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

ID:83492500

大小:47.3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油中学2021级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典戏曲随着从元代杂剧到明代传奇的发展,以大团圆结尾的固定构成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明万历年间以后,以才子佳人恋爱为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并且形成了必定是才子科举合格得以与佳人团圆的固定模式。据伊维德考证,明代刊印的元代戏曲,大部分都对原戏进行了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之一,就是把结尾都改成了大团圆。这种“俗套”的结尾模式在当时就曾受到许多精英文人的批判,戏曲家卓人月说:“今演剧者,必始于穷愁泣别,而终于团圆宴笑。似乎悲极得欢,而欢后更无悲也;死中得生,而生后更无死也,岂不大谬也!”最早将戏曲艺术的大团圆结局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挂钩的,大概是王国维,他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新文化运动之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普遍认为“团圆的迷信”充分暴露出中国人不敢正视现实、直面矛盾,缺少悲剧意识的国民性弱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瞒和骗的文艺”。不过,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无论是启蒙文学还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是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唯其不满,才有必要且有可能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以激发其奋起改变其现状。而大团圆故事却被认为是粉饰现实、麻痹斗志的文学,这是有悖于启蒙目的和革命目的的,因此得到精英识分子的嘲讽和批判,这一点也不奇怪。还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往往越是生活富足的精英阶层,越是嫌腻大团圆故事;越是贫苦的下层百姓,越是热衷大团圆故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越是理性的知识群体,越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越是感性的口头文学爱好者,越倾向于非现实的幻想故事。民间故事和乡村演剧都是幻想色彩浓郁的通俗文化形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民间故事是刻意与社会现实保持着陌生化的距离。弗洛伊德也说:“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如果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给人带来娱乐,在虚构的剧作中却能够带来娱乐。”

1由此可见,精英知识分子的现实主义标准与民间文学非现实的幻想性之间,本身就是相互垂直的两套体系,当你用了这一套体系的标准去衡量另一套体系的时候,就只能得出“无价值”的结论。越是太平时期,市民社会越发达,文化市场的力量越大,市场需求就越倾向于大团圆故事。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在平淡的生活中注入一些幻想的亮色,不仅需要故事,而且需要能满足他们美好愿景的好结局的故事。所以说,“对于戏曲中的‘大团圆’,尽管鲁迅等新文艺人士深恶痛绝、屡加痛斥,却始终无法动摇其民间根基”。问题是,我们在多年的文化学习中,逐渐习得了这些文化精英的启蒙判断,认定了大团圆结局与所谓“民族心理”之间的表里关系,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取材于施爱东《故事法则》)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启蒙文学要想借助通俗文学形式唤醒民众,必须确立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主题。B.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和否定,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C.处于贫富不同阶层的人们,往往对大团圆故事的态度不同,前者热衷,后者嫌腻。D.能够满足民众的文化市场需求和美好愿景,是大团圆故事的民间根基难撼的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王国维的论述,印证了大团圆结局与民族的精神气质具有表里关系的观点。B.文章对比了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对大团圆故事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C.作者认为,对于大团圆追求,反映了我们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D.文章从具体现象入手,审视并探讨了大团圆式文艺作品对普通民众生活具有的意义。3.下列文学主张,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的一项是()A.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李渔《风筝误》卷末收场诗)B.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统统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C.大团圆结局、悲剧之喜剧结局使本已走向寂灭之境的个体又重新回到生活之欲,这意味着重陷于“眩惑”的泥坑。(黄霖《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D.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剧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写天工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一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胡适《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的改良》)【答案】1.B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不仅出于审美的目的,也出于启蒙的目的”曲解文意。从文中“精英知识分子对大团圆的批判,与其说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不如说是出于启蒙的目的”的“与其……不如”可知,作者做出了取舍,而选项中“不仅……也”将其变为两者都取。

2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C.选项曲解文意。根据文章最后一段“问题是……普遍将大团圆故事模式误作中国特产,以为对大团圆的追求‘反映了整个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可见,作者认为大团圆结局反应民族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民族心理是一种误解。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A.选项意思是,要把自己的剧本写到使人笑得像那大肚弥勒佛一样才肯放下笔。可见,在李渔看来,笑对于喜剧艺术是重要的。所以,此项不属于批判“大团圆结局”。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CCUS是确保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绝大多数气候模式都需要它以实现深度减排目标。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捕集,并运输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封存的技术,包括碳捕集、碳储运、碳地质利用与封存、碳转化利用等环节,具有减排规模大、减排效益明显的特点。CCUS不仅可以实现直接碳减排,还能带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比如在氢能产业中,由化石能源产生的“蓝氢”在CCU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减少碳排放,成为较为理想的二次能源。此外,用生物质与燃煤混合发电再配合碳捕集,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技术路径,有待进一步推广。总体来看,CCUS能够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头拦截,称得上减碳的“强效药”;由于技术环节多、工程复杂,目前还是一种成本很高的“贵价药”。尤其是在捕集环节,成本可能高达200—500元/吨碳。(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25日彭勃《“捕捉”刚性碳排放》)材料二储能技术的发展,能使电力供需更趋平衡、提升电力传输配送质量、提供应急备用能源等。国际能源署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研究显示,随着新能源发电规模迅速扩大,到2050年全球储能容量规模需求将是目前的300倍至500倍。储能正日益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

3储能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能量进行储存和再释放的过程。目前,可以利用蓄能水库、飞轮、化学电池设备和压缩空气装置等,根据需要“存取”电力。其中,抽水蓄能是发展最成熟、装机容量最大的储能技术。它利用水能发电,工作原理简单、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不过也受到选址、建设周期长和初始投资大等因素制约。以电化学储能、氢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电化学储能近年来发展迅速,全球装机规模从2012年的不到1吉瓦增长到2020年的超过13吉瓦,贡献了同期电力储能装机的主要增量。氢储能技术正成为储能领域的新秀。目前,多个国家正研究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制取氢气作为工业原料、燃料或发电原料,从而形成“电—气—电”的能量转换,实现跨季节的储能和长距离的输送,支持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当然,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成本、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26日欧训民《“存储”绿色新能源》)材料三说起碳汇,人们常会想到以森林为代表的陆地“绿碳”,与之相对的海洋“蓝碳”是地球自身固碳能力的另一种表现。“蓝碳”概念源自联合国2009年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主要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这类生态系统也因此被称为“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与森林相比,滨海湿地规模不算大,但其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却是前者的几十倍至上百倍。滨海湿地之所以能高效固碳,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海陆交错带,潮汐周期性的淹没会形成局部缺氧环境,从而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极大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进而减少碳排放。类似现象也出现在陆地淡水湿地中,像我国北大荒的黑土,就是由于长期沼泽淹没导致大量有机质累积,从而形成以“泥炭”为主的黑色沉积物。假以时日,这些沉积物若能在地壳运动中被埋入地下,历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就会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煤炭。相对于淡水湿地,滨海湿地还能减少甲烷排放,固碳优势更为明显。一部分有机质在长期水淹的环境下被微生物利用,会以甲烷的形式排放出来,这在淡水湿地特别是稻田土壤中尤为明显。而在滨海湿地,海水中存在大量硫酸根离子,可以极大减少甲烷的产生和排放。令人担忧的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近海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海岸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致使地球上约1/3的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消失,缩减速度远大于热带雨林。对其开展保护修复刻不容缓。(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27日王法明《挖掘“蓝碳”大潜力》)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CCUS是一种先进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或封存技术,是绝大多数气候模式实现深度减排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4B.除氢能产业外,用生物质与燃煤混合发电再配合碳捕集,也被证明是另外一种高效且稳定的技术路径。C.抽水蓄能因其利用水能发电,工作原理简单、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等优势而成为发展最成熟、装机容量最大的储能技术。D.“蓝碳”是相对于“绿碳”而言的一个概念。与森林相比,滨海湿地规模不算大,但其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却是前者的几十倍至上百倍。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捕捉”刚性碳排放、“存储”绿色新能源、挖掘“蓝碳”大潜力,是目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和最有力保障。B.“蓝氢”和“蓝碳”都是较为理想的二次能源,前者可以减少碳排放,后者可以提升地球自身的固碳能力。C.煤炭的形成:长期沼泽淹没黑土——大量有机物质累积——在地壳运动中被埋入地下——历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黑色可燃沉积岩。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能量进行储存和再释放的过程就是储能。材料二中的储能主要是指储存电能。6.请概述CCUS、储能及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优势及不足。【答案】4.C5.D6.(1)CCUS: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实现直接碳减排,还能带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不足在于技术环节多、工程复杂,成本很高。(2)储能:优势在于能使电力供需更趋平衡、提升电力传输配送质量、提供应急备用能源等;不足在于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成本、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3)“蓝碳”:优势在于能高效固碳,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不足在于人类活动致使地球上约⅓的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消失,缩减速度远大于热带雨林。【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抽水蓄能是发展最成熟、装机容量最大的储能技术。它利用水能发电,工作原理简单、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可知,“抽水蓄能因其利用水能发电,工作原理简单、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与“发展最成熟、装机容量最大的储能技术”不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5A.“是目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和最有力保障”错误,材料三只是介绍了“蓝碳”的相关情况,并不能得出它“是目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重要途径和最有力保障”的结论,选项无中生有。B.“都是较为理想的二次能源”错误,根据材料三“海洋‘蓝碳’是地球自身固碳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可知,它不是二次能源。C.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三“类似现象也出现在陆地淡水湿地中,像我国北大荒的黑土,就是由于长期沼泽淹没导致大量有机质累积……煤炭”可知,这只是揭示了我国北大荒黑土转变成煤炭的过程,不能由此概括为普遍的煤炭形成过程。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CCUS不仅可以实现直接碳减排,还能带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可概括其优势是不仅可以实现直接碳减排,还能带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由于技术环节多、工程复杂,目前还是一种成本很高的‘贵价药’。尤其是在捕集环节,成本可能高达200—500元/吨碳”可概括其不足是技术环节多、工程复杂,成本很高。根据材料二“储能技术的发展,能使电力供需更趋平衡、提升电力传输配送质量、提供应急备用能源等”可概括其优势是能使电力供需更趋平衡、提升电力传输配送质量、提供应急备用能源等;根据材料二“当然,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成本、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可概括其不足为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解决成本、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根据材料三“滨海湿地之所以能高效固碳,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淡水湿地,滨海湿地还能减少甲烷排放,固碳优势更为明显”可概括其优势是能高效固碳,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根据材料三“令人担忧的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近海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海岸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致使地球上约1/3的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消失,缩减速度远大于热带雨林”可概括其不足是人类活动致使地球上约⅓的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消失,缩减速度远大于热带雨林。(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党费(节选)王愿坚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6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地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拉开门,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想法隐蔽起来!”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7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她摇摇头:“不知道!”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儿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来的!”那家伙儿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用“我”和“咸菜”作为双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咸菜”贯穿整个情节,小说结构脉络非常清晰。B.小说不惜笔墨叙写与黄新的孩子有关的情节,其实孩子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叙述形式,以“我”观物,“我”作为故事的起点,可以在观照客观的外部世界之后,又回到自我之中进行自我感悟,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D.黄新为了交党费,守着一箩筐咸菜却不舍得给女儿吃一根腌豆角,为了保护“我”选择牺牲自己,这些细节显示出革命者在亲人、同志面前的柔情。8.小说选取一筐“咸菜”作为特殊党费来展开情节,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有何艺术效果。9.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7.C8.

8①情节上,“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小说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紧凑而集中。②人物塑造上,女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历尽曲折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塑造了一位热爱党、忠于党,机智果敢、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③主旨上,作者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革命者对党赤诚的奉献情怀。9.①从读者角度看:“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给读者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②从情节上看:故事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黄新因救“我”而献出生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③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我”是小说次要人物,通过“我”与黄新见面的情况,有力突出了黄新一心向党、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有力烘托了人物形象。④从主题角度看:“我”是故事的感受者,最直观地感受到了平凡的咸菜具有的特殊意义,感受到黄新为了革命事业献身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叙述形式”错误,小说“我”的叙述视角,属于有限视角。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物象作用的能力。情节上,“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结合“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可知,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结合“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可知,让“我”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交的党费。结合“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可知,“我”把孩子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可见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小说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紧凑而集中。

9人物塑造上,结合“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可知,女主人说她万一有个什么好歹,要“我”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她们缴的党费。女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历尽曲折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塑造了一位热爱党、忠于党,机智果敢、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主旨上,黄新为了交党费,守着一箩筐咸菜却不舍得给女儿吃一根腌豆角,为了保护“我”选择牺牲自己,作者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革命者对党赤诚的奉献情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从读者角度看:结合“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可知,“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给读者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从情节上看:小说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故事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结合“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可知,黄新为了救我被抓走,她因救“我”而献出生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我”是小说次要人物,黄新为了交党费,守着一箩筐咸菜却不舍得给女儿吃一根腌豆角,为了保护“我”选择牺牲自己,通过“我”与黄新见面的情况,有力突出了黄新一心向党、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有力烘托了人物形象。从主题角度看:“我”是故事的感受者,女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历尽曲折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最直观地感受到了平凡的咸菜具有的特殊意义;结合“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可知,黄新为了保护“我”选择牺牲自己,感受到黄新为了革命事业献身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唐穆宗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所属皆不预焉。文昌言于上曰:“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上以问诸学士,德裕、稹、绅皆曰:“诚如文昌言。”

10上乃命中书舍人王起等覆试。夏四月丁丑,贬徽江州刺史,宗闵剑州刺史,汝士开江令。或劝徽奏文昌、绅属书,上必寤。徽曰:“苟无愧心,得丧一致,奈何奏人私书,岂士君子所为邪?”取而焚之,时人多之。自是德裕、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垂四十年。二年夏六月甲子,裴度、元稹皆罢相,以兵部尚书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三年。户部侍郎牛僧孺,素为上所厚。初,韩弘之子右骁卫将军公武为其父谋,以财结中外。及公武卒,弘继薨,稚孙昭宗嗣,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之,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独朱句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示左右曰:“果然,吾不缪知人。”三月壬戍,以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僧孺与李德裕皆有入相之望。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八年不迁,以为李逢吉排己引僧孺为相,由是牛、李之怨愈深。大和五年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李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将兵入据其城,具奏其状。牛僧孺曰:“失一维州,未能损其势。徒弃诚信,有害无益。”上以为然,诏德裕以城归吐蕃。六年冬十一月乙卯,西川监军王践言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B.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C.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D.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疏之/僧孺内不自安/累表请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策,汉代试士,将设问写在简策上,应试者因其所问而作答,称为“对策”。后代也有以此取士。B.元稹,唐代文学家,诗作号为“元和体”,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曾共同发起“新乐府运动”。C.礼部,隋以后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官吏的任免与考核,长官为礼部尚书。D.贡举,古时地方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称贡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朋党之争缘于翰林学士李德裕与李宗闵、元稹之间的私人恩怨,双方相互倾轧将近四十年,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1B.段文昌、李绅各自写信给掌管贡举的钱徽,希望能录取所荐之人,未能如愿。后段文昌上书告发,杨、钱二人都遭贬谪。C.皇上向来看重户部侍郎牛僧孺,当看到韩弘家账簿、知晓牛僧孺没有接受韩弘贿赂时非常高兴,后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D.先前牛僧孺和李德裕都可能入朝为相,李德裕外任浙西观察使,八年没有升迁,以为是李逢吉推荐了牛为相,从此更加怨恨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岁礼部殊不公,所取进士皆子弟,无艺,以关节得之。(2)尽取弘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弘货。【答案】10.C11.C12.A13.(1)今年礼部考试极不公平,所录取的进士都是纨绔子弟,没有才能,通过请托而被录取。(2)(穆宗)把韩弘的财物账目全部拿来自己查看,看到凡是朝廷内外掌权的人,大多接受了韩弘的贿赂。【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捆绑送还悉怛谋使敌寇心里痛快,断绝以后前来投降的人,不是好计策啊。”依附李德裕的人趁机说:“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有怨隙,所以妒忌他的功劳。”文宗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内心感到不安,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免职。“绝”是“断绝”的意思,宾语为“后来降者”,不需要断开,排除AD。“累”修饰“表”,表明上表次数之多,不需要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礼部,……掌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错误,礼部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由“吏部”掌管。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

12.“朋党之争缘于翰林学士李德裕与李宗闵、元稹之间的私人恩怨”表述有误,结合“翰林学士李德裕,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分析,翰林学士李德裕,因为中书舍人李宗闵曾经在对策时讽谏他的父亲,怨恨他;李宗闵又和翰林学士元稹争夺升官的机会而有嫌隙。应该是“李宗闵与李德裕、元稹之间的私人恩怨”。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殊”,很,特别;“取”,录取;“艺”,才能;“得”,含被动,此处意译为“被录取”。(2)补充主语“穆宗”;“尽”,全,都;“主权”,掌权的人;“货”,贿赂,财物。参考译文:

13唐穆宗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因为中书舍人李宗闵曾经在对策时讽谏他的父亲,怨恨他。李宗闵又和翰林学士元稹争夺升官的机会而有嫌隙。右补阙杨汝士和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贡举,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分别写信将和自己关系好的进士托付于钱徽。等到发榜时,段文昌、李绅所托的人都没有考上。段文昌对穆宗说:“今年礼部考试极不公平,所录取的进士都是纨绔子弟,没有才能,通过请托而被录取。”穆宗以此问各位学士,李德裕、元稹、李绅都说:“确如段文昌所说。”穆宗于是命中书舍人王起等人复试。夏四月丁丑(十一日),贬降钱徽为江州刺史,李宗闵为剑州刺史,杨汝士为开江令。有人劝钱徽把段文昌、李绅请托的书信奏报给皇上,皇上一定会明白。钱徽说:“假使内心不感到惭愧,得失是一样的,怎么能将私人书信进呈给皇上,这难道是士人君子的行为吗?”把信拿来烧掉,当时的人都称赞他。自此以后,李德裕、李宗闵各自分为朋党,相互排挤打击,将近四十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夏六月甲子(初五日),裴度、元稹全都被免除了宰相职务,朝廷任命兵部尚书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唐穆宗长庆三年。户部侍郎牛僧孺,向来受到皇上的重视。当初,韩弘的儿子右骁卫将军韩公武为他父亲谋划,用财物交结朝廷内外的人。等到韩公武死了,韩弘接着也去世,幼小的孙子韩昭宗承其家业,掌管库藏的家奴和官吏到御史府打官司。穆宗很同情他,把韩弘的财物账目全部拿来自己查看,看到凡是朝廷内外掌权的人,大多接受了韩弘的贿赂,仅仅用红笔小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送给户部牛侍郎一千万钱,不接受。”穆宗非常高兴,把账本拿给左右的人看,说:“果然是这样,我没有看错人。”三月壬戌(初七日),任命牛僧孺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当时牛僧孺和李德裕都有入朝为宰相的希望。李德裕被调出担任浙西观察使,八年没有升迁,认为是李逢吉排斥自己引荐牛僧孺为宰相,从此牛僧孺、李德裕之间的怨恨越来越深。唐文宗大和五年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求归降,李德裕派遣行维州刺史虞藏俭率兵进驻此城,详细地上奏这个情况。牛僧孺说:“失去一个维州,不能损害吐蕃的势力。白白地破坏了双方的真诚信任,有坏处没有好处。”文宗认为他说得对,命令李德裕把维州城归还给吐蕃。大和六年冬十一月乙卯(二十七日),西川监军王践言多次对文宗说:“捆绑送还悉怛谋使敌寇心里痛快,断绝以后前来投降的人,不是好计策啊。”依附李德裕的人趁机说:“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有怨隙,所以妒忌他的功劳。”文宗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内心感到不安,于是接连上表请求免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题吴江刘仙伦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①下,销磨几番今古。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但遗爱、沙边鸥鹭。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潮正落,日还暮。十年到此长凝伫。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②。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俄皓月、飞来烟渚。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③。歌欸乃,过江去。【注】①垂虹亭,江苏吴江长桥上。苏轼自杭州移高密时,曾与张先等在此饮酒。②西晋张翰为吴郡人,秋风吹起时想到家乡的莼羹鲈鲙,辞官归去。③古代神话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每年八月有浮槎来往。客星犯牵牛时,就是有人乘槎至天河。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虹亭下江流不息,今古多少风云变化,“销磨”二字蕴含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B.上阕关联与苏轼相关的人事,风景依旧,问坡仙何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追慕之意。C.天水相连,日暮苍茫,词人伫立其间,深感潮起潮落、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D.本词以唤渡开始,以过江结束,中间融抒情、写景于一炉,构思新巧,情感跌宕。15.本词下阕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恨”“怕”,直接点出词人的情感。②用典以蕴含感情。用张翰之典,表达知音难觅、世无同调的怅惘。③借想象传情。招引湘妃、乘槎星汉的想象情境,突出无人作伴的孤寂。④借动作情态及变化流露情感。长久凝伫、歌欸乃而过江,流露出词人从黯然神伤到无奈离去的情感和情感变化。【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C.“及时行乐”错误,应该是透露出他的落寞怅惘的心境。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方式的能力。

14直抒胸臆:下片过拍之后,即转入对另一人物的怀念:“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三句用张翰归田之典。秋风吹起,他想到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鲙,便辞官归去(见《晋书》卷九十二)。鲙丝莼缕,鲈鱼鲙和莼菜丝。十年到此,无与为伍,像张翰那样淡泊功名、热爱山林的人再也找不到了。“恨”字,憾也,表现他怀人之深切,写出隐居山林、无人作伴的孤寂,隐含世无同调的感慨。三句承上片“销磨”句而来,词意又推进一步,主题至此而明朗。以下笔势腾飞,墨彩淋漓,终于唱出了词章的最高潮:“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用典抒情:今古人物既然杳无音信,现实中又无人可与为伍,于是他想起了化作湘水之神的虞舜二妃:他轻轻地转动着朱红色的琴弦,弹奏出虞舜的箫韶之乐,想把湘妃引来作伴。箫韶奏罢,湘妃未降,江天还是那样旷远而寂寥。这时皓月当空,薄雾横江,水中的沙洲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显得朦胧而缥缈。云烟飘过,皓月如飞,照临江渚。在薄雾、月色、波光之中,在这个半透明而神秘的夜里,他仿佛也在升腾,飞驰,他觉得自己仿佛传说中那个住在海岛上的人那样,乘着木筏,到达天河。--他怕是真的顺流而上,侵入斗牛之宿,把天河中的蛟龙惹怒了。想象抒情:七句笔飞墨舞,尤为精彩,把作者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他高度的技巧。云烟在月边飘流,“飞”字,既从对面写云烟,也从正面写月亮,它将云烟、皓月、洲渚组织成一幅灵气飞动的画面。最后以高歌过江作结,将江流、碧空、群山、皓月、烟渚,连同作者的琴音、浩叹和丰富瑰丽的联想留给读者,让他们去细细回味。总而言之,作者通过临江喊渡,浮想联翩,终于写成了这首词。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3)《雨霖铃》下阕中,对别后情形设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惊涛拍岸②.卷起千堆雪③.君子生非异也④.善假于物也⑤.今宵酒醒何处⑥.杨柳岸晓风残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生、假、宵、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虚拟主播是二次元、粉丝文化和创新技术成功碰撞的产物,在短视频、综艺节目、直播带货中逐渐,甚至成为虚拟偶像,坐拥庞大的流量热度和粉丝群体。不可否认,虚拟主播拥有着

15的优势,比如智能化、个性化、趣味化等,也不会像现实中的明星出现人设崩塌的危机。但虚拟主播行业目前仍处于阶段,智能化水平仍待提高,也存在情感互动不足等问题,或许也会面临道德伦理困境。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虚拟主播行业发展的,放眼长远对其进行形象维护和运营,形成健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虚拟主播能播报新闻、直播带货,从而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崭露头角地利人和探寻顺势而为B.崭露头角得天独厚探索因势利导C.崭露锋芒地利人和探索顺势而为D.崭露锋芒得天独厚探寻因势利导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让虚拟主播更好地承担起“公众人物”的责任和使命,运用虚拟主播的诸多优势,赋予其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想人格特质。B.要善于运用虚拟主播的诸多优势,不仅为其赋予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想人格特质,而且使其能更好地承担起“公众人物”的责任和使命。C.要善于运用虚拟主播的诸多优势,为其赋予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想人格特质,使虚拟主播能更好地承担起“公众人物”的责任和使命。D.赋予虚拟主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想人格特质,运用虚拟主播的诸多优势,让其更好地承担起“公众人物”的责任和使命。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让虚拟主播不仅能播报新闻、直播带货,还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B.让虚拟主播不能播报新闻、直播带货,而是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C.让虚拟主播不仅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还能播报新闻、直播带货。D.让虚拟主播不仅能播报新闻、直播带货,还能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答案】17.B18.C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崭露锋芒”,锋芒,刀、剑等兵器的尖端或刃口,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这里是说虚拟主播在各种带货中突出地显示出才能,故选“崭露头角”。

16第二空,“得天独厚”,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地利人和”,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此处侧重虚拟主播自身的优势,故选“得天独厚”。第三空,“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探寻”,指勘探、找寻;寻求。此处侧重对虚拟主播的研究摸索,故选“探索”。第四空,“顺势而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有时在特定的语境当中也有劝慰放弃难以达成的目标之意,或者还有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意。“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此处强调对虚拟主播发展的正确引导,故选“因势利导”。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括号前一句有说“有必要加强对虚拟主播行业发展的因势利导”,括号后一句是让虚拟主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据此括号里也应该首先是“善于运用虚拟主播的诸多优势”,排除AD;再看三个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运用诸多优势才能赋予理想人格特质,拥有了理想人格特质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责任和使命,排除B。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播报新闻”“直播带货”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之间应该是对应递进关系,改为“播报新闻、直播带货,还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②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把“……从而^”改为“不仅……而且……”。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将繁星满天的夜空,①,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如果想要走进“天上的街市”,探索更遥远的深空,②。如今,作为航天领域后起之秀的中国,迎来了“天宫”空间站。虽说“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晚了几十年,③。在空间站的建设中,我国可以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并规避风险,同时又可以运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这对我国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无疑是关键性的一步。让我们来畅想一下未来的美好图景:浩瀚的太空中,远远地望去,“天宫”空间站就像是一个人类建在星辰大海中的小岛,在这个“小岛”上,有着郭沫若笔下繁星闪耀的“天上的街市”……

17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示例:①想象为点着街灯的街市;②那就需要空间站;③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21.示例:将太空中的“天宫”空间站比喻成为了大海中的小岛,突出“天宫”空间站在太空中的形态及作用,投射了作者对“天宫”的感情,使表达形象生动。【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语境可知,本空要写诗歌中夜空做了什么样的想象或比喻,故可根据“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填写为“比喻成/想象为点着街灯的街市”。②该空从诗歌的想象过渡到实际的探索太空,根据后文“作为航天领域后起之秀的中国,迎来了‘天宫’空间站”,可见,探索太空需要空间站。与“如果”搭配,加上“就”,可填写为“那就需要空间站”。③前文说“虽”,该空应写“但……”,从后文“可以汲取前人的成功经验,并规避风险,同时又可以运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可见,时间虽晚,但有优势,故可填写“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本体是“‘天宫’空间站”,喻体是“小岛”,把天宫比喻成小岛,形象地写出了空间站在茫茫太空中的特征,小岛既是它的形态特征,也是它的功能特征,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中转站,表达出作者对天宫的感情,形象生动。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变现”,本义为把非现金形式的资产换成现金。而在当下,变现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有人经过长期学习和探索后将知识、才艺变现,还有人能轻松将颜值、恶搞甚至爱国情怀以流量的形式变现……但知识、才艺等存在着不能即时变现、甚至有时无法变现的尴尬,特别是某些人无底线变现成功,使得有些青年学生对于该推崇怎样的“变现”产生了困惑,甚至对求学求知产生了动摇。读了以上材料,作为青年学生的你对“变现”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18【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这是一道针对特定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辨析、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文题。材料首先解说了“变现”的含义,接着对当下社会的若干“变现”现象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进而提出话题“当代青年怎么看‘变现’”。从材料的表述来看,既有困惑,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比如,知识、才艺变现困难的状况怎么看,怎么办;也有褒贬,旨在引导学生辨析,比如,变现和底线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正确的变现做法。论述侧重点应为: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变现”——辨析好的现象和坏的现象;选择怎样的变现方式,如何实现自我、知识、才艺的正当变现,如厚积薄发、相信慢就是快、尊重客观规律、抵制诱惑、守住底线……。写作时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首先列举当下的各种“变现”方式,阐述自己对“变现”的看法,要有明确的态度,肯定正确做法,批判错误行为;进而探讨“变现”应该有底线,可以列举几种情况进行论述,如卖惨、卖丑、过度包装、虚假营销等都属于要流量不要无底线的行为;最后举正面事例论述如何正确“变现”。立意:1.变现要有底线。2.不排斥流量变现,但更倡导劳动创造价值。3.有些精神生活不是非得变现,无用之用,是为大用。4.社会主流价值应反对急功近利的变现观。

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