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ID:7627862

大小:42.2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2-21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_第1页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_第2页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_第3页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_第4页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_第5页
资源描述:

《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感动是年终岁末一个温暖的话题,也是新春伊始一股蓬勃的力量。12月5日,“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我市火海救人英雄王锋跻身前20位候选人。下面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评选投票时间自12月5日17:09至2017年1月5日23:59。如果,您被王锋的事迹感动过,请登录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评选网站http:///special/gdzgXX/toupiaoXX/?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为我们的英雄王锋投上您神圣的一票。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

2、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最终推选出10位当年度具有广泛社会关注度、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年度人物。《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近日,本报率先报道并持续跟踪报道的火海救人英雄王锋,以三入火海救人的英勇壮举和舍身忘我的至善情怀,跻身“感动中国XX”前20位候选人。在“感动中国XX”年度人物评选中,除南阳英雄王锋外,我省入选前20位候选人的还有维和战士申亮亮、航天员陈冬,其中陈冬和航天员景海鹏以“组团”方式入选。目前,这些候选人事迹简介已在央视官网发布。   对王锋的事迹,央视网是这样描绘的:王锋,男,38

3、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从住处到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王锋的事迹经报道后,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达250余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了人世。 1、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

4、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

5、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XX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

6、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介绍】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

7、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