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055
大小:849.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一中高2023级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原始社会看起来简单,它的变化却是多层的,体现在区域分布,生产工具、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管理多方面,每个阶段却有不同,从姜寨聚落遗址到良渚文化遗址反映了()①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变化②从事采集和渔猎到刀耕火种的转变③从氏族成员平等到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转变④从氏族组织到部落或部落联盟的转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据祭祀坑与甲骨卜辞中的用牲记载,商朝用于各种仪式的牲畜往往少则数头、数十头,多则二三百头,甚至经常准备着上千头牛。这反映了()A.商朝与方国间的战争频繁B.商代的青铜冶炼技术高超C.商朝时牛耕技术得到推广D.商代畜牧业得到较大发展3.如表是秦朝实行的两种土地制度的概况。这两种土地制度的推行()制度途径内容授田制由国家,直接向农民授田。农民本身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具有一定的期限,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赐田制通过军功受爵。农民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可以世袭子孙。A.有利于推动封建经济的发展B.促使国家统一的实现C.打击了门阀士族的经济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4.先秦时期有学派提出“节俭”“尚贤事能”“所攻者不利,而攻者亦不利,是两不利也。”等思想,这个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秦朝暴政B.秦始皇穷奢极欲C.刑法严苛D.秦朝“焚书坑儒”6. 《九章算术》涉及谷物折换、田亩丈量、土石工程设计、劳动力分配、运输、利息等计算,为人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数学问题提供了方法。这反映了《九章算术》具有()A.创新性B.系统性C.理论性D.实用性7.明初只有两京乡试派翰林官任主考,各省聘明经公正的儒官、儒士担任,万历后,始定以翰林或科、部官派充。清初乡试主考官继承了明代选用京官的办法,一律由京官出任,每省任命正副考官各一人,后来改为一正三副,一直沿用到清末。主考官制度的变革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C.促进科举考试公平公正D.体现了君主专制权力加强8.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9.下面是某高一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朝代主要措施西汉设置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元朝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对吐蕃进行管理明朝设立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清朝新疆设总领军政事务A.西域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伊犁将军B.安西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奴儿干都司C.西域都护府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D.北庭都护府宣政院行都指挥使司驻藏大臣10.对于户部官员的任命和吏员的参拨,明太祖曾作出重大决定:即在任用户部官员和吏员时实行地域(苏松江浙)回避,在任用苏松江浙人时实行部(户部)回避。这种双回避制度成为明代定制,历经二百余年而未有更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明代()A.江南成赋税重要来源B.体制建设提升行政效率C.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D.官员贪腐现象日益严重11.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吴汝纶在《深州风土记》中谈到,“光绪十年后,花生之利始兴,外国购之,用机器榨油,转售中国取利。以此种者沾其赢余,相习益多。”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C.百姓生活日益富足D.对外贸易处于逆差的地位12.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价值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13.“西历本年八月十九日,即中历二十七年七月初六日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主要在华北),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以上内容出自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4.有学者认为,预备立宪期间,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各地兴起各种形式的保路斗争,其中四川省尤为激烈,最后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清廷命令湖广总督瑞澂自湖北带兵前往镇压,部分鄂军西调。这主要说明()A.革命派并未做好革命的准备B.政策失当加剧了清朝统治危机C.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D.清政府对革命力量的警惕性强15.1917年2月,李大钊说:我抨击孔子,并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表明李大钊()A.能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B.反对封建伦理带有妥协性C.对待孔子是爱与恨交加D.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带来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 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怎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2)孝文帝为“追求与汉文化吻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学田制度创立于北宋庆历年间。学田属于官田的一种,大多由朝廷划拨给州县学校和地方书院。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式维持学计,地租主要是按季定额收缴粳米、糙米、菽麦等粮食作物,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如郓州学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岁输钱百万”,楚州学田年入七十万帛。学田的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多由各学校自行办理,“一岁气廪……规划均制,不取于县官,而坐有余资”。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整理自李清凌《学田制度:庆历改革的一项创举》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材料二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整理自金林祥,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材料三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宋代的学田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教育经费投入主要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经费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一览表 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通商口岸设关年代上海1854芝罘1863秦皇岛1902广州1859琼州1876江门1904汕头1860芜湖1877长沙1904福州1861温州1877安东1907镇江1861蒙自1889满洲里1907宁波1861沙市1896海拉尔1907天津1861杭州1896齐齐哈尔1907九江1861苏州1896哈尔滨1907厦门1862梧州1897长春1907汉口1862腾越1900奉天府1907——摘编自陈诗启《中国近代海关史》(1)概括晚清中国海关设置空间演进特征,并说明其成因。(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海关设置产生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