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ID:8225953

大小:3.19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03-09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1页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2页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3页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4页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14-16天,可短至10天,最长达21天。暴露后易感儿童发生亚临床水痘很少见。约半数儿童有前驱症状,在皮疹出现前24-48小时出现发热、不适、恶心、头痛,偶尔有腹痛。皮疹出现后24-72小时全身症状明显。皮疹先出现在头皮、面部或躯干,渐延至四肢,皮疹分批出现,向心分布。皮疹初为红色斑疹,后依次转为丘疹、疱疹、痂疹,期间间隔数小时。皮疹早期患者常有明显痒感。疱疹壁薄易破,基部有红晕,疱液初清后微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无继发感染者皮疹凹陷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口咽部、结膜或者阴道粘膜可见疱疹或小的溃疡。健康儿童新发皮疹在1-7天内相继出现,大部分

2、在3-6天出现。重者皮疹密集,伴高热,可出现出血性、播散性水痘,主要见于免疫缺陷病人。年龄越大,病情也越重。临床表现孕妇分娩前1-2周或分娩后1周内患水痘常引起新生儿水痘,若孕妇在分娩前5天患病,其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抗VZV抗体以减轻感染,多在生后4天内发病,常不严重。若孕妇在分娩前5天内和分娩后2天内患病,其新生儿常在生后5-10天发生严重致死性出血性水痘,常累及肺和肝脏,病死率高达30%。并发症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病原多见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率5%,可继发脓疱疹、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和皮下脓肿。脑炎:是第二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出疹后第2-

3、6天,也可发生在出疹前或病愈后,临床表现与一般性病毒性脑炎相似。肺炎:多见于免疫缺陷儿童和新生儿,常于出疹后1-6天发生,增加病死率。其他少见的并发症包括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肾炎等。诊断普通水痘根据水痘接触史和典型水痘皮疹特征,不难作出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通常对于免疫功能正常儿童是不必要的。鉴别诊断全身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感染:由HSV1型和2型感染所致,免疫抑制个体和湿疹患者可发生弥漫性HSV感染。湿疹小儿发生HSV感染后,在湿疹处发生急性疱疹样皮炎,称之为疱疹样湿疹或Kaposi水痘样疹。临床表现为在原先湿疹部位突然出现群集性水

4、泡,随后变成脓疱,中央可出现脐凹,与水痘皮疹极为相似。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鉴别。丘疹性荨麻疹:皮疹为红色丘疹,大小形态不一,伴有痒感。脓疱病:皮疹为化脓性疱疹,由细菌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皮疹分布于手足心、臀部,伴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治疗阿昔洛韦为目前首选的抗VZV药物,出疹后24小时内用药可减轻症状,为用药最佳时间,适用于中重度水痘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口服给药每次20mg/kg,每日4次,连用5-7天,对于重症水痘、新生儿水痘和免疫低下患者推荐静脉给药,剂量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静滴时间不少于1小时,连用7-10天。预防1岁以上未患过水痘的小儿可

5、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预防。最佳接种策略为2剂疫苗,对于青少年和成人尤为必要。易感者暴露水痘患者后3-5天内接种疫苗或4天内注射VZV免疫球蛋白(VZIG)可预防水痘或减轻疾病。7天疗程的阿昔洛韦(80mg/kg/天,每日4次)可以用于免疫抑制易感成人的暴露后预防。对水痘患者应采取呼吸道和接触隔离措施,对于带状疱疹采取接触隔离。隔离期为出疹至皮疹全部结痂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儿需延长至1周以上。对于暴露的易感住院患儿,接触水痘病人后第10至21天内也需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接受医学检疫,如易感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检疫隔离期延长至接触后28天。猩红热本病为由A组ß型溶血性链球

6、菌(groupAstreptococcus,GA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学GAS也称之为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为革兰阳性球菌,其菌壁上具有多种蛋白抗原成份,以M蛋白最重要,据其抗原性不同分为100余种血清型。GAS可产生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使皮肤出现红疹,此外还可产生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起到协同致病作用。GAS在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可寄居在人体口咽部,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之久,56℃加热30分钟及一般化学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流行病学猩红热全年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为散发,学校等集体机构可发生流行

7、。急性期患者及健康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鼻咽分泌物飞沫传播或直接密切接触传播。病菌也可通过污染的玩具、生活用品和食物等经口传播,还可以通过皮肤创伤或产道入侵,成为“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猩红热患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发病机制三种机制与GAS所致疾病有关:化脓性炎症导致咽炎、脓皮病、淋巴结炎和蜂窝组织炎;细菌产生外毒素由局部吸收入血产生全身中毒症状;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导致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机体可获得血清型特异性抗菌免疫,且较持久。临床表现潜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