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

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

ID:836236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3-22

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_第1页
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_第2页
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_第3页
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_第4页
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北县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学年度高中职社区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臺北縣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教師研習實施計劃壹、主旨:配合廣達游於藝系列活動,為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深化藝術人文涵養,提升社會領域教師主題教學知能,特辦理此次研習。貳、主辦單位:台北縣立清水高中教務處參、協辦單位:台北縣立清水高中圖書館、廣達電腦教育基金會肆、研習名稱:「消失的群像」周慶輝攝影展伍、時間:93年11月3日(星期三)上午10:00~12:00陸、地點:台北縣立清水高中科學館六樓國際會議廳(土城市明德路一段72號)柒、講師:攝影家周慶輝先生(附件一)捌、參加人員:1.本校國高中部社會領域教師2.縣立高中及高中職社區化合作學校有興趣之教師玖、報名方式:1.縣立高中:請

2、逕至台北縣教師進修研習系統報名2.國私立高中職:93年10月29日(星期五)中午12:00前以傳真方式辦理報名。(附件二)聯絡人:教務處試務組陳柏如組長。聯絡電話:(02)22707801轉107傳真電話:(02)22707803拾、研習時數:全程參與教師授予二小時研習時數。拾壹、本計劃呈校長核准後實施,修正時亦同。台北縣立清水高中九十三學年度高中職社區化教師研習課程表日期十一月三日(星期三)時間活動內容主講(持)人場地10:00-10:10報到柯雅菱主任科學館六樓國際會議廳10:10-11:40攝影作品與心得分享周慶輝先生11:40-12:00提問與討論周慶輝先生12:00賦歸柯雅菱主

3、任5(附件二)周慶輝簡介 周慶輝生於1965年,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1988年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退伍後即進入媒體工作。拜現今科技之賜,攝影所製造的視覺影像,豐富而錯亂,即使對「真實」最為要求的新聞攝影,也無法避免。周慶輝在媒體從事一年的「新聞勞作」後,再也無法滿足攝影只為某種商業性的「影像製造」,因而開始建構第一個長期攝影計劃「停格的歲月—痳瘋村紀事」,並於1995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該展於次年在東京都寫真美術館展出,並收錄於《台灣攝影家群像》。 除此之外,自1989年以來,他曾獲台灣新聞年度攝影獎、行政院文建會主辦「映像與時代—中華民國國際攝影藝術大展」的報導類銀牌獎、台北攝影

4、節報導類特別獎及金鼎獎等獎項。在展覽方面,於1993年至今,他曾參加誠品藝文空間舉辦「誠品六人展」、並受邀參加日本琉球攝影節「台灣攝影家聯展」、香港「N.C.P」攝影藝廊策畫的「台灣當代攝影展」、「從觀看到解讀-台灣現代影像藝術展」於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美術中心、及第三屆台北國際攝影節聯展。周慶輝想作一個用相機說故事的人,「我想讓影像如文字般,本身就能敘述故事」。他希望每個看過圖片的人,如同聽他說完故事一般,自影像中得到豐富的感受。 或許是周慶輝明白地意識到他這回(這許多年)所選定題材的迫切適存性:那相中世界,還剩多少存活的時日?也就是從他攝影者的觀點而言:還剩多少「可拍」的時日?他從勞動者

5、群像的構想出發,找到了中國去,一路找的是那些未經現代工業化洗禮,與山河環境四季變化有著緊密仰賴關係的老行業:蠶農、麥客、馬幫、養蜂人、印經工人、巴東扛夫、冬季捕魚者、西藏鹽井女工,再加上造船工人、腳踏車工人、蒸汽火車工人。這些人、他們的工作、他們的生活與迎對的自然力量,在台北現代都會的攝影展觀者眼中,幾乎是一種時代錯置的存在!而這樣的景象,才剛被大眾媒體揭露(且往往只是當成了「獵奇」對象)的同時,更重要的,也正是面臨消失淘汰的時刻。相片中那些即將消失行業的依存者,長久以來習於順從大自然的規律與偶變,縱使他們自己可能會帶著宿命觀無奈看待這個經濟環境的大變化,但是人的決策在背後實際推動著一切

6、,讓歷史的腳步、所謂現代化的建設,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慢了不只一個半世紀後,忽然急劇加速…周慶輝說,有的地方太過偏遠,他所得到的資訊一兩年間竟已過時!因此,不只一回,當他好不容易到達這樣一個不為媒體所及時顧到的世外人間時,已經來不及,只得無功而返!5 周慶輝不想去強調工作過程中的辛苦。在斷斷續續七年間(1994-2001),他天南地北跑了好幾趟,每一次在極有限的時間內,更要強迫自己很快地去適應各種意想不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光線、空氣、溫度、溼度;甚至只能勉強地在短時間裡,在與當地人尚無以產生默契的遺憾中,憑著攝影者的直覺,從深刻難忘的視覺震撼中,匆匆帶回了一捲捲影像。就這樣,紀錄了一點

7、點的真實:紀實攝影工作者所能掌握的那一點點真實,屬於攝影用其自身條件保存的真實留痕。而這個攝影計劃可期望呈現給觀者的,一半屬於固有的紀實報導的理想目的:發現、知識,想將異地他鄉另一些真實的生活方式,展現給本地的觀者看;另一半,無寧是攝影技藝欲掌握的實在目的:帶回他親身感受的印象,透過從二度空間視像,喚起觀者日後對環境氣氛的想像;藉由光的魔術,如他所言的:「如何把現場帶回來」。因此,正是為了這樣的雙重意願,同時也希望取得觀者的共鳴,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