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

建筑识图与构造

ID:78661762

大小:11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04

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1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2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3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识图与构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1、住宅建筑中,低层住宅建筑主要指1~3层的住宅建筑,多层建筑主要指层的住宅建筑。建筑总度大于24m为高层建筑,建筑物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和公共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物。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级,耐火等级标准是依据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以及耐火及限确定的。3、与房屋长轴方向一致的墙称为纵墙,与房屋短轴方向的一致的墙称为横墙;采用砖混结构体系建造住宅,宿舍等小单间建筑时一般采用的墙体结构布置方案为。4、门窗过梁采用平拱砖过梁的时候,过梁高度不小于240㎜,跨度不宜超过1.8m;钢筋砖过梁一般用于跨度不大于2m时的门窗

2、洞口处;钢筋砼过梁,梁高应与相适应,即60㎜的整数倍数,以便砖墙连续砌筑。梁宽一般与墙厚度相等。5、凸阳台须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不至倾覆,其挑出长度以不大于m为宜,阳台地面标高比室内地面低20‐50㎜。一般阳台的栏杆或栏板扶手高度不应小于㎜。6、P207卷材防水卷材一般是平行于屋脊,由下向上铺,铺贴进上下边搭接长度不应小于80㎜,左右边搭接长度不小于100㎜,上下层油毡接缝要错开。7、楼梯梯段处的净高不应小于㎜,平台净高不应小于㎜;楼梯休息平台的净宽,应梯段的净宽,并不小于㎜。8、梁板式楼板常用的经济跨度:主梁的跨度一般为m,主梁的截面高为跨

3、度的;次梁的经济跨度为m,次梁的截面高为次梁跨度的,主、次梁截面的高宽比均为1/3~1/2。注梁间距是跨度。9、在梁、柱等结构图中钢筋一般以线绘制。10、预应力短向圆孔板符号“KB36.1”:”36”为,即板的标志尺寸,“1“为荷载种类,不带括号代表该板为板,宽度为900㎜。二、名词解释1、层高:指住宅高度以“层”为单位计量,每一层的高度国家在设计上有要求,这个高度就叫层高。它通常包括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板面之间的距离。2、耐火极根:是指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破坏或

4、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3、“冷底子油”:是用建筑石油沥青加入汽油、煤油、轻柴油,或者用软化点50‐70℃的煤沥青加入苯,融合而配制成的沥青溶液。4、刚性防水屋面:是以刚性材料做防水面层,如防水砂浆或细石砼等。防水砂浆中掺有防水剂,它堵塞了毛细孔道;而细石砼是通过一系列精加工排除多余水分,从面提高了化们的防水性能。由于防水砂浆和防水砼的抗拉强度低,属于脆性材料,故称为刚性防水屋面。5、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三、简答题:1、构成建筑的三要素

5、的什么?如何正确认识三考的关系?答:构成建筑的三要素是:(1)建筑功能;(2)物质和技术条件;(3)建筑艺术形象。构成建筑三要素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第一是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第二是物质技术条件,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的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映,如何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可以把建筑设计得更加美观2、什么叫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有哪些?答:埋置深度是:一般把自室外设计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部的垂直高度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埋深。基础埋

6、深的确定原则:1、建筑物的用途及基础构造的影响当建筑手设有地下室、地下管道或设备基础时,常须将基础局部或整体加深;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的影响;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4、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5、相邻建筑基础埋深的影响。3、构造柱的作用是什么?简述其构造设计要点?答:构造柱的作用是:构造柱在墙体内部与水平设置的圈梁相连,形成的具有较大的空间骨架,极大的增强了建筑的整体刚度,提高了墙体抗变形的能力。构造柱设计要点:构造柱一般设置在外墙四角及转角处、较大房间或洞口的纵横墙交接处、楼梯间的四角。4、建筑剖面图中一般包含哪

7、些基本内容?答:建筑剖面图的图名及其比例;墙、柱的定位轴线及其间距尺寸;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形式和内部构造;建筑物各部位完成的标高、高度方向的尺寸标注;有关图例和文字说明。三、绘图题。(注意:在所绘图形中必须标注所画构件及构造做法名称)1、请作示意图表达常用的楼梯段防滑处理措施。2、分别作出外墙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外墙室内地面低于室外地面;内墙两侧地层有高差时,三种情况的墙身防潮层设置简图,并分别分层写相出其相应构造做法。两侧地坪高差均为0.45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