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688
大小:1.63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5-01-06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10页,其中问卷8页,答卷2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的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照。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能使用涂改液、修正带。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暑期上映了一部中国科幻片《独行月球》,故事讲述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的搬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天空中飘动的云朵B.2021年8月12日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C.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D.2021年9月17日,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2.独孤月在月球生活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①昼夜现象②电闪雷鸣③朝霞、晚霞④日食、月食⑤行走如跳远A.①②B.③④C.④⑤D.①⑤【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A错误。天空中出现的英仙座流星雨属于一种自然天象,不是天体,B错误。成功返回地球的神舟十二号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C错误。遨游在太空中的“嫦娥二号”独立存在于宇宙空间中,属于天体,D正确。故选D。【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月球上没有大气,因此,月球之上不会出现电闪雷鸣,朝霞晚霞等天气变化,排除②③;在月球上可以看到昼夜现象,①正确;独孤月在月球生活,无法看到月食,排除④;月球引力较小,因此行走如跳远,⑤正确。故选D。【点睛】天体指的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2020年8月13日,美国宇航局称在矮行星上发现了海洋。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已知的最大天体,它具有岩石内核地幔层,其中包含大量冰水物质。科学家称它可能是一个有着有趣地质活动的海洋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谷神星不属于()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太阳系4.谷神星上没有生命存在,原因可能是()①地质活动频繁②没有液态水存在③距离太阳较远,气温偏低④体积和质量较小,没有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大气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读材料“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已知的最大天体”可知,谷神星所在的小行星带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地球上地质活动也频繁,因此地质活动频繁不是谷神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①错误;根据材料“其中包含大量冰水物质”可知,谷神星上有液态水,②错误;由材料“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可知,谷神星距离太阳较远,气温偏低,③正确;谷神星位于小行星带中,体积和质量较小,没有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大气,④正确。故选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②适宜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液态水——地球温度适宜。2019年以来,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到2025年更将迎来活动最高峰,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可能会频繁发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极光C.耀斑和磁暴D.耀斑和极光6.推测到2025年,地球上可能会出现() ①全球降水可能减少,旱灾发生频率增加②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野外考察的人发现罗盘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④电视信号极不稳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在于黑子和耀斑,A正确,排除BCD。故选A。【6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5年迎来太阳活动高峰值,此时,太阳活动较为强烈,可能导致全球降水减少,旱灾发生频率增加,①正确;太阳活动爆发时会产生极光现象,但多出现于高纬度地区,赤道地区不会出现极光,排除②;太阳活动爆发时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无法正确指示方向,③正确;电视信号属于有线信号,太阳活动爆发对其影响较小,排除④。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是从鱼进化来的。据悉,我国科学家近期在重庆、贵州等地约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和“贵州石阡化石库”,首次为有颌脊椎动物的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了确切证据。专家介绍,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先后经历了最早的无颌类演化变成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人类了解地球的历史最重要的途径是研究()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地层8.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古生代时,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B.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C.植物界经历了海生藻类植物→陆上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演化D.动物界经历了由爬行动物→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的演化【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层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因此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球的历史最重要的途径,AB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8题详解】新生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A错误;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正确;植物演化为藻菌→蕨类→裸子→被子植物,C错误;动物演化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D错误。故选B。【点睛】沉积地层是由沉积物组成,因此沉积地层中保持着原有地层组成物质。依据地层组成物质可以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如石灰岩地层形成的环境是海洋环境等。2022年9月20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研究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动物新种化石,取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奇虾类的身体造型怪异,其流线型躯干上长有一系列成对的桨状叶和鳃片,分别用于游泳和呼吸;尾部具有一至三对桨状叶组成的尾扇,部分物种还具有细长分的尾叉,在运动中可起到转向和平衡的作用。最早发现于云南澄江帽天山的寒武纪早期澄江动物群,是独一无二的化石宝库和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动物群不仅具有奇虾类确切的最早化石记录,也是迄今保存奇虾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化石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已成为了澄江动物群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据此推测其生活环境()A.寒冷的冰原B.茂密的丛林C.浩瀚的海洋D.干旱的沙漠10.澄江动物群不仅具有奇虾类确切的最早化石记录,也是迄今保存奇虾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化石群。地层和化石是纪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含化石的地层一定是最新的B.地层一定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C.根据地层可以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但是不能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D.根据化石可以确定地层顺序和地质年代,是因为生物进化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答案】9.C10.D【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虾属于海洋生物,在海洋中广泛存在,由此可以推测当时其生活环境为浩瀚的海洋。故选C。【10题详解】不是所有的地层中都会形成化石,不含化石的地层不一定是最新的,A错误;地层一般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但受地壳运动影响也可能产生反转,B错误;根据地层可以确定地层的形成时间,也可以确定当时的地理环境,C错误;因为生物进化有阶段性和不可逆行,因此根据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顺序和地质年代,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1.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12.有关岩石圈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圈层为大气圈向上的第二圈层,应为平流层,该层的臭氧可以强烈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A错误;图中②圈层为地壳,地壳厚度不均,一般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B正确;图中③圈层应为软流层,物质呈可塑性的固体状态,地震横波能够穿过,C错误;④圈层位于地下2900千米至5000千米处,应为外核,由于地震横波不能传播,物质应呈液态,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岩石圈与上地幔有交集,不是包含关系,A、B错误;岩石圈的上部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两者密切接触,相互影响,因此两者关系密切,C正确;岩石圈的上部是地壳,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D错误。故选C。【点睛】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厚度不均,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平均厚度约2900千米,由固态物质构成,地核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外核为液态,地震横波传播至此会消失,内核一般认为是固态,可能由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镍组成。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有A.地壳与地幔B.地幔与地核C.地壳与地核D.所有内部圈层14.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向下传播,W1与W2通过时,速度都明显增加的不连续界面是A.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分界面B.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分界面C.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D.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图中显示,地震波W1、W2相比,W1的传播时间耗费较多,应为速度较慢的横波,横波不能穿过液态物质,但可以在固态中传播。地球的内部圈层包含地壳、地幔、地核。地核的外核物质推测为液态,故横波不能穿过,因此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有地壳与地幔,据此分析选A。【14题详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向下传播,W1与W2通过时,速度都明显增加的不连续界面是莫霍面,该不连续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选C。【点睛】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P)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千米处(大陆部分)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气78.0875.52氧气20.9423.15氩气0.931.28二氧化碳0.03(变动)0.0515.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氮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氧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D.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16.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气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A错误;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错误;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正确;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A错误;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厚度一般为8~16千米,平均12千米左右。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顶部距离地面大约50千米,厚度约40千米。平流层中20~40千米的高度,臭氧含量较高,称为臭氧层。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下图为大气层垂直分层的其中一个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我国空间站就在该层②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③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⑤气压高、密度大、氧气充足⑥天气晴好、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18.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该层气温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7.D18.A【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中大气分层的高度12-50千米可知,该层为平流层,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天气晴好、能见度高,利于飞机飞行,③④⑥正确。我国空间站位于高层大气,①错误;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②错误;该层海拔高,气压低、密度小,⑤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8题详解】该层为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图中①曲线符合,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地球大气层由低到高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平流层分布在对流层顶到50千米的高度。《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①→④→③B.①→④→②C.④→③→②D.④→②→③20.“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21.“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因为“烟气”可以()A.吸收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湿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阻挡冷空气南下,防止冻害发生D.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答案】19.B20.B21.D【解析】【19题详解】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为图中的②,地面辐射的来源是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在图中为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抵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①被削弱后抵达地面。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能量传递过程是①→④→②,B正确,排除ACD。故选B。【20题详解】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天雨新晴,北风寒切”造成“是夜必霜”是因为在秋天降水过后,天气转晴,晴朗的白天温度高,水汽蒸发,晴朗的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迅速降低,水汽凝结,当温度低于零度,凝结的水汽附着在地面植被上,形成霜,B正确。天雨新晴是指降水过后,天气转晴,排除A;冷空气加速地面水分蒸发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晚上温差变小,不利于水汽凝结成霜,排除C;空气湿度大会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排除D。故选B。【21题详解】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固体杂质含量,有利于吸收地面辐射,排除A;增强大气逆辐射,排除B;放火做煴,少得烟气不能影响整体气候,不能阻止冷空气南下,排除C;“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是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固体杂质含量,有利于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晚上温差变小或降温速度变慢,有利于阻止霜害的发生,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白天灼热的太阳发出强烈的短波辐射,大气层能让这些短波光顺利地通过,而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晚上,没有了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热量。因为地表的温度不高,所以辐射是以长波辐射为主,而这些长波辐射又恰恰是大气层不允许通过的,故地表热量不会更丧失太多,地表温度也不会降的太低。这样,大气层就起到了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读某地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A、B、④、⑤四地中,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A>④>B>⑤B.B>A>④>⑤C.A>⑤>B>④D.A>B>⑤>④23.若该地位于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答案】22.D23.C【解析】【22题详解】据图中3000米高度的等压面的弯曲看判断,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⑤为高压④为低压,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高低气压相反,即A为高压B为低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AB⑤④,故选D。【23题详解】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地转偏向力向左偏,结合上题分析,A为高压、B为低压,风由A吹向B,即自西向东,再向左偏转,形成西南风,故选C。【点睛】地转偏向力规律为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上不偏转。下图示意长江流域的一个池塘,一垂钓者发现,在大气稳定无风的情况下,一天之中池塘边仍然清风阵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该地夏季晴天的中午吹东北风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25.夏天的夜里,①地附近近地面的等压面(图中的曲线)和风向(图中的箭头)为下列四图中的()A.B.C.D.【答案】24.D25.B【解析】【24题详解】夏季晴天的中午,池塘升温慢,气温低,近地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由池塘吹向周围陆地;由于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并且结合地转偏向力(当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为向右偏)可知,图中①地吹西北风,②低吹西南风,③地吹东南风,④地吹东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25题详解】由于池塘与周围陆地温度的差异,形成了局地热力环流。夜晚池塘降温慢于周围陆地,故气温高于周围陆地,池塘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而陆地降温较快,气流下沉,气压较高,等压面上凸,风由陆地吹向池塘,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若此图表示南半球,PMPN,则0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④或⑥D.⑧或⑦【答案】26.D27.C【解析】【26题详解】若此图表示南半球,PM<PN,则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且垂直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为箭头①,近地面的风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与等压线斜交,即⑧为O点近地面风向;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①垂直指向左侧,即⑦为O点高空风向,A正确,排除BCD。故选A。【27题详解】若此图表示近地面等高面,PM>PN,则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且垂直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为箭头⑤,近地面摩擦力的影响明显,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等三力的作用下运动时北半球向右或南半球向左偏转一个锐角,与等压线斜交,则图中④、⑥箭头表示的风向可能是O点的近地面的风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此时,丙地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29.此时,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甲地位于陆地,摩擦力比乙地大④甲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乙地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8.B29.C【解析】【28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且丙点西侧的气压值大于东侧,因此气压梯度力由西部指向东部,且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受向右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为西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29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排除①;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陆地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③正确,排除④。故选C。【点睛】风是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不叫风。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地表冷热不均而产生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由高压指向低压。风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探空气球是人类研究大气的重要工具,在气象学发展和天气预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图示意某探空气球在3000米高空连续5日随风水平漂移路径,图中数字①-⑤所指的黑点分别为第1日至第5日每日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且m、n两点与探空气球位处同一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1.探空气球运行期间,m、n两点的气压值相比()A.m>nB.m<nC.m=nD.无法确定【答案】30.D31.B【解析】【30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图中数字①-⑤所指的黑点分别为第1日至第5日每日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可知,相邻的两点间隔时间相同,④-⑤之间的距离最大,说明④-⑤之间的风速最快,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速成正相关,所以④-⑤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D正确,排除ABC。故选D。【31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图示意某探空气球在3000米高空连续5日随风水平漂移路径”可知,①-⑤所指的黑点均位于海拔3000米高空中,而在北半球的高空中,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90°,因此n侧气压高于m侧,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与风向相反;高空气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到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A.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B.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33.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32.A33.D【解析】【32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乙丙属于流域内循环,水汽输送形成了人工降水和甲,且人工降水和甲处于并列关系,说明甲应该是降水;降水降落到地表,会直接形成地表径流,对应乙;地表径流一部分进入到城市地表水体,一部分下渗成为地下水;而城市地表水体通过丙又指向了水汽输送,说明丙应该是蒸发;丁从其他流域加入,且丁指向了输水环节,说明丁是来自其他流域的跨流域调水。由此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3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水循环的总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①错误;由于水循环的水量和发生时间的差异,会影响区域的生态和气候,同时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等环节会产生流水作用,从而塑造地表形态,②正确;人类活动只能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例如地表径流)产生深刻影响,而不是各个环节,③错误;水循环能够使陆地水资源可以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水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它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第二,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第三,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第四,它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一到雨季,我国很多城市都变成一片汪洋,在城市看“海”不再遥远。目前上海、安徽等地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渗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A.①增大B.④减小C.②增大D.③减小35.针对上海、安徽的试点,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其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人为原因()①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多发②城镇化速度加快,地面硬化率扩大,地面渗透力下降③城市多地处平原或谷地,地势低洼,容易积水④城市河湖的蓄泄洪和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34.C35.C【解析】【34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可知,①环节为地表径流,②为下渗环节,③为地下径流,④为降水环节,结合水循环所需的内容可知,海绵城市主要是利用一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增加地表水的截留,因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导致①环节减少,有利于②和③的增多,海绵城市对④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虽然是人为导致的,但是极端天气频发,特大暴雨多发仍然是气候因素,不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人为原因,①错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使城市地表水无法下渗转化为地下水,②正确;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地势低洼、容易积水,③错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使河湖的水域面积缩小严重,城市河湖的蓄泄洪能力下降,同时由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不合理,排水管网的排水设计能力偏低,难以及时排出积水,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人为原因,④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改善水循环,调节小气候。海绵城市建设主张低影响开发,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都是通过植被来滞留雨水,等到天晴,滞留的雨水完全可以蒸发。而透水路面因为地表孔隙率很大,雨水下渗后滞留在底下,等到天晴时多余的水分也会随着地表空隙被蒸发。所以海绵城市建设是为了解决城市内涝,改善水循环系统,补充地下水,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等问题而提出的。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6.图中正确反映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是()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曲线d37.目前,关于海水盐度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海水晒盐B.从海水中提取镁、溴、铁等资源C.海水盐度与养殖关系不大D.利用海水盐度发电【答案】36.D37.A【解析】【3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读图可知,曲线D符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7题详解】利用海水晒盐是人类获得盐的重要途径,A正确;与陆地矿物资源相比,海水中矿物含量较低,从海水中提取镁、溴、铁等资源成本较高,B错误;海水盐度与养殖关系密切,C错误;利用海水盐度无法发电,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A.温度、盐度、密度B.密度、温度、盐度C.密度、盐度、温度D.盐度、温度、密度39.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其()A.纬度约为20°SB.密度约为1025kg/m3C.盐度约为37%D.温度约为36.7℃40.下列对海水性质理解正确的是()A.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温度、密度有关B.北半球的海水温度总是低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C.“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D.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温度几乎没有关系【答案】38.C39.B40.C【解析】【38题详解】图中③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表示海水温度,A、B错。②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和低纬减少,表示海水的盐度,C正确,D错。①由赤道附近向高纬度地区递增,表示海水密度。故选C。【39题详解】读取信息,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读出盐度约为37‰,向横坐标引垂线得出纬度约为25°N,此垂线与海水密度曲线和温度曲线相交有两点,可读出密度约为1025kg/m3 ,温度约为23℃,B正确,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海雾影响航行,其形成与海水温度有关,与海水密度无关,A错。从图中看,北半球的高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高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B错。“海中断崖”这一地理现象主要与海水密度有关,C正确。大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温度关系密切,D错。故选C。【点睛】全球表层海水性质规律:盐度分布规律: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的;温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密度分布规律:一般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8年7月,意大利宇航局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一个液态水湖。2018年11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探测器安全穿越火星大气层(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下面左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右图为“洞察”号探测器图。材料二:下表为地球与火星物理性质比较表。行星质重(地球=1)体积(地球=1)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地表均温(℃)地球1.001.0023时56分1年22 火星0.110.1524时37分1.9年-23(1)左图所示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填名称)。图中字母代表火星和地球的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2)与E行星结构相似的行星是________(填名称)。(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具有________,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________,绕日公转轨道形状具有________特征。(4)有科学家推断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给出理由。【答案】(1)①.太阳②.G③.C(2)木星(3)①.同向性②.近圆性③.共面性(4)不赞同。理由:火星上缺少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火星表面平均温度较低。赞同。理由: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火星的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等与地球相近。【解析】【分析】本题以火星探测为背景材料,涉及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所示天体系统是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日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火星和地球分别是由太阳中心向外的第四颗G和第三颗C行星。【小问2详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和E(土星)一样的是木星,都是巨行星,木星和土星体积巨大,质量也大,但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氖等轻元素组成。【小问3详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绕日公转轨道面都接近在一个平面上,具有共面性;绕日公转轨道形状都是接近正圆形的椭圆,具有近圆性。【小问4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如果赞同,根据材料书“意大利宇航局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一个液态水湖”,有生命存在所需的液态水;从表中可以看出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有可能孕育生命。如果不赞同,可以从表格中看出,火星与地球相比,质量体积小,材料中火星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氩,由此可知,火星缺少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火星表面的均温较低,不适合生命的生存。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缓和。据此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水星的质量小导致了引力小,引力小的水星没有大气层正面朝着太阳的位置,白天温度能够达到427摄氏度。但到了晚上的时候(背面朝着太阳的部分),水星表面的平均温度可达零下173摄氏度。材料二:藏袍是藏族的典型服饰,这种服饰多是右衽大襟,长袖宽领,用飘带扎腰,且其右袖是可以脱下。这种服饰适合当地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晚上温度低时双手可藏于长袖中。上午温度渐升,可将右袖脱下搭在肩上,以方便劳作。中午气温继续升高,此时还可将双袖脱下围于腰间。(1)相对于地球,水星表面为什么昼夜温差大?(2)分析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3)在一周的时间内,青藏高原地区阴雨天和晴天相比,哪种天气的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答案】42.由于水星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弱,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所以白天温度升的很高,夜晚大气很少,保温作用很微弱,所以导致昼夜温差很大。43.高原地面上空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也少,白天,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过程中,不仅通过大气路程短(比平原地区),且稀薄的气体对其削弱作用也少,因此,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因稀薄的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则迅速下降。44.阴雨天气。阴雨天气时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大气吸收较多的地面辐射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夜晚时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昼夜温差较小。【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大气的作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水性质量较小,导致其引力较小,因此大气层较为稀薄。水星距离太阳较近,白天时接受太阳辐射较多,且大气稀薄,对太阳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到达水星表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而大气稀薄导致其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夜晚温度较低,从而导致昼夜温差很大。【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青藏高原之上,昼夜温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海拔较高。青藏高原海拔高,水汽和尘埃含量较少,导致空气稀薄。白天时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过程中,通过路径较短且空气稀薄,对其削弱作用较弱,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是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气温下降较快,因此昼夜温差较大我。【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阴雨天气和晴天相比,阴雨天气是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白天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大气吸收较多的地面辐射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夜晚时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昼夜温差较小。4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a”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b”,图b是图a中A层的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图a中A为____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____(升高或降低)。(2)对无线电通信有影响的电离层位于图a中的____层(填字母),臭氧层位于图a中的____层(填字母)。(3)图b中1、2、3、4、5气压相等的是____,表示气压最高的是____。(4)图b中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处。(5)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我市的热电厂应布局在下图中的____处(填数字序号)。若尝试在下图中的四条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城市风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答案】43.①.对流②.降低44.①.C②.B45.①.123②.4 46.①.乙②.甲47①.②②.【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某地的气压状况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垂直分层和等压面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A层高度为0-12千米,该层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其为对流层。【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对应图a中C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对应图a中B层。【小问3详解】同一条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图b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点是1、2、3;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而4位于等压面之下,说明其气压高于1、2、3、5,同时4接受地面乙上升的气流,使其气压升高,故表示气压最高的点是4。【小问4详解】由于乙处高空等压面向高空上凸,说明是由于乙地气流上升所导致的,而气温较高则会使气流上升,故乙处气温较高;甲处高空等压面下凹,说明甲处温度较低,导致高空气流下沉至甲处,造成甲处气压较高。【小问5详解】由于热电厂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热电厂应布局在城郊间热力环流范围之外,故应布局在②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由于人口较多,热量释放多,气温高,上升气流强,其近地面形成低压;而郊区人口少,释放热量较少,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故近地面上风由郊区吹向城市;而高空与地面气压相反,风向由城市吹向郊区。如下图: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下图示意城市植被浅沟的结构,a、b、c、d为水循环环节。(1)在城市建设中用植被浅沟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之后,指出水循环a、b、c、d四个环节的变化情况。(2)与传统管网排水系统相比,城市建设中采用植被浅沟的主要优点。(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循环角度提出可采取的可行性措施。【答案】(1)a增加;b减少;c增加;d增加。(2)收集雨水;补充地下水;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美化城市环境。(3)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减轻水污染。【解析】【分析】本题通过植被浅沟的定义及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问,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内容。【小问1详解】读图分析,图中的a为蒸发,b是地表径流,c是下渗,d是地下径流。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中的c下渗增强,b地表径流减弱,d地下径流增强,a蒸发增强。【小问2详解】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丰水期截留雨水,收集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植被浅沟对雨水可以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城市水质;使地表径流减少,减轻了城市内涝;植被浅沟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小问3详解】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可通过增加绿地面积,截留雨水,增加下渗,补充城市地下水,或实施地下水回灌;进行污水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