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

ID:82061067

大小:6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7-11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1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2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3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4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5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6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7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8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9页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项目旅游市场分析方案1.1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1.1.1世界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近50年来,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世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从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情况分析,在全世界国际旅游客流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一直占据绝对地位。远程国际旅游的客流主要来自欧洲、北美洲和东北亚。西欧和北美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区和接待地区,这也决定了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客流也是国际远程旅游中最大的客流。但山于西欧、北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客流输出增幅空间有限,有些国家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极限”

1,接待能力增幅有限,短期内远程旅游客流增幅空间不大。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具备了产生大量国际旅游客流的条件,不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欧美旅游者,而且也向欧美地区输送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客流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成为国际旅游市场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和极富发展潜力的国际游客产生地和接待地。1.1.2我国旅游业市场现状分析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即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狂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有故宫、长城、颐和园等30个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不过,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2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1980年以前,旅游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的提高;“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业开始起步;“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技术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5年旅游业各项指标整体提升,2006年再次大幅度的攀升(见表4-1)。表4-1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表指标八五时期九五时期20052006入境人数(万人次)21200328481202912491.21年均增长速度(%)11.112.510.33.9旅游创业(亿美元)275652292.96339.49年均增长速度(%)31.413.213.815.9国内旅游人数(亿人次)22.131.412.1213.94

3年均增长速度(%)18.93.41015.0国内旅游收入(亿元)3713.71214852866230年均增长速度(%)50.218.212.217.9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的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的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6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突破8935亿元,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之一。1.2旅游业市场发展机遇和前景分析1.2.1世界旅游业发展机遇与前景分析1.世界旅游业发展机遇分析(1)国际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

4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这为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尽管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尚未实现,但对话交流、和睦相处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各国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也越来越成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普遍选择和重要途径。(2)国际旅游市场多元化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的趋势,在制造业转移的同时旅游业的转移也在加快。长期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一直以欧美为中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亚太地区旅游业迅速崛起增长迅猛,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最快、最为活跃的区域。这将加速世界旅游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有利于世界旅游发展的多元化发展。2.世界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1)旅游市场全球化

5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各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跨国旅游活动将日趋活跃,旅游市场发展空间将迅速扩大,旅游市场全球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绝大多数国家的旅游市场将逐步融入世界旅游市场。随着各国人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低收入人群可望有更多的人逐步达到小康水平,中产阶层人群将逐步成为主体,富有阶层人群数量将明显增多,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闲暇时间外出旅游。旅游将成为人们满足精神需求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市场将趋向全球化。(2)旅游形式多样化由于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旅游消费意识的增强,世界旅游市场结构将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那些单纯游山玩水的消遣观光,将逐渐为多样化旅游方式所取代。传统的旅游方式(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已不能满足人们“自我爱好”、“自由娱乐”、“情感展示”的要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尘,探险旅游(如徒步、登山、漂流)、健身、观鸟、摄影、探求文化和精神根基的知识性旅游等将大受欢迎,旅游方式必将朝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3)市场格局发生变化

6世界旅游市场格局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世界旅游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六大旅游市场格局体系中,欧洲、美洲(主要是北美)依然构成世界旅游市场的两大主体,总体趋势呈现出欧美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在未来的10—20年内,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中国、泰国、新加坡成为世界新兴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世界旅游市场欧洲、美洲、亚太“三足鼎立”的格局体系将得以形成和确立。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0年,亚太地区接待的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超过美洲,成为仅次于欧洲市场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市场。世界旅游组织对未来的国际旅游作了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旅游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达到10亿人次,2015年12亿,2020年16亿。2000—

72020年国际旅游活动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4%。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0,000亿美元,国际旅游年增长率为6.7%,远远高于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东亚地区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与此同时,也将成为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见表4-2、表4-3)表4-22020年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游客接待预测表国家接待人数(万)市场份额(%)中国137108.6美国102406.4法国93305.8西班牙71001.4中国香港59303.7意大利52903.3英国52803.3墨西哥48903.1俄罗斯47102.9捷克44002.7资源来源:世界旅游组织表4-32020年世界十大客源国出境游客预测表

8国家出境旅游人次(万)市场份额(%)德国1635010.2日本141508.8美国123307.7中国100006.2英国96106.0法国37602.3荷兰35402.2加拿大31302.0俄罗斯30501.9意大利29701.9资源来源:世界旅游组织1.2.2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分析1.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机遇分析(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9中国的和平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为我国旅游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广泛深入开展民间外交,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繁荣兴旺,古老的东方神韵与现代的文明风采交相辉映,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已经成为吸引广大国际旅游者的重要动因。(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国旅游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机遇。一个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这一临界值,沿海发达地区早已超过这一临界值。“十一五”

10期间,我国旅游产业快车将在大众旅游时代驰骋前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将继续加快,与此同时将创造和形成大量新的现代旅游资源和现代旅游产品,大大增加我国旅游资源总量,丰富旅游产品,满足广大国内外游客多样性的旅游消费需求。(3)国内内需不断扩大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将为我国旅游业创造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提供机遇。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投资与消费的增长不协调。立足内需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政策性选择。我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国民储蓄率较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我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消费拉动,进一步扩丈国内需求,加上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这为我国国内旅游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增长预期。(4)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1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做大做强国内旅游产业提供了机遇。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把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些都为服务业“龙头”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创造新的动力机制。(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从而为增加我国旅游消费总量提供了机遇。建设新农村使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改革己进入新的阶段,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这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并将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新农村建设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旅游消费的能力,从而为增加我国旅游消费总量。其次,我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旅游资源基本都在农村,农村面貌的改善,将大大提升全国的旅游环境。第三,新农村建设必将创造出大量新的农业旅游资源,大大增加我国旅游产业的总供给。(6)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我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和产出能力提供了机遇。城市既是现代旅游重要的资源,又是现代旅游的主体,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行、住、吃、游、购、娱的主要载体。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我国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会有新的提升。2.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1)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13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2)西部旅游发展速度加快西部地区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资源获得了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外投资者开始关注西部旅游业。但是,由于西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发展西部旅游业相对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区而言难度要大得多。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后,西部旅游业也迎来新的机遇。(3)国内旅游增长迅速

14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上升到8%。(4)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旅游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的提高,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趋于追求能够满足其特殊需求且富于刺激性的旅游方式,注重旅游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使得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细分化的趋势。(5)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1.3民族特色旅游市场前景分析现在旅游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2020年旅游发展》研究报告预测,中国旅游业有望在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旅游业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民族地区旅游业要成为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支点,就要发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开发民族生态旅游市场。

15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民族生态旅游日益受到青睐。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我国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要资源,将民俗风情展示所在区域作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从而把旅游与民族团结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1.4市旅游市场前景分析旅游资源丰富,要促进发展,必须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业对全州经济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结构转换与产业升级,促进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要把自然景观与彝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育和发展以生态旅游资源为载体,以彝族文化内涵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要十分注重旅游精品的培育,促进旅游资源上挡升级,充分挖掘的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一批名牌产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其中,在凉山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培育旅游品牌。同时积极配合四川省旅游环线建设。在“十一五”

16期间全州争取使旅游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显著增加,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成为带动全州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龙头产业,为全州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经过努力,把建成西南地区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于一体的世界级观光、探险旅游和度假旅游目的地,自然生态和彝族文化旅游目的地。1.5项目市场前景分析1.5.1市旅游市场现状1.四川省入境旅游现状2001年,从全

17省的情况来看,入境旅游者仍然主要集中在重点、热点旅游区;成都、阿坝、乐山、绵阳4市、州入境旅游人数占全省入境旅游总数的96.2%,在我省入境旅游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西吕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在全省只占有很小的份额,仪为全省旅游外汇总收入的0.13%。国家旅游局资料表明,国际旅游者来川的主要游览目的是观光度假利商务活动,这无疑显示了的旅游资源对国际旅游市场是具备相当的吸引力的,尤其是独具特色的彝族风俗民情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如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将是国际旅游所面临的挑战。2.市旅游市场现状根据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2001年,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58.02万人次,旅游收入1.876亿元人民币,尤其,2001年“五一”节接待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0.98万元,发展势头非常可喜。但也要看到,市在全省所占的份额仍然非常小,2001年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仅为仝省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的2.5%,与市拥有的旅游资源所应有的表现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5.2客源市场分析省旅游局2000年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了来访市游者的如下特征:以中青年

18城镇居民为主,分别占71.33%和76.8%;职业构成主要为专业文教科技人员(25.69%)、企业管理人员(21.77%)、服务销售人员(13.76%)和公务员(11.7%);出游目的主要是休闲观光度假(29.36%)、商务(26.15%)、探来访友(11.9l%)和会议(10.55%);旅游方式以散客为主:(个人或与亲朋结伴出游的占61.22%),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占13.99%;旅游者对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主要为:卫星发射基地、山水风光、民俗风情、节庆活动、历史文物古迹;85.32%的旅游者认为旅游价值基本相符。1.5.3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由于本项目位于一环路,人流量大,且兼顾了居住功能,因此此处游人容量比一般公园大,经初步测算,瞬时游人容量为1850人,最大游人日容量为7500~8000人,年容量为150~200万人次。1.5.4游客规模预测根据四川省及市客源增长趋势,综合考虑“十五”

19社会经济计划,并考虑配合梁山彝族民族风情生态走廊项目建设及周围占较大面积居住功能分区,对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的游客预测如下:2010年接待85万人,2013年接待100万人,2015年接待120万人,2020年接待150万人。1.5.5目标市场定位1.国内市场根据客源市场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社会背景,优先考虑以下重点目标市场。(1)基础市场:单位组织的集体考察和文化生态研究市场。以民族文化生态为背景打造的融历史回顾、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民族团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生态产品——生态一定会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积极争取中央文化部门及其省委省政府支持,进行大手笔的宣传造势,形成民族文化旅游大市场。(2)

20重点市场: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主的四川省内市场和重庆市场旅游的旅游者以四川省内游客占主体,约占总数的50.3%。四川省内游客又以成都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是四川省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人口有600多万人,城市居民收入高,出游能力强,旅游半径相对较大,此外,成都也是四川旅游客源集散中心,拥有一大批以成都为枢纽的中转客源,市场潜力巨大。重庆直辖市是距成都相对较近的另一特大城市,旅游客源充沛。(3)机会市场:广州、上海等国内其它各地市场此客源市场属于机会市场,这一市场为国内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居民的人均收入高、出游意识较强,对文化和自然的追求和品位要求较高,但是有全国独特的迥异于上述目标市场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的人文景观与特色活动,随着文化旅游产品的成熟及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对该市场应有巨大的吸引力。2.入境客源市场所在的目前已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外国游客旅游目的地。仅2005年,四川省接待的外国人占入境旅游者的61.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外国游客特别是欧美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由此,对入境旅游市场作如下细分:国外一级目标市场:港、澳、台、海外华侨等华人市场:

21国外二级目标市场:日本、韩国等东南亚短程市场;国外其余目标市场:北美与西欧(主要在英国、德国欧美远程市场。法国)、澳大利亚等欧美远程市场。3.目标市场开发时序具体的说,可按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三个时间段对市建昌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公园建设的目标市场进行开发。前期(2009—2010年),将集体组织的学习考察等一级目标市场作为开发重点,通过对一环路东段的改造,树立旅游城市的新形象,全面提升市城市形象档次。近期内以“历史、文化、生态城区”为主要宣传点,吸引集体组织的游客。中期(2011—2015年),在继续开发国内一级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以成都及周边地区为主的四川省内市场和国际一级目标市场,坚持精品意识。中期主推建昌文化,市场形象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作为开拓中期市场的名片。远期(2016—

222020年),经过第一、第二阶段的开发建设,作为建昌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和川西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将会被国内外主流旅游市场所接受,因而,这一阶段的市场开发重点可拓展到国内的三级目标市场和国际的二、三级目标市场的开发上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并举的格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