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ID:821711

大小:944.8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7-09-08

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投标文件投标单位:重庆市二零八建设工程公司投标人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劳动村10号日期:2012年7月4日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重庆市二零八建设工程公司二0一二年七月四日43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及说明31.1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31.2工程概况3第二章人员、设备、材料到现场的方法42.1设备人员组织周期42.2设备、人员和材料到现场的方法52.3项目组织机构5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63.1测量工程63.2放坡清方73.4挡墙(脚墙)123.5排(截)水沟133.6坡面绿化施工143.7

2、坡顶安全围护栏143.8工作平台(脚手架)搭设14第四章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184.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84.2施工工期的保障措施20第五章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235.1现场施工中的地下管线及地下地下设施的保护措施235.2受基槽开挖影响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245.3施工现场注意事项24第六章雨季的施工安排25第七章文明、安全施工保证体系267.1安全目标267.2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见后图)267.3安全措施267.4文明施工目标277.5文明施工措施27第八章施工生活场地建设、环保、水保、施工后场地恢复措施288.1施工建设环境保护措施288

3、.2施工后场地恢复措施28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37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38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39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40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41附表六:临时用地表4243第一章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及说明1.1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1.1.1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条款。1.1.2国家现行建设工程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法律、法规文件等。1.1.3《荣昌县粉黄屋基安置点旁边坡变形体治理工程勘查报告》1.1.4工程现场查勘资料和市场调查资料。1.1.5总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4、1.1.6本公司以往工程施工经验。1.1.7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在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按照工程设计范围进行编制。1.2工程概况1.2.1场地工程概况该边坡位于荣昌县北部新区,治理区属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治理范围地形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地形坡角约20~30°,最高点位于北侧的丘顶,高程为345.25m;最低点位于南侧的丘间洼地,高程为310.70m,相对高差34.55m。目前已进行了部分平场工作,由于长期裸露且无任何支挡措施,局部岩层发生顺层滑动。该边坡治理共分为ABC、CDEF、FG三段边坡进行治理。其中:ABC段边坡长22.3m,坡高5.0~12.0m,

5、坡脚标高318.0m,坡顶标高323.0~330.0m,坡向195°;直立放坡,坡面形状不规则,为CDEF段边坡侧面护坡,采用锚钉+C25喷射砼+坡面绿化工程措施。该段边坡延伸段ab边坡采用挡墙进行治理。CDEF段边坡长81.6m,坡高11.7~22.5m,坡脚标高318.0m,坡顶标高329.7~340.5m,坡向105°43;放坡坡比1:1,为本次治理最主要边坡,采用锚钉+C25喷射砼+坡面绿化+截水沟+脚墙+排水沟工程措施。FG段边坡长13.5m,坡高11.7~16.3m,坡脚标高318.0m,坡顶标高329.7~334.3m,坡向195°;放坡坡比1:1

6、,采用锚钉+C25喷射砼+坡面绿化+截水沟+脚墙+排水沟工程措施。目前由于已进行了部分平场工作,边坡坡脚有一定开挖土石方量,本次清方方量为8361m³。1.2.2场地地质概况工程治理区属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边坡属于岩质边坡,边坡主要由强~中风化的砂泥岩组成,岩层产状122°∠46°,主要发育两组裂隙。LX1:255°∠70°,部分张开1~2mm,见泥质充填,裂面平直,裂隙间距0.7~1.6m,多数间距为1.1m,延伸长度为3~8m,裂隙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10°∠75°,部分张开1~3mm,见泥质充填,裂面平直,裂隙间距0.5~1.4m,多数

7、间距为0.90m,延伸长度为2~8m,裂隙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第二章人员、设备、材料到现场的方法2.1设备人员组织周期我公司接到任务后,将立即组织项目经理部人员和机械设备的上场工作。签定合同后,3天内由项目经理带领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物资等部室人员共25人组成先遣组进入现场迅速展开工作。5天内调配急需的施工人员60名进入现场,调配锚钉施工设备、搅43拌和运输设备、试验和测量仪器等到达工地。项目经理部其余人员7天内全部到达现场,其他机械设备、人员根据工程进度安排,陆续上场,确保满足施工需要。2.2设备、人员和材料到现场的方法2.2.1设备

8、人员的运输方案为本工程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