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ID:7560420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20

《咏雪》教学设计_第1页
《咏雪》教学设计_第2页
《咏雪》教学设计_第3页
《咏雪》教学设计_第4页
《咏雪》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咏雪》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咏雪》教学设计《咏雪》教学设计背诵两篇短文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教学过程]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你了解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四、疏通大意,品析佳句教师归纳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2、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

3、人认为“柳絮因风起”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若令月中无物好处:六、阅读激趣:七、布置作业:《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马集中学——薛立青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诵读课

4、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合作探究法、诵读法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猜一个好不好?猜谜语:小白花,飞满天,下到地上像白面,下到水里看不见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幅雪景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刘义庆,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三、检查预习: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短小精炼,请同学们先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与停顿2、正音正字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谢太傅fù俄而é..

5、雪骤zh?u差可拟...chānǐ柳絮liǔxù无奕yì...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n..3.指导朗读准确读出句子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左将军王凝之/妻也4.自读课文5、指名学生读课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熟悉了词语,只是扫除了文字障碍要真正读懂课文,我们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细加体会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读懂文章自学要求:1.圈点勾画,积累文言词语,在书上用▲标出疑难

6、词语2.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比不上讲论文义:讲解诗文重点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课文结合注释,翻译整篇课文五、探究质疑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各小组分别提出课文有关的疑难问题,考考对方看哪一小组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住记下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讨论1、“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3、对文中“公大笑乐

7、”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1、融洽、欢快、轻松、温馨2、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3、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

8、絮”一喻而“笑乐”教师小结:课文讲述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谢道韫,陈郡阳夏人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