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高中新教材部编版政治同步练习+必修4+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二框哲学的基本问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双基巩固 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以下能够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④符合题意;“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强调的是矛盾,②不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强调的是发展和联系,“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静止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2.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由某一社会现象引发的。这表明( )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答案:A解析:B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反映。3.“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它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的观点,同时也向世人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该观点( )①体现了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 ②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8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庄周梦蝶”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的观点,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体现了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符合题意。“庄周梦蝶”没有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庄周梦蝶”没有认识到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解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对立,②不选;③④均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5.“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的存在。”该观点主张( )①世界是不可知的 ②思维决定存在 ③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④存在决定思维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答案:C解析:该观点主张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故①③入选;②④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8
6.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从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质量的提高。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认识。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我国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反映了哲学这一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减少等问题,我国适时对人口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符合存在决定思维,坚持了唯物主义。③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我国从最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再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说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我国不断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人口政策与时俱进。选考奠基·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与张衡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中张衡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②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正确;③④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不选。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8
B.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D.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都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故选C项;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项错误;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项错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项错误。3.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的内心世界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引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B.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C.存在决定思维D.思维再现存在答案:C解析:自然界中的叶子、露珠属于客观存在,创作灵感属于思维,“引发”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C项正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离不开思维”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思维与存在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可以相互转化,B项错误;思维不是对存在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存在的能动的反映,D项排除。4.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 )①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②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③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④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A.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答案:C8
解析: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即意识是世界本原,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所以二者都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同时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柏格森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④错误。5.2020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对世界第一高峰的峰顶进行测量工作,并最终测得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8848.86米。上述材料( )①说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不确定的 ②说明相较于物质,人的精神是第一性的 ③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作了肯定的回答 ④说明可知论正确,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测得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表明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作了肯定的回答,说明可知论正确,人类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④正确;材料表明人类能够认识外部世界,①错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②错误。故选D项。6.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里说,宇宙是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霍金的观点( )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②肯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 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④符合唯心主义的世界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霍金认为宇宙是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他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①③正确,②④说法错误。7.“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③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④理在气先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
答案:B解析:“心如工画师……无法而不造”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与其哲理相同;①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与题意不符。8.中医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对应人的肺、肝、肾、心、脾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通过经络相互联结,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协调和平衡。中医思想的合理性在于(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②总结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丰富了唯物主义 ③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④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中医思想的合理性在于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对应人的肺、肝、肾、心、脾五脏,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同时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通过经络相互联结,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协调和平衡,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①③当选;②指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中医理论没有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科学回答,④错误。9.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C解析:朱熹认为“‘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即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陆九渊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所以“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项观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8
10.全国人口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口普查与方针政策的关系问题集中体现了(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D解析:人口普查是社会实践活动,属于物质范畴,方针政策属于意识范畴,所以,二者的关系问题集中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1.有一首儿歌这样写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一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材料是怎样体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是上帝创造的还是核聚变、向性运动造成的,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创造常春藤缠绕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认为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③人们认识到了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人们找到并证实了星辰闪耀和常春藤缠绕的原因,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知的。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8
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③从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这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坚持了可知论。8
显示全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