

ID:6736182

大小:55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1-24

悄然升温的空间轨迹问题_第1页
悄然升温的空间轨迹问题_第2页
资源描述:

《悄然升温的空间轨迹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悄然升温的空间轨迹问题图1ABCP通常的立体几何题是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证明题或空间的角、距离、体积的计算题.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探索题、开放题和交汇题正在逐步走进课堂,走进高考,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如空间动点轨迹问题,这类问题融开放性、探索性、交汇性于一体,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又能起到沟通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与代数之间联系的作用.下面谈谈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一、聚焦轨迹平面,寻找线面关系在空间的某个或某些点运

2、动的前提条件下,要论证或判定某些位置关系,一般要找到运动变化中的不变因素,通常将动点聚焦到某一平面,再利用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的有关性质加以证明或作出判定.例1.如图1,定点A和B都在平面内,定点,,C是内异于A和B的动点,且PC⊥AC。那么,动点C在平面内的轨迹是()A.一条线段,但要去掉两个点B.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C.一个椭圆,但要去掉两个点D.半圆,但要去掉两个点解析: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AC⊥PC且PC在内的射影为BC,∴AC⊥BC.∴∠ACB=900.∴C点的轨迹为以AB为直径

3、圆,但除去A、B两点SCPGFODBAE点评:动点轨迹问题是较为新颖的一种创新命题形式,它重点体现了在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知识交汇处设计图形。不但考查了立体几何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又能巧妙地考查求轨迹的基本方法,是表现最为活跃的一种创新题型。这类立体几何中的相关轨迹问题,如“线线垂直”问题,很在程度上是找与定直线垂直的平面,而平面间的交线往往就是动点轨迹。例2.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S-ABCD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侧面SCD内及其边界上运动,且总保持PEAC。求动点P的轨迹解:当点P在

4、CD边上时,由PEAC及BDAC可知,此时,P为CD的中点F;当点P在SC边上时,由PEAC及SBAC可知,此时,P为SC的中点G。于是猜想P点的轨迹是SCD的CD和CS边上的中位线FG。证明如下:因为FEAC,GEAC,所以AC平面EFG,得到ACFG。故P点的轨迹是SCD的CD和CS边上的中位线FG。点评:本题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依托,研究平面解析几何的点的轨迹问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有利于培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探寻轨迹条件,联想轨迹定义图2若动点P运动时保持某些距离或

5、角度满足一定条件不变,求它运动的轨迹,通常联想解析几何中有关的轨迹定义(如圆、圆锥曲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球等),从而拓化条件,以利于轨迹判断.例3.如图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的曲线是()(A)直线(B)圆(C)双曲线(D)抛物线解:显然,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就是点P到点C1的距离,由此,易知点P到C1的距离等于P到BC的距离,由抛物线的定义,应选D

6、.点评:本题是以立体几何知识为载体,考查圆锥曲线定义,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解析几何中的轨迹问题.AOP图3例4.如图3,已知平面∥平面,平面、间的距离为8,点P在平面内,则在平面内到点P的距离为10的点的轨迹是()A.一个圆B.一条直线C.一个点D.不存在解:过点P作平面的垂线,设垂足为O,则PO=8,又设平面内一点A到点P的距离为10,连PA、OA,则在PA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OA=6。可知A点的轨迹为圆,故选A。三、挖掘变量关系,建立目标函数由于某些点的运动,通常会引起与之相关的距离和角

7、的大小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求某距离戟角的取值范围(或最值)一类问题.对这类问题,通常以引起尸运动的基本量(距离或角)为自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再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使问题获解.图4(2)例5.高10米和高15米的两根旗杆竖在地面上,相距20米,求地面上到两旗杆顶点的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解:如图4(1),AC,BD是两根旗杆,平面ABP为地面,点P为地面上任一点,由题意知∠CPA=∠DPB,∴tan∠CPA=tan∠DPB,即如图(2),在平面ABP中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

8、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10,0),B(10,O),设点P(x,y),则有

9、AP

10、=,

11、BP

12、=,∴化简,得x2+y2+52x+100=0.即(x+26)2+y2=576.因此P点轨迹是以(-26,0)为圆心,以r=24为半径的圆.点评:根据题目的信息,利用空间几何性质,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到平面上,再利用解析几何方法求轨迹,实现三体几何到解析几何的过渡.图5例6.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点P是平面AC内的动点,若点P到直线A1D1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CD的距离,则动点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