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

ID:68275936

大小:2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10-16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_第1页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_第2页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_第3页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_第4页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_第5页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_第6页
资源描述:

《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稻曲病菌生长与侵染因子稻曲病(falsesmutofrice)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穗部。近年来,随着粳稻、两系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该病发生日趋严重,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巨大损失[1]。尤其是稻曲病菌可产生对动植物有害的毒素,因此稻曲病的防治对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稻曲病菌菌丝及孢子在病害循环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与温度、pH、营养物质等因子有着密切关系;另外,气象因子及寄主生育期对病菌孢子的释放、侵染等也有影响[1]。本试验主要从温度、pH、碳氮源及无机盐等生态因素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

2、明确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流行规律,为深入了解和防控稻曲病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稻曲病菌株XC(宣城)、QJ(全椒)、QS(潜山)、FD(肥东)、LJ(庐江),由安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教验室提供。 1.2温度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1.2.1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各菌株菌碟接入PDA培养基,分别置5、10、15、20、25、28、30和35℃培养,每处理3次重复。培养3、7、11、14和21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率[2]。 第6页共6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

3、,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1.2.2温度对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稻曲病菌在PS培养液中震荡培养14d,滤去菌丝后制成孢子悬浮液备用。吸取0.5mL孢子液均匀涂布于PSA平板,然后将平板置不同温度下黑暗培养12h后镜检萌发率,每平板镜检20个视野,以芽管长度超过孢子直径确定孢子萌发[3]。温度设置同1.2.1。 1.3pH值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用1mol•L-1的HCl和NaOH分别将灭菌PDA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的pH值调为3、4、5、6、7、8、9和10共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接菌后28℃培养,测定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率,方法同1.2。 1.4不同碳、氮源及浓度对

4、菌丝生长的影响 以PA为基础培养基,加入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等配成不同碳源培养基,各碳源添加量为每1000mL培养基20g。在含上述培养基平板上接入菌碟,28℃培养14d后测菌落直径,筛选出最佳碳源,并设0、0.5%、1%、2%、3%和4%等6个浓度,分析碳源浓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每处理3次重复。以硝酸氨、硝酸钙、氯化氨、L-天冬门酰胺、醋酸氨等为氮源,与PA基础培养基配成不同氮源培养基,各氮源在1000mL培养基中的添加量根据各氮源中氮的含量折合浓度为0.1mol•L-1,接菌、培养方法均同上。上述均以PA作为对照。 1.5无机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及菌丝鲜重的影响

5、 第6页共6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以PD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共设置9个处理:(1)硝酸钙0.5g(A);(2)硫酸镁0.5g(B);(3)硫酸亚铁0.1g(C);(4)磷酸氢二钾1.0g(X)+A;(5)X+B;(6)X+C;(7)磷酸氢二钠1.0g(Y)+A;(8)Y+B;(9)Y+C。接入菌碟培养14d后测菌落直径、产孢量及菌丝鲜重。每处理3次重复。 1.6病菌孢子致死温度测定 将毛细管插入105mL-1的孢子悬浮液中,迅速在酒精灯上封口,分别移入温度为50、55

6、、56、58和60℃的水浴锅中,静置5min后涂于胁本哲氏培养基平板上,28℃黑暗培养,14d后观察菌落数,以无菌落的最低温度为该病菌孢子的致死温度。 1.7气象因子对稻曲病菌孢子释放的影响 于2007年8月下旬水稻处于剑叶期时,在分生孢子释放高峰期,利用捕孢器(河南佳多)于晴天和阴雨天分别连续48h不间断捕捉孢子,晴天最高气温为32℃,阴天最高为27℃。每2h换1次玻片,镜检、记录该时段捕捉的分生孢子数。每玻片观察100视野(注:试验田稻曲病发病率达17%)。 1.8寄主生育期对稻曲病菌侵入的影响 通过调整播期(12段播期,每段间隔3d),使接种时水稻生育期分别处于剑叶

7、露尖、剑叶完全展开、孕穗期(剑叶展开后5~6d)、破口期、齐穗扬花期和灌浆初期。采用喷雾法接种,接种浓度为100倍显微镜每视野下100~150个小孢子[4]。接种后用硫酸纸套袋。每处理接25丛,设空白对照。水稻乳熟后期调查接种稻丛的病穗率和病粒率。供试水稻品种为中熟粳糯稻“皖稻68”。 第6页共6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2结果与分析 2.1温度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 从图1可看出,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温度为5℃,10℃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