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604330

大小:632.1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5-02-12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年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以种植粟和黍等早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在大渡河上游的哈休遗址也发现了类似情形。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四川地区()A.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C.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D.商品交换促进农业发展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推知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昭公三年》“二宣子曰:‘晋之别县,不惟州。’”《战国策》“智过言于智伯曰:‘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A.西周时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崩溃C.郡县制已在春秋战国时出现D.诸侯兼并战争导致贵族政治解体3.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重农抑商B.科举取士C.奖励军功D.奖励耕织4.春秋时期,诸侯贬斥狄戎为豺狼禽兽的记载不绝于书;战国时期,有识之士认为夷、夏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居楚则楚,居夏则夏”“四夷不与中国同”的观念逐步淡化。这表明战国时期A中原正统思想趋于崩解B.民族平等得到普遍认同C.华夏共同体的意识勃兴D.官僚政治已是大势所趋5.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6.汉武帝接受建议,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庶子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举措()A.缓和了朝中君权相权矛盾B.扩大了中央辖地范围C.为平定七国之乱打下基础D.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7.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B.班固的《汉书》首创了纪传体通史C.汉乐府诗讲究铺陈排比,文采华丽D《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8.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A.①—东汉B.②—西晋C.③—梁D.④—隋朝9.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说明()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地方行政制度变化D.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10.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方式举措战争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11.如表为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造成天宝元年到元和二年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地区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元和二年(807年关内道4.1210.624.96河北道5.7736.185.56淮南道2.8716.8123.24江南道2.8915.658.95A.朋党之争B.贞观之治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12.唐朝准备兴建某重大工程,在三省六部制下,从皇帝动议到付诸实施,正确的运行顺序是()A.门下、中书、尚书、户部B.中书、尚书、门下、户部C.中书、门下,尚书、工部D.尚书、中书、门下、工部1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总体来说,大部分史学家对武则天是持肯定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当权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D.打击门阀士族,重用有才能的人1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秦汉时期B.北魏时期C.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15.下图为唐代鎏金胡瓶。胡瓶,是一种贮酒器具的名称,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它最初的材质为金银制,传入中土后工匠们用陶瓷等工艺仿制改制,并把胡瓶的口沿、流、盖做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纹样。这说明,唐代() A.中国文化辐射至周边国家B.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C.中外各阶层饮酒风气浓厚D.胡瓶多为皇室贵族使用16.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A.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D.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17.《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汉化政策B.民族分化C.兵民合一D.因俗而治18.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A.理是万物的本原B.恢复良知,良知即天理C.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人欲19.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20.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行省的这种划分方法旨在()A.密切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B.贯彻犬牙交错的原则C.扩大地方的管理区域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1.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李春营建赵州桥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22.如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40628061181110南方181024370027769共计58165237611108879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经济重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23.如图是我国出土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更加适合市井演唱B.已经有了角色分工C.由话本演变而来D.也就是常说的京剧24.如表所示为明朝内阁发展演变情况。这反映出明代内阁()时期内阁的作用明成祖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宣宗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内阁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明世宗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 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政治地位有所提升B.成为事实的宰相机构C.成为法定一级机构D.不再是顾问内侍机构2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主要强调了郑和下西洋()A.扩大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范围B.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保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D.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26.明初珠江三角洲一带“果基鱼塘”繁荣,在鱼塘周围种植果树,用鱼的排泄物做果树的肥料。明末开始出现大量的“桑基鱼塘”,即基种桑,塘蓄鱼,桑饲蚕,再以蚕屎饲鱼,塘泥肥桑。这反映出当地()A.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特色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C.粮食生产出现不断萎缩的现象D.土地集中的趋势明显27.明中后期,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人群体积累了大量财富。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会向他们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由此可见,明朝中后期A.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B.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改变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松弛28.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代表作有《焚书》和《藏书》等,“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故曰《焚书》,“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故曰《藏书》。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李贽A.坚信自己的著作对后世会有深刻的影响B.思想中蕴含着否定传统伦理道德的因素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D.强烈批判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9.如图是某教师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做出的脉络图。其中③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B.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C佛、道传播,三教融合D.三教并立儒学丧失正统30.如图是经济学家刘逛关于清代人均GDP的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GDP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产生这一趋势特点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列强的经济掠夺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的快速增长二、材料简答题和综合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荀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大唐贡士,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焉。——摘引自《通典》卷十五《选举三》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初科举制发展的基本特点。(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意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中国地图材料二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而极盛于我朝。”——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1)参考现代中国地图,其中D区为今天新疆地区,请分别写出历史上管辖今新疆地区的机构名称;①西汉;②唐朝;③清朝。(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1、图2的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3)材料一地图中C处为今天西藏地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和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地区所采取的举措。(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重视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意义。 3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两宋时期的社会是“平民社会”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流畅,卷面整洁,180-300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株洲市第八中学2023年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四川营盘山、波西等遗址的先民已经发展出原始种植业,以种植粟和黍等早地农作物为主。营盘山先民还学会了驯养家畜,在大渡河上游的哈休遗址也发现了类似情形。这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四川地区()A.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形成C.与中原地区有密切往来D.商品交换促进农业发展2.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推知史料出处史料引文《左传·昭公三年》“二宣子曰:‘晋之别县,不惟州。’”《战国策》“智过言于智伯曰:‘破赵则封二子者各万家之县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王发九郡兵伐齐”A.西周时期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崩溃C.郡县制已在春秋战国时出现D.诸侯兼并战争导致贵族政治解体3.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重农抑商B.科举取士C.奖励军功D.奖励耕织4.春秋时期,诸侯贬斥狄戎为豺狼禽兽的记载不绝于书;战国时期,有识之士认为夷、夏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居楚则楚,居夏则夏”“四夷不与中国同”的观念逐步淡化。这表明战国时期A中原正统思想趋于崩解B.民族平等得到普遍认同C.华夏共同体的意识勃兴D.官僚政治已是大势所趋5.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6.汉武帝接受建议,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庶子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举措()A.缓和了朝中君权相权矛盾B.扩大了中央辖地范围C.为平定七国之乱打下基础D.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7.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史记》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B.班固的《汉书》首创了纪传体通史C.汉乐府诗讲究铺陈排比,文采华丽D《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8.如图为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权更迭图示,序号与政权对应正确的是()A.①—东汉B.②—西晋C.③—梁D.④—隋朝9.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说明()A.南方地区得到开发B.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地方行政制度变化D.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10.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现了唐代()方式举措战争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C.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11.如表为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造成天宝元年到元和二年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唐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地区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元和二年(807年关内道4.1210.624.96河北道5.7736.185.56淮南道2.8716.8123.24江南道2.8915.658.95A.朋党之争B.贞观之治C.安史之乱D.黄巢起义12.唐朝准备兴建某重大工程,在三省六部制下,从皇帝动议到付诸实施,正确的运行顺序是()A.门下、中书、尚书、户部B.中书、尚书、门下、户部C.中书、门下,尚书、工部D.尚书、中书、门下、工部1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总体来说,大部分史学家对武则天是持肯定的态度,这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当权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D.打击门阀士族,重用有才能的人1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发生在()A.秦汉时期B.北魏时期C.唐朝初期D.唐朝中期15.下图为唐代鎏金胡瓶。胡瓶,是一种贮酒器具的名称,在波斯乃至整个中东地区都在使用。它最初的材质为金银制,传入中土后工匠们用陶瓷等工艺仿制改制,并把胡瓶的口沿、流、盖做成凤首,柄上安龙首等纹样。这说明,唐代() A.中国文化辐射至周边国家B.中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C.中外各阶层饮酒风气浓厚D.胡瓶多为皇室贵族使用16.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央集权”的是()A.设三衙掌握禁军的统兵权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C.增设通判与知州共署文书D.设枢密院专掌全国军政17.《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汉化政策B.民族分化C.兵民合一D.因俗而治18.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A.理是万物的本原B.恢复良知,良知即天理C.格物致知D.存天理,灭人欲19.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20.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元代行省的这种划分方法旨在()A.密切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B.贯彻犬牙交错的原则C.扩大地方的管理区域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1.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李春营建赵州桥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22.如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此表可以推知()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40628061181110南方181024370027769共计58165237611108879A.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理学兴起推动考试内容变化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经济重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23.如图是我国出土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更加适合市井演唱B.已经有了角色分工C.由话本演变而来D.也就是常说的京剧24.如表所示为明朝内阁发展演变情况。这反映出明代内阁()时期内阁的作用明成祖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宣宗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内阁首辅更是权压众臣。明世宗夏言、严嵩为首辅时,“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 明神宗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A.政治地位有所提升B.成为事实的宰相机构C.成为法定一级机构D.不再是顾问内侍机构25.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主要强调了郑和下西洋()A.扩大了明朝对外交往的范围B.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保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畅通D.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26.明初珠江三角洲一带“果基鱼塘”繁荣,在鱼塘周围种植果树,用鱼的排泄物做果树的肥料。明末开始出现大量的“桑基鱼塘”,即基种桑,塘蓄鱼,桑饲蚕,再以蚕屎饲鱼,塘泥肥桑。这反映出当地()A.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特色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C.粮食生产出现不断萎缩的现象D.土地集中的趋势明显27.明中后期,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人群体积累了大量财富。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会向他们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由此可见,明朝中后期A.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B.经济发展影响政府政策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改变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松弛28.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代表作有《焚书》和《藏书》等,“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故曰《焚书》,“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故曰《藏书》。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李贽A.坚信自己的著作对后世会有深刻的影响B.思想中蕴含着否定传统伦理道德的因素C.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D.强烈批判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9.如图是某教师对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做出的脉络图。其中③处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民本思想备受重视B.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C佛、道传播,三教融合D.三教并立儒学丧失正统30.如图是经济学家刘逛关于清代人均GDP的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GDP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产生这一趋势特点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列强的经济掠夺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的快速增长二、材料简答题和综合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荀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大唐贡士,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焉。——摘引自《通典》卷十五《选举三》材料三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初科举制发展的基本特点。(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意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中国地图材料二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而极盛于我朝。”——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1)参考现代中国地图,其中D区为今天新疆地区,请分别写出历史上管辖今新疆地区的机构名称;①西汉;②唐朝;③清朝。(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1、图2的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3)材料一地图中C处为今天西藏地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和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地区所采取的举措。(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重视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意义。 3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两宋时期的社会是“平民社会”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流畅,卷面整洁,180-300字)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