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

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

ID:7783612

大小:3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2-25

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_第1页
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_第2页
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_第3页
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_第4页
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初探东风公司铁路处学校王冕在如今的语文学科内,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由于这种训练系统的主要形式是发挥想象和开展辩论,主要特点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能够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符合当代教育改革潮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高质量地开展这种发散思维训练呢?通过实践摸索,我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如下一套训练方法:从训练的整体流程来看,大致可

2、以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落实、课后延展三个阶段。一、课前准备阶段:1、精研课文,择点发散。真正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而应该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那么,教师究竟需要做好哪些课前准备工作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精研课文,选择“可发散点”。何谓“可发散点”呢?是指课文中蕴含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资源基础。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产生多元化想法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一篇课文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都客观存在着“可发散点”。但是,不同“点”的可挖掘深度毕竟不同,能够引起思维发散的广度不同,对于训练的意义

3、和价值自然也就不同。我在课前设计《愚公移山》一文的思维发散训练时,曾有过两个思路:思路A是将智叟与愚公的矛盾冲突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谁的想法更有道理;思路B是将辩证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搬家”与“移山”哪个做法更合适。两相对比,我意识到思路A只挖到了一座“贫矿”,而思路B则探明了一座“富矿”,显然后者的选点更好。同样,在设计《陋室铭》一文的发散思维训练时,我也有过两个思路:思路A是将深入审视“往来无白丁”这句话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就不能与其交往;思路B将思考“安贫”与“乐道”的内在联系拟定为

4、“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根本对立,绝对相互制约。同样,经过对比,我认为后一种思路更好。通常情况下,价值可观的“可发散点”并非一目了然,往往以隐性的居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前精研课文,以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寻找、遴选。教师“找矿”的时候,学生是不是就大可“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呢?当然不是。现代教育强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和培养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因此,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应当由师生共同参与,一起精研课文,寻点选点

5、,群策群力地“找矿”。在学生寻点选点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我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学生多思考对这些重要元素的理解是否可以呈现多元化,多推测其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鼓励学生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发散思维,敢于逆向思维。在形式上,我建议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分工合作,展开集体讨论。在学生为《愚公移山》和《陋室铭》两个训练选点时,我并没有急于将上述那两个已经预先考虑成熟的“思路B”直接交付学生,而是先组织学生精研课文,展开讨论,自

6、己去分析,自己去发现。最后再将学生的“点”与我的“点”一并展示出来,任由学生二次讨论、选择。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一旦得到充分调动,其主体思维的发散程度不仅可以与教师同步同等,甚至往往还能有所突破和超越。在《皇帝的新装》训练前的选点阶段,我只选出了“皇帝后来会怎样?”、“两个大臣后来会怎样?”、“两个骗子后来会怎样?”这三个比较明显的“点”。然而,学生们除此之外,还设计出了“说真话的孩子后来会怎样?”、“百姓后来会怎样?”,甚至“邻国知道了这件事情会怎样?”等等更丰富、更新颖的“点”,思路之广阔、想象力之丰富令我自叹弗如。由此可见,理想的训练准备工作应当在一个师生互动的氛围和模

7、式下进行。教师要努力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热情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从而为整个训练系统创造良好的主体心灵背景和思维模型。2、严密措辞,精致拟题。选择好“可发散点”之后,就此拟订一个具体的论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论题是对该训练中思维活动的立足点和发展点的直观文字描述,是学生认知、理解训练具体内容的第一信息来源,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流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和导向功能。因此,论题的拟订质量直接关系到训练的开展效果。同样,这个环节也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在指导学生拟题时,教师要总结出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