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

ID:6944195

大小:53.84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1-31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1页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2页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3页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4页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国各级财政都能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农村建设。但由于我国公共财政框架尚在构建之中,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尚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拟就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作用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公共财政理论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与政策改进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

2、新农村,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国各级财政都能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农村建设。但由于我国公共财政框架尚在构建之中,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尚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拟就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作用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公共财政理论与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与政策改进 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公共财政产生的前提是市场经济,它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事实上也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

3、们对于政府在市场中作用的认识的发展过程。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西欧从封建社会末期过渡到自由资本主义初期,经历了一个从自然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177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著《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公共财政理论的诞生。亚当·斯密崇尚经济自由主义,把市场经济描述为“看不见的手”调节的经济,他认为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供求双方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每个人各自理性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可以带来整个经济的高效率,因此,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极力要求缩小国家活动的范围,提出“守夜人”、“廉价政府”的口号以

4、及“最好的财政计划是节支,最好的赋税制度是税额最小”等观点。因此,这个时期的公共财政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作为“守夜者”这一角色能够正常运转。此后,约翰·穆勒、威克塞尔、林达尔都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创立和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使得公共财政理论越来越丰富,职能范围也有所拓宽。   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宣告了自由放任的古典经济理论的破产。从罗斯福“新政”和随后应运而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开始,政府必须干预经济逐步获得了人们的共识,各国政府和财政开始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以便弥

5、补市场缺陷,充分利用市场的功能作用,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收入和财富的合理分配以及经济的稳定运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经济在实践中开始暴露出自身的缺陷,70年代的“滞胀”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关系,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对国家干预提出了责难和质疑,开始主张减少国家干预,恢复自由经济。进入90年代以来,又开始重新重视国家干预政策。在这个过程之中,财政的职能也相应地不断调整,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财政

6、的职能也相应地不断增强。   随着许多经济学新领域的开拓,特别是随着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和成熟,财政学经历了一个从公共财政学到公共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传统经济学相比,公共经济学更注重财政收支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当然,公共经济学仍然是围绕着财政而展开的,是对公共财政学的继承和发展。 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市场存在缺陷,也就是“市场失灵”。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场调节为主,只是在市场难以调节或者调节不好的领域,才需要政府进行适应性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

7、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公共产品是指这样一种产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它的使用价值由其使用价值所覆盖的全体消费者共同享有。也就是说,公共物品和劳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便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从而也就使得这些公共产品无法通过市场来有效提供。另外,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也无法通过市场来有效配置。   第二,无法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所谓“外部效应”,是指一定的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为意外地影响了他人利益,却无法通过市场

8、价格来进行调节的情形。单纯依靠市场,无法使受益者付费或使受害者获得补偿,导致了社会收益和私人收益、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之间差异的产生,也就使得市场机制本身无法实现这类资源的最优配置。   第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经济波动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伴随者经济衰退和萧条的是收入水平的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而伴随着经济过热的又是通货膨胀,这是市场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