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

ID:82419922

大小:247.0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10-24

上传者:gjxwyhcr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1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2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3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4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5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6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7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8页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_第9页
资源描述: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方案一、防控目标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二、防控策略坚持“科学监测、综合防控”的指导思想,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动态监测,做好应急防控预案。三、防控措施(一)监测预警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最新要求,草地贪夜蛾监测调查工作要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田”。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监测点,利用田间调查、性诱密切监测成虫发生情况。要严格执行《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详见附件),切实加强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监测,确保早发现、早控制。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区域站要从5月10日起实行零报告制,每周一向县农业农村局报一次上周虫情调查结果;一旦发生可疑虫情必须立即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植保站,不得瞒报、漏报。(二)防治目的与防治指标防治目的: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前保苗;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前保功能叶;玉米穗期保穗。谷子、糜子保苗促生长。防治指标:10头幼虫/百株。玉米(谷子、糜子)田被害株率大于10%。

1(三)防治技术1、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2、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3、化学防治: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可用于应急防控的化学农药有两类:一是对草地贪夜蛾卵具有较高的杀卵活性的:20%甲氰菊酯EC、15%唑虫酰胺SC、25g/L溴氰菊酯EC、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二是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5%啶虫脒EC、6%乙基多杀菌素SC和20%甲氰菊酯EC。4、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等生物农药。5、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套种,有趋避作用,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种植显花植物,如芫荽、苦菜等吸引天敌,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四)档案保存在防治过程中需建立并保存档案,需要记录的主要信息包括:虫情发生的时间;虫情发生的面积与危害程度;完整的监测数据;采取的防治措施、防治的时期以及防治次数;防治效果的最终评估。四、宣传培训

2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多渠道、多途径培训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针对关键时期和关键防治环节,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工作,做好保苗、保功能叶、保穗的工作。大力推广统防统治、科学安全用药和综合防控技术。保证本区域内各农药门市、种植基地、统防组织、村组宣传到位,各级群众认识害虫基本掌握防控技术,积极开展群防群治,保障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五、应急处置按照相关规定,草地贪夜蛾入侵突发事件由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等级:Ⅰ级突发事件:在不同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同时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事件,或草地贪夜蛾疫情造成200亩以上连片农作物减产、绝收或经济损失达5万元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Ⅱ级突发事件:在不同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内同时草地贪夜蛾入侵事件,或草地贪夜蛾疫情在一个乡境内造成100亩以上连片农作物减产、绝收或经济损失达3万元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Ⅲ级突发事件:在一个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内新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事件,或草地贪夜蛾造成50亩以上连片农作物减产、绝收或经济损失达2万元以上,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

3草地贪夜蛾迁飞、扩散、繁殖能力极强,危害极大,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响应等级,确保玉米不出现大面积连片成灾毁种。草地贪夜蛾较大面积发生时,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就地控制消灭,杜绝蔓延成灾。要以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统防统治作业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推进统防统治和区域联防,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防控扑灭能力。六、组织实施按照“属地管理,属地防控”的原则,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要成立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和实施方案,落实应急防控专项资金。较大面积发生时,各镇(农业园区、便民服务中心)和县植保站负责开展应急处置;小面积局部发生时,镇村组和就近区域站组织实施群防群治。植保部门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强化技术普及与宣传培训,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全面推进综合防控,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和农药减量增效。附件: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附件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草地贪夜蛾成虫诱测,雌蛾卵巢解剖,卵、幼虫和蛹的田间调查方法。本方法适用于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和预报。2成虫诱测草地贪夜蛾成虫一般在夜间进行迁飞、交配和产卵等活动,温暖、潮湿的夜晚最为活跃,白天藏身在地面的植物残枝叶片或其他隐蔽处,也可在叶片基部的叶腋处。成虫寿命为7-21天,平均约为10

4天,多为2-3周。草地贪夜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性诱性,可利用灯具和性诱剂在适宜成虫发生场所进行诱测。2.1测报灯选用黑光灯为光源的测报灯进行常规监测。在玉米等主要寄主作物田,设置1台测报灯,灯管与地面距离为1.5m。安置地点要求周围100m范围内无高大建筑遮挡、且远离大功率照明光源,避免环境因素降低灯具诱蛾效果。灯管每年更换一次。成虫诱测需逐日统计成虫诱集数量,并将雌蛾、雄蛾分开记录,结果记入表1。单日诱虫量出现突增至突减之间的日期,记为发生高峰期(或称盛发期)。监测时间,长江以南地区全年监测,长江以北地区4-10月监测。2.2高空测报灯高空测报灯为1000W金属卤化物灯,由探照灯、镇流器、时间和感光控制器、接虫和杀虫装置等部件组成,能够实现控温杀虫、烘干、雨天不断电、按时段自动开关灯等一体化功能,诱到活虫后处理灭杀、翅膀鳞片完整,翅征易于辨别。高空测报灯可设在楼顶、高台等相对开阔处,或安装在病虫观测场内,要求其周边无高大建筑物遮挡和强光源干扰。在观测期内逐日记载诱集的雌、雄成虫数量,结果记入表1。长江以南地区全年开灯监测,长江以北地区4-10月开灯监测。表1草地贪夜蛾成虫灯诱记载表日期(月/日)作物种类和生育期测报灯高空测报灯备注天气要素雌蛾(头)雄蛾(头)合计(头)雌蛾(头)雄蛾(头)合计(头)

52.3性诱剂在玉米等寄主作物生长期开展监测。设置倒置漏斗式干式诱捕器或桶形诱捕器,诱芯置于诱捕器内,诱芯每隔30天更换一次。每块田放置3个诱捕器。苗期玉米等低矮作物田,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50m,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m,诱捕器距地面1m左右或高于植物20cm。成株期玉米等高秆作物田,最好选田埂走向与当地季风风向垂直的田块,诱捕器放置于田边方便操作的田埂上,与田边相距1m左右,诱捕器呈直线排列、间距至少50m。虫量少时5天调查1次,虫量多时1-2天查1次。调查日上午检查记载诱到的蛾量,结果记入表2。表2草地贪夜蛾成虫性诱记载表日期(月/日)作物种类和生育期诱捕器1诱捕器2诱捕器3合计数量(头)备注天气要素数量(头)数量(头)数量(头)2.4雌蛾卵巢解剖在成虫盛发期,从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取雌蛾,解剖检查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情况,结果记入表3。如果卵巢发育级别较低,说明此批种群有迁飞外地的可能,需继续监测;如级别较高,成虫将宿留在当地繁殖后代,应由此作出当代幼虫发生为害的预报。表3草地贪夜蛾雌蛾卵巢发育情况记载表日期雌蛾检查雌蛾卵巢发育级(头)

6(月/日)来源虫数交配率(%)备注天气要素1级2级3级4级5级3田间调查方法草地贪夜蛾雌蛾产卵前期约3-4天,第4-5天产卵量最大,有的产卵可持续至第3周。卵期通常2-4天。幼虫期依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而变化,多为12-30天,夏季14天左右,天气冷凉季节可达30天。在25°C温度下饲养,1-6龄幼虫平均发育时间为3.3、1.7、1.5、1.5、2.0和3.7天。蛹期各个季节表现不同,夏季约为8-9天,春秋季约为12-14天,天气冷凉季节可达20-30天,蛹不能承受漫长的寒冷天气。田间主要调查卵、幼虫和蛹发生数量和状态,依据当地温度估算各虫态发育进度,作出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3.1卵调查当灯具或性诱诱到一定数量的成虫(始盛期)、雌蛾卵巢发育级别较高时,开始田间查卵,5天调查1次,成虫盛末期结束。调查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采用5点取样,每点查10株,田间每点取样方法见图1,每点间隔距离视田块大小而定。主要调查植株基部叶片正面、背面和叶基部与茎连接处的茎秆,成虫种群数量较大时,卵也会产在植株的高处或附近的其他植被上,应注意调查。卵通常数十到数百粒堆积成块,多为单层排列,有时会分几层。卵块上覆盖有棕黄色鳞毛,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和每块卵粒数,结果记入表4。表4草地贪夜蛾查卵情况记载表

7日期(月/日)作物种类和生育期调查株数卵块数(块)估算单块卵粒数(粒)产卵部位备注天气要素最多最少平均图1草地贪夜蛾卵、幼虫和蛹田间取样方法3.2幼虫调查苗期至灌浆期的玉米均可受害,也要注意观察甘蔗、高粱、小米、棉花及各种蔬菜等作物发生情况。田间受害株呈聚集分布,发现1株受害,其周围可见数量不等的受害株。幼虫虫量调查自卵始盛期开始调查,直至幼虫进入高龄期止,5天调查1次,田间取样方法同卵调查。观察为害状后,再调查叶片正反面、心叶、未抽出雄穗苞和果穗中幼虫数量和龄期,同时注意观察天敌发生情况,结果记入表5。表5草地贪夜蛾幼虫数量和龄期记载表日期(月/日)作物种类和生育期调查株数各龄幼虫数(头)折百株虫量(头)天敌种类备注1龄2龄3龄4龄5龄6龄合计

8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不同,玉米的受害状显著不同,根据为害状可区分田间幼虫发育状态、明确重点调查部位。低龄幼虫取食叶片的叶肉后剩下叶表皮而形成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叶片被吃透后随着叶片的伸长呈大小不等的孔洞,3龄以上幼虫喜好钻蛀在幼嫩玉米的心叶、雄穗苞中取食为害,种群数量较大时,幼虫可通过雌穗一侧外苞叶蛀洞进入取食籽粒。幼虫体色、头宽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1-6龄幼虫体长从1mm至45mm,平均头宽和体长参见表6。表6草地贪夜蛾1-6龄幼虫平均头宽和体长龄期123456头宽(mm)0.350.450.751.32.02.6体长(mm)1.73.56.410.017.234.23.3蛹调查当地幼虫进入老熟发生期后,7天调查1次。田间5点取样方法同卵和幼虫,每点查1m单行。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通常落到地上浅层(深度为2-8cm)的土壤做一个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茧,也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如果土壤太硬,幼虫会在土表利用枝叶碎片等物质结成丝茧,也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上化蛹,要注意调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