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0719

大小:58.9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云南师大附中2026届高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测评期末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必须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必须树立大种业观,不断推进种业创新。菌草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大力发展菌物种业是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高度重视菌物种业振兴,推动菌物种业蓬勃发展,这对于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有几千年的采摘、食用和生产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量由1978年的5.8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4000万吨,增长近700倍,产量、出口均占全球70%以上。食用菌产业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循环经济理念,发展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天,食用菌不仅是餐桌上的一道菜,而且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点赞当地特产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这也是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应看到,我国虽是菌物资源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但还不是食用菌强国。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领域多项技术仍有待突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菌种培育技术。解决菌种培育“卡脖子”问题,保障食用菌种源自主可控,重在加强食用菌种业源头创新,切实做好菌物种质资源普查,强化珍稀和濒危菌物资源的保藏保护、良种繁育及其生物转化研究、抓紧建立国家级食用菌种质资源库,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菌物保藏保护、基础研究、菌种创制创新高地。重点疏通生物育种应用的“卡点”,加强学科统筹和资源配置,实行“揭榜挂帅”机制,有效调动科研机构、食用菌企业科技人员育种的积极性,着力创制一批遗传背景丰富、关键性状优异的核心菌物种质资源,构建系统化、流程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分子技术育种体系,育成一批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加工特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的新品种,不断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竞争力。 种业产业要上去,龙头企业得上去。当前,我国菌物种业龙头企业还不够多,育种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需要进一步加大菌物种业投入,推动科企合作,加强菌种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动生物育种成果及时高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兴旺提供有力支撑。(摘编自李玉《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材料二:2022年2月14日,《经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调研《耕地问题调查》,对如何守住耕地数量和质量红线进行了深入报道,引发了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耕地问题调查》揭示耕地问题现状,以及耕地保护的痛点难点,提出了开展耕地保护的思路、措施和建议,对推动下一步耕地保护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卢景波表示,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力保障。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进一步加大对耕地保护、面积产量、收储调控、应急保障的考核力度。同时,加快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持续抓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提升粮食依法治理水平,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做好粮食保供稳价。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优粮优价导向,提高农民种粮和地方党政抓粮“两个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流通监管,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自然资源部国土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卢曦认为,报道对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梳理清晰、脉络顺畅,观点极有针对性。特别是围绕为何保、怎么保,保在哪等关键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保护耕地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全球谷物跨境贸易量每年8000多亿斤,只占我国粮食需求量的一半多,大米跨境贸易量约900亿斤,只有我国大米消费量的三分之一。18亿亩耕地红线是经科学测算和反复论证得出的,是14亿多中国人的生命线,这就是必须坚守耕地红线的道理。在粮食供需紧平衡状态下,中央出台措施不断保护耕地,才能确保人民衣食无忧。(摘编自乔金亮、黄晓芳、刘慧《保护耕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树立大种业观,振兴菌物种业,推动菌物种业蓬勃发展,是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最关键一环。B.虽然我国是菌物资源大国、生产大国,但菌物种业龙头企业与国外相比不多,在菌种培育方面还有“卡脖子”的问题,加强育种创新势在必行。C.作者认为,要切实端牢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须加大对耕地保护、面积产量、收储调控等的考核力度,须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D.我国目前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生命线,中央出台了保护耕地的相关措施,《耕地问题调查》对“怎么保”的问题也给出了明确答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书记为金米村的木耳产业点赞,是对当地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肯定。B.实行“揭榜挂帅”机制,有利于育种的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竞争力。C.18亿亩耕地红线永远不能被突破,它是中国人的生命线,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最好保障。D.两则材料都在谈粮食安全,但角度不同:前者主要谈菌物种业,后者主要谈耕地保护。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粮食产量下滑,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威胁到了我国粮食安全。B.合肥市政府与吉林农业大学签署了菌物科研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现代种业产业链的发展。C.我国种业发展成效显著,水稻、小麦、大豆都是自主选育品种,水稻亩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D.湖南安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通过优化设计和选址,避让耕地116亩。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才能“端好饭碗”?(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美景,总在半梦半醒之间迟子建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圆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它笑得适度时,花儿开得繁盛,庄稼长势喜人。人们是不厌弃它的;而有的时候它热情过分了,弄得天下大旱。农人们就会嫌它不体恤人,加它身上几声骂。看来过于光明了,也是不好。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在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穿窗而过的月光,会拿出主子的做派,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赤条条的,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递进来。被月光这样撩拨着,我只能睡睡醒醒了。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月光,似乎也带着股绿意,有一种说不出的嫩;夏日的月光呢,饱满,丰腴,好像你抓上一把,它就能在指尖凝结成膏脂;秋天的月光,一派洗尽铅华的气质,安详恬淡,如古琴的琴音,悠远,清寂;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它落到雪地后,情形就不一样了。雪地上的月光新鲜明媚得像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所以冬日赏月,要立在窗前。看着月光停泊在雪地后焕发出的奇异光芒,你会想,原来雪和月光,是这世上最好的神仙眷侣啊。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也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今年四月十日,是满月的日子,又是周末,故乡的亲人们聚在一起,做了几道风味独特的菜,大家快活地喝酒聊天。晚饭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来钟的样子吧,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那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往往眯上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窗外的山,哪还有满月时的美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昨夜那一场热烈的燃烧,留下了缺口,不知去哪儿疗伤去了。因为它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所以不管怎么调理,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而就不燃烧了。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在那个时刻,那团月亮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作者笔下,到了“月圆”那天,故乡的月光大大方方地照亮整个屋子,让“我”整晚都睡不踏实,令人欢喜令人恼。B.作者在半梦半醒之间看见了月光的美景:月亮朦胧而温柔,原本萧瑟的树木在月色的映照下,似乎焕发出春的气息。C.作者在大约凌晨三点钟醒来,发现水杯壁上的月光,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美不自胜,内心也感到无比愉悦。D.完全睡着可能会失去对自然美的艺术观照,完全清醒又更重理性客观分析,“在半梦半醒之间”,才会有真正的美的创造。7.下列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将“太阳”和“月亮”作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月亮,突出月亮盈缺有度、修行有道的特点。B.本文交待在自己的印象中,冬春之交的月光并无特殊之处,给人犹疑瑟缩之感,为后文写冬春之交满月的美妙做铺垫,欲扬先抑。C.本文用“芳菲”一词来表现月色的美好,与《荷塘月色》中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香,有异曲同工之妙。D.本文用诗意化语言描摹夜晚月亮的美好,语言细腻生动、意味深长,多用口语,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真切而朦胧的意境之中。8.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谈谈本文借“月亮”这一物象,寄寓了作者哪些“色彩”?(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摘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多涂不给分。(3分)虽其体格A时有卑者B然匠心独出C有王者气D非彼巾帼E而事人者F所敢望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文中指恰逢、正好,与《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的“会”字含义相同。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文中代指朝廷。古代朝廷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C.竟,文中指竟然,与成语“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竟”字含义不同。D.已,文中指停止、穷尽,与《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已”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时胡宗宪权重威严,将士们参见时都跪下回话、不敢抬头,态度卑微,独徐文长以傲岸态度对待胡公。B.徐文长足智多谋,喜欢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却仕途无望,于是纵情山水,游历各地。C.徐文长因猜忌杀害妻子,被判死刑,后经张元汴极力营救,得以出狱,但他却因此而大受打击,越发消沉。D.本文叙述徐文长不得志于时的生平经历,表露出作者对徐文长才气性情的激赏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惋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2)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14.徐文长的奇特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赤壁怀古①(宋)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嘴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此诗大约作于元丰三年,苏辙到黄州看望苏轼之时。此前北宋出兵伐夏,在多次战役中处于弱势。②嘴距:鸟类的嘴和爪,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曹操攻破荆州时壮志凌云,与《赤壁赋》中曹操“破荆州,下江陵”的气势相似。B.颔联中“安知”一词意在表明,曹操水军虽然规模宏大,但也会在赤壁之战中遭遇惨败。 C.后两联客观理性,从分析曹操的霸主地位入手,总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遭失败的原因。D.本诗由叙写重大历史事件转为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议论,思路清晰,结构谨严,自然流畅。16.这首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借赤壁之战怀古,但用意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写曹孟德面对大江斟酒,手执长矛吟诵《短歌行》时志得意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虞美人》中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常出现“梦”字,或借梦抒发人生感慨,或营造瑰丽梦幻的意境,或写梦中奇妙经历等,比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关于成语,有权威学者作了这样的界定:“成语是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在这里,我们是想进一步从历史学维度对成语进行再界定。“三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这些记述的是三国时代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通过民众阅读《三国演义》等小说渐次世俗化,经过民众“添油加醋”式的加工整理,点化成了与历史真实大同小异的历史记忆。又比如“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这一成语,《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都没有这种说法。它的出处何在?毫无疑问,它就是民众凭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它最初一定是流行于民众口耳的口头文学,后来才被小说家写进《孽海花》中去。现在我们常使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成语,表达对那些爱做小动作、看似聪明、实则蠢笨的人的蔑视和愤恨情结。像这些蕴含着人们丰富情感的成语还有很多,比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其中就蕴含着人们鲜明的爱憎。再如“负荆请罪”,这个出自于《史记》的成语流传到现在,经常在道歉场合使用,表达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诚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足以引以为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的就是殷要以夏亡为镜,周要以殷亡为镜。成语让更多的人拿起历史这面镜子,照一照“古往”,也照一照“今来”;照一照他人,也照一照自我。18.为了多方面、深层次地感受成语的魅力,班里计划举行“历史中的成语”分享会,请你根据材料内容,拟写出分享会发言稿的三个要点,注意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15个字。(3分)19.请根据第18题中总结出的发言要点分析“一鼓作气”这一成语。(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蜘蛛结的“八卦图”,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传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从蜘蛛结网中获得灵感,发明了直角坐标系。笛卡尔希望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但几何图形是直观的,①,要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当他看到蜘蛛在墙角结网时,豁然开朗:可以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位置,于是直角坐标系应运而生。我们如果仔细观察蜘蛛结网的过程就不难发现,蜘蛛构建完蜘蛛网基础框架后,会从最外圈盘旋着向中心结网,② ,而这种螺线被数学家称为对数螺线。对数螺线向着中心绕,而且越绕越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地分布。蛛丝被称为强度最高的天然丝,跟同样粗细的钢丝相比,蛛丝的强度是后者的5倍。铅笔粗细的蛛丝如果结成网,其张力就可以阻挡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而且③,直径为人类头发1/30的蜘蛛丝,拉长两倍以上才会被拉断。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文字是有力量的。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荷塘月色下朱自清细腻幽微的情绪变化,我们可以欣赏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奇伟壮丽。但也有人说,在当今时代,表情包能以更省力的方式表达情绪,制作精良的照片视频同样能让我们领略大好河山,文字的力量日渐式微。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你的阅读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云南师大附中2026届高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测评期末卷语文参考答案1.(3分)D【解析】A选项“最关键一环”有误;B选项“与国外相比”无中生有;C选项“作者认为”有误。2.(3分)C【解析】C选项“最好保障”有误。3.(3分)D【解析】A选项说的是我国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与材料二主要观点不符;B选项与材料一内容有关;C选项说的是我国粮食育种优势,与材料二主要观点不符。4.(4分)①引用论证,如引用卢景波和卢曦的评价论证了《耕地问题调查》对于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意义。②对比论证,将全球谷物跨境贸易量、大米跨境贸易量和我国的需求量对比,论证了我国粮食需求量大和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每点2分)5.(6分)①要搞好民族种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②要树立大种业观,高度重视菌物种业振兴,解决菌种培育的技术问题,大力发展菌物种业;③要培养菌物种业龙头企业,加大菌物种业投入,推动科企合作,加强菌种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④中央要出台保护耕地的措施,通过立法保障粮食安全,做好优粮优价导向,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流通监管等,切实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6.(3分)A【解析】A选项“令人恼”错,由原文可知,作者很享受这轮圆月带来的惬意,并无烦恼之感。7.(3分)D【解析】D选项“多用口语”错,本文多用简洁凝练的书面语。8.(4分)①“月亮的燃烧”指月亮对圆满之美的热烈而美好的追求,“灰烬”指月亮在圆满之后的逐渐亏缺,“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是指月亮在亏缺中养精蓄锐,为下次圆满的燃烧做准备。②这体现出一种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往往会经历一些低谷,而这一时期的蛰伏常常是为人生的高峰时刻做准备。(每点2分)9.(6分)①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亲切与喜爱之情。文中赋予月亮这一自然物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将月亮写得灵动可爱。②表达了作者在真切与迷离之间看到了月光前所未有的美好。冬春之交的月光本来稀疏平常,但作者是在半梦半醒状态中看月亮,心境是朦胧而宁静的,才显得尤其美好。③借月亮的圆缺表达自己对人生得失的哲理性认识。人生有得有失,不必一味追求圆满,适时亏缺为下一刻圆满做准备,方是修行之道。(每点2分)10.(3分)BCD【解析】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意为:虽然他的诗作的体裁格律时有卑弱的缺点,但是却匠心独运,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些像女子一般并且侍奉权贵的作家所能够企及的。11.(3分)C【解析】C选项文中指“最终”。12.(3分)C【解析】C选项“但他却因此而大受打击”错,强加因果;“越发消沉”错,于文无据。13.(8分)翻译:(1)(4分)徐文长每次拜见(胡公),就穿着葛布衣、戴着黑头巾,纵情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十分高兴。(葛衣乌巾、纵各1分,句意2分)(2)(4分)他的胸中有蓬勃充沛而不可磨灭的气概,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安身之处的悲怆。(勃然、托足无门各1分,句意2分)14.(3分)①诗文奇特:徐文长的诗文气势浑厚,法度谨严,有沛然之气和郁郁不得志之悲。 ②为人奇特:徐文长性情傲然不羁,命运坎坷。③病情奇特:徐文长晚年越发狂悖疯癫。(每点1分)15.(3分)C【解析】C选项“从分析曹操的霸主地位入手”错,“君臣已定势三分”是分析三国鼎立的形势,并非是曹操已占据霸主地位。16.(6分)①苏辙诗怀古讽今,借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发表议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表达对当下国事的担忧,隐含对朝廷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②苏轼词怀古伤己,通过追慕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才能卓越、年少立功的伟绩,抒发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每点3分)17.(6分)(1)酗酒临江,横槊赋诗。(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示例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示例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示例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18.(3分)①成语是民众历史记忆的再创作;②成语蕴含了人民的情感;③成语可为人们提供借鉴。(每点1分)19.(3分)①“一鼓作气”记载的是春秋时期长勺大战中曹刿使用的作战策略,这个成语能流传下来,与当时的士兵和民众对于这次战争的历史记忆有关;②这一成语的流传蕴含了人们对曹刿洞察战机、英明决策的赞赏之情;③从这一成语中人们可以获得做事要鼓足干劲、一往直前的启迪,为人们的行事提供了借鉴意义。(每点1分)20.(4分)示例:如果铅笔粗细的蛛丝结成网,其张力就可以阻止波音747这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起飞。(改对一处2分)【解析】原句语病:关联词语序不当,“阻挡……起飞”搭配不当。21.(6分)①代数方程是抽象的②构成一条螺线③蛛丝的韧性也极高(每点2分)22.(4分)示例:将蜘蛛网比作“八卦图”,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蜘蛛网复杂美丽的特点;(2分)同时,将蜘蛛网结构与直尺、圆规构图做对比,凸显出了蜘蛛网的匀称之美,极具艺术感染力。(2分)23.(60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生员,名声十分狼藉,屡次参加科举都落榜了。中丞胡宗宪听说他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徐文长每次拜见(胡公),就穿着葛布衣、戴着黑头巾,纵情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十分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几个边防军队,威压镇守东南地区,戴盔穿甲的武士总是跪下回话,像蛇一样爬着行走,不敢抬头,而徐文长凭借帐下一介生员的身份对他很高傲。(胡宗宪)恰逢捕获一头白鹿,嘱托徐文长撰写奏表。奏章送到嘉靖皇帝那里,皇帝很欣喜。胡宗宪因为这件事越发把徐文长当作奇才。 文长对自己才智谋略很自负,喜欢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全天下的读书人,没有适合他的心意。然而,他终究没有遇到好机会(不得朝廷重用)。徐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纵情山水,他游历了齐、鲁、燕、赵各地,又饱览塞外大漠的风光。他所看到的山峦奔腾,波涛壁立,沙尘陡起,乌云翻卷,雨声震动,狂风怒吼,树木倒卧,幽深的山谷,宏伟的城池,以及各色人物,鱼虫鸟兽等一切令人惊恐错愕的景物,都一一在他的诗篇中表达出来。他的胸中有蓬勃充沛而不可磨灭的气概,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安身之处的悲怆。所以他作诗,像是发怒又像是嬉笑,有时如激流在峡谷中轰鸣,有时如春芽破土而出,有时像寡妇在深夜哭泣,有时像游子在寒夜启程。虽然他的诗作的体裁格律时有卑弱的缺点,但是却匠心独运,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些像女子一般并且侍奉权贵的作家所能够企及的。徐文长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识,气势沉着而章法谨严,不因墨守成规而有损才气,也不因议论而妨害格调,是属于韩愈、曾巩一类的作家。徐文长的作品素来不迎合盛行的文风,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都加以愤怒的抨击,将他们视作卑下的奴才,所以他的名声没有传出越地以外,真是可悲啊!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被关进监狱,判了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他才得以出狱。到了晚年,他对世道的怨愤更加深厚,癫狂的行为也更加厉害了。达官显贵登门拜访,有时拒之门外。他又经常拿着钱到酒馆,招呼下人仆隶一起喝酒。有时竟然自己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都折了,手一按就能发出响声。然而徐文长最终因为在当世不得志,满怀悲愤而去世。石公说:“先生的厄运真是无穷无尽,因此就得了疯病;疯病没有痊愈,就进了监狱。古往今来文人的困苦不平遭遇,没有一个能与先生相比。虽然如此,胡公是绝代的豪杰之士,嘉靖帝是英明的皇帝,徐渭在胡宗宪幕府中受到特殊的礼遇,这说明胡公是了解先生的;白鹿表文上达帝听,皇帝非常赏识,这说明皇上也是了解先生的,只是先生没有做到大官显贵罢了。先生的诗文崛起文坛,扫除了近时的不良习气,百世之后,自然会有定评,怎么能说他不遇于时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