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读下面的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1.图甲中,与B地相比,A地()A.线速度大一些B.角速度小一些C.地方时早一些D.昼长长一些2.图乙中①点的时刻为()A.0时B.6时C.12时D.18时3.关于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B.可能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C.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这一天只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4.假如黄赤交角变小,那么()A.温带范围将变小B.热带范围将变大C.寒带范围将变小D.广州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变大【答案】1.A2.C3.A4.C【解析】【分析】【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地位于赤道,纬度比B低,所以线速度大于B地,故A正确;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全球均为一小时15°,A地和B地角速度相同,故B错误;B地在A地的东部,地方时早,故C错误;图示昼夜等分,表示二分日,A、B两地昼长相同,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2题详解】图乙显示晨昏线为昏线,根据赤道上昼夜等分,地方时18:00日落,所以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18:00,①所在经线地方时比18:00晚6个小时,所以①点的时刻为12:00,故ABD错误,该题选C。【3题详解】图丙全球昼夜等分,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均为12小时,故A正确;该图表示的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故B错误;据图无法判断春分日还是秋分日所以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故C错误;该题无法判断为春分日还是秋分日,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热带的纬度范围为2倍的黄赤交角,南、北寒带的纬度范围均为1个黄赤交角;南北温带的纬度范围均为66°34′-黄赤交角,所以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故C正确,AB错误;广州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和黄赤交角无关,没有变化,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下图为我国长江三峡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貌景观属于()A.山岳地貌B.流水地貌C.风成地貌D.海岸地貌6.该地貌的典型特征()A.谷壁陡峭B.沟壑纵横C.奇峰林立D.暗穴丛生【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长江三峡是由于地壳抬升,长江下切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而不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山岳地貌,干旱地区的风成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B对,ACD错。故选B。【6题详解】该地貌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两岸崇山峻岭,谷壁陡峭,A正确;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特点,B错误;奇峰林立,暗穴丛生体现的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C、D错误。故选A。【点睛】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下图为我国某地的气候和地形图,图中王村距某大城市最近,仅5千米。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是()①在甲地大力发展苹果种植②在乙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③在丙地发展淡水养殖④在丁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近年来,王村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通过吸引游客垂钓、采摘等活动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主要利用的人文优势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B.优美的山水景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优越的区位优势【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是山坡坡地,适合发展水果种植,但亚热带季风气候不是适合种植苹果,①不合理;乙地王村离城市最近,发展蔬菜、花卉种植市场广阔销路好,②合理;丙地是水库,适合发展淡水养殖业,③合理;丁地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④不合理。综上,不合理的为①④,C对,ABD错,所以选C。【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王村位于城市附近地区,具有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通过吸引游客垂钓、采摘等活动的区位优势,D正确;优越的自然条件、优美的山水景是自然优势,不是人文优势,AB错误;农业科技来自大城市的投资,王村作为普通村庄,本身农业科技不先进,C错误。故选D。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10.阴影乙处岩石类型和甲乙丙岩层年龄正确的()A.花岗岩;甲乙丙B.大理岩;甲丙乙C.页岩;乙甲丙D.砂岩;丙甲乙【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构造形态可以看出,在甲地层褶皱后,甲地层上部遭受到侵蚀而被剥离,后来发生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岩Ⅰ;由于岩浆活动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存在于甲地层和上覆沉积岩Ⅰ中,因此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于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之后。因此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发生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II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出现了沉积岩层I,即岩层丙;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II和沉积层I,岩层II在与高温岩浆接触后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乙,因此甲乙丙岩层年龄由老到新依次为甲丙乙。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页岩和砂岩为沉积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
3.看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5.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6.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11.读河流地貌示意图,甲图中有关河流地貌、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侵蚀—修筑防护堤B.②—侵蚀—开采砂金矿C.③—堆积—兴建仓库D.④—堆积—种植农作物【答案】A【解析】【详解】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读图可知,图中①、③、④三处大致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以侵蚀为主,适合修筑防护堤,不是兴建仓库和种植农作物的最佳场所,A正确,CD错误;②处位于河流凸岸,河水以堆积为主,B错误。故选A。12.湖泊水位高低与流入和流出水量有关。某湖泊补给主要是降水补给,读该湖泊某年份的流量进出情况统计图。读下图,完成该湖泊水位最高的()
A.7月B.l月C.10月D.4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当流出一直大于流入,直到持平时流量最小,水位最低,据图可知,从4月到次年5月,从出入平衡到流出为主,又到出入平衡,后于11月转为流入为主,所以10月持平时水位最低,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是4月份,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湖泊水位升高;当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时,湖泊水位降低。13.读下图,完成下题。关于A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P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读下面的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各题。1.图甲中,与B地相比,A地()A.线速度大一些B.角速度小一些C.地方时早一些D.昼长长一些2.图乙中①点的时刻为()A.0时B.6时C.12时D.18时3.关于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均为12小时B.可能是6月22日前后的光照图C.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这一天只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4.假如黄赤交角变小,那么()A.温带范围将变小B.热带范围将变大C.寒带范围将变小D.广州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变大【答案】1.A2.C3.A4.C【解析】【分析】【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A地位于赤道,纬度比B低,所以线速度大于B地,故A正确;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全球均为一小时15°,A地和B地角速度相同,故B错误;B地在A地的东部,地方时早,故C错误;图示昼夜等分,表示二分日,A、B两地昼长相同,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2题详解】图乙显示晨昏线为昏线,根据赤道上昼夜等分,地方时18:00日落,所以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18:00,①所在经线地方时比18:00晚6个小时,所以①点的时刻为12:00,故ABD错误,该题选C。【3题详解】图丙全球昼夜等分,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均为12小时,故A正确;该图表示的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的光照图,故B错误;据图无法判断春分日还是秋分日所以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故C错误;该题无法判断为春分日还是秋分日,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热带的纬度范围为2倍的黄赤交角,南、北寒带的纬度范围均为1个黄赤交角;南北温带的纬度范围均为66°34′-黄赤交角,所以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故C正确,AB错误;广州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和黄赤交角无关,没有变化,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点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下图为我国长江三峡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貌景观属于()A.山岳地貌B.流水地貌C.风成地貌D.海岸地貌6.该地貌的典型特征()A.谷壁陡峭B.沟壑纵横C.奇峰林立D.暗穴丛生【答案】5.B6.A【解析】【5题详解】长江三峡是由于地壳抬升,长江下切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而不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山岳地貌,干旱地区的风成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B对,ACD错。故选B。【6题详解】该地貌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两岸崇山峻岭,谷壁陡峭,A正确;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特点,B错误;奇峰林立,暗穴丛生体现的是喀斯特地貌的特点,C、D错误。故选A。【点睛】地表流水在陆地上是塑造地貌最重要的外动力。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如冲沟和河谷),而且把侵蚀的物质,经搬运后堆积起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如冲积平原),这些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下图为我国某地的气候和地形图,图中王村距某大城市最近,仅5千米。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地农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的是()①在甲地大力发展苹果种植②在乙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③在丙地发展淡水养殖④在丁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近年来,王村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通过吸引游客垂钓、采摘等活动增加了农民收入,其主要利用的人文优势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B.优美的山水景C.先进的农业科技D.优越的区位优势【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甲是山坡坡地,适合发展水果种植,但亚热带季风气候不是适合种植苹果,①不合理;乙地王村离城市最近,发展蔬菜、花卉种植市场广阔销路好,②合理;丙地是水库,适合发展淡水养殖业,③合理;丁地等高线密集,地形崎岖,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④不合理。综上,不合理的为①④,C对,ABD错,所以选C。【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王村位于城市附近地区,具有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通过吸引游客垂钓、采摘等活动的区位优势,D正确;优越的自然条件、优美的山水景是自然优势,不是人文优势,AB错误;农业科技来自大城市的投资,王村作为普通村庄,本身农业科技不先进,C错误。故选D。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10.阴影乙处岩石类型和甲乙丙岩层年龄正确的()A.花岗岩;甲乙丙B.大理岩;甲丙乙C.页岩;乙甲丙D.砂岩;丙甲乙【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构造形态可以看出,在甲地层褶皱后,甲地层上部遭受到侵蚀而被剥离,后来发生沉积作用,形成了沉积岩Ⅰ;由于岩浆活动向上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体存在于甲地层和上覆沉积岩Ⅰ中,因此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于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之后。因此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发生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II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层被侵蚀掉,后出现了沉积岩层I,即岩层丙;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II和沉积层I,岩层II在与高温岩浆接触后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乙,因此甲乙丙岩层年龄由老到新依次为甲丙乙。花岗岩为岩浆岩,大理岩为变质岩,页岩和砂岩为沉积岩。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位置越靠下,岩层越老;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
3.看岩浆岩:岩浆岩(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受岩浆岩影响而形成,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5.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6.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11.读河流地貌示意图,甲图中有关河流地貌、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①—侵蚀—修筑防护堤B.②—侵蚀—开采砂金矿C.③—堆积—兴建仓库D.④—堆积—种植农作物【答案】A【解析】【详解】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读图可知,图中①、③、④三处大致位于河流凹岸,河水以侵蚀为主,适合修筑防护堤,不是兴建仓库和种植农作物的最佳场所,A正确,CD错误;②处位于河流凸岸,河水以堆积为主,B错误。故选A。12.湖泊水位高低与流入和流出水量有关。某湖泊补给主要是降水补给,读该湖泊某年份的流量进出情况统计图。读下图,完成该湖泊水位最高的()
A.7月B.l月C.10月D.4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当流出一直大于流入,直到持平时流量最小,水位最低,据图可知,从4月到次年5月,从出入平衡到流出为主,又到出入平衡,后于11月转为流入为主,所以10月持平时水位最低,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是4月份,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湖泊水位升高;当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时,湖泊水位降低。13.读下图,完成下题。关于A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P3
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下载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支付
绑定手机
强烈建议绑定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再次下载,查询订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