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ID:8306059

大小:6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18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_第1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_第2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_第3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_第4页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九章 胃液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本章考点  1.胃液检验  2.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  一、胃液检验  (一)理学检查  1.量: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h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h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在插管成功后持续负压吸引1h所得的胃液总量称为基础胃液量,正常为10~100ml。若大于100ml为增多,常见于胃分泌增多、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等。若胃液量小于10ml为减少,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2.颜色:正常胃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①混浊灰白色:混有大量粘液所致。②鲜红

2、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黏膜所致。③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④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⑤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所致的胆汁反流等。  3.粘液:正常胃液中有少量分布均匀的粘液。当胃液中出现大量粘液时,提示胃有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粘液一般呈弱碱性,大量增多时可影响胃液的酸度。  4.气味:正常胃液可略带酸味,而无其他臭味。发酵味:消化不良或明显的胃液潴留、有机酸增多时可出现发酵味,见于幽门梗阻、胃张力高度缺乏。氨味见

3、于尿毒症,恶臭味见于晚期胃癌,粪臭味见于小肠低位梗阻、胃大肠瘘等。  5.食物残渣:空腹12h后的正常胃液内无食物残渣。若胃排空障碍,如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幽门梗阻及胃蠕动功能减退时,胃液中常出现食物残渣,甚至呈食糜样。  6.组织碎片:正常胃液中无组织碎片。胃癌、胃溃疡患者胃液中有时会出现组织碎片,必要时可将组织碎片做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7.酸碱度:正常胃液pH为0.9~1.8。pH3.5~7.0为低酸,pH>7.0为无酸。①胃酸减少: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②胃酸增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

4、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8.分层:正常胃液放置片刻后形成不很明显的两层,上层为少量粘液(多为咽下的鼻咽部粘液),下层为无色透明的胃液层。病理情况下,如胃癌、幽门梗阻时,胃液可分为三层,上层为粘液,中间为胃液,下层为食物残渣或坏死组织。  (二)化学检查  1.胃酸分泌量测定:以五肽胃泌素等作刺激物,定时留取基础胃液,测定单位时间内胃酸的分泌量。  (1)参考值:BA0(基础胃酸排量):3.90±1.98mmol/h(很少超过5mmol/h)。MA0:3~23mmol/h(男),女性略低。PA0(高峰胃酸排量):20.60±8.37mmol/h。

5、BA0/MA0(最大胃酸排量):0.2。  (2)临床意义: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很多,尽管采集标本、试验方法满意,但其检测仍可受患者的性别、精神、年龄、食欲、酒烟嗜好等影响。故胃酸分泌量测定对诊断疾病的特异性较差,仅在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癌等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胃溃疡:胃酸分泌量大多无明显增高,少数可增高,但有的患者降低。  十二指肠溃疡:BAO>5mmol/L有诊断意义,PAO>40mmol/L高度提示合并出血与穿孔。  胃泌素瘤:BAO>15mmol/L,MAO>30mmol/L,BAO/MAO>0.6  2.乳酸测定:正常空腹胃液中有

6、少量乳酸,但一般方法不易检出。当胃液呈中性或碱性而食物在胃内潴留6h以上时,由于细菌分解糖类而使胃液中的乳酸、醋酸等增多。乳酸测定主要用于观察胃内食物潴留及协助诊断胃癌。  3.隐血试验:正常胃液不含血液,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当急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时可有不同程度胃出血而隐血试验呈阳性,但多次连续检查的意义更大。溃疡病的隐血试验阳性多为间歇性的,而胃癌则多为持续性。由于隐血试验比较敏感,插管损伤、牙龈出血咽下后均可呈阳性。另外,胃液中维生素C过多可抑制颜色反应而出现假阴性。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  (1)红细胞:正常胃液无红细胞。插管损伤

7、时出现少量红细胞无意义。胃液内有大量红细胞时,常提示胃可能有溃疡、糜烂、炎症和恶性肿瘤等。  (2)白细胞:正常胃液中白细胞约为(0.1~1.0)×109/L,多为中性粒细胞。白细胞>1.0×109/L时常有病理意义,见于胃黏膜的多种炎症。鼻咽部分泌物及痰液混入胃液时可见大量白细胞,同时还可见毛柱状上皮细胞和炭末细胞,常无临床意义。  (3)上皮细胞:胃液中可有来自口腔、咽喉、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不见或偶见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增多提示胃黏膜有炎性病变。  (4)肿瘤细胞:如发现有成堆的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核大或多核、染色质粗糙、可见核仁

8、的细胞时,应高度怀疑是癌细胞,需做巴氏染色进一步检查确诊。  2.细菌:由于胃液的杀菌作用,正常胃液中检验不出确定的菌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