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908
大小:61.0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4-09-04
《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20世纪中叶以后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系统中,屈原及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浪漫主义是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和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无疑有许多相通的特征,但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用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这与古典主义追求静穆、素朴、和谐、完整的审美理想截然相反。最早把浪漫主义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他把浪漫主义翻译为“摩罗”,于1907年作《摩罗诗力说》,“摩罗诗派”就是指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浪漫派。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始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中国文学史的早期著作,并没有把屈原和楚辞当作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文学作品论述,甚至也没有提到过中国文学史上有所谓与欧洲“浪漫主义”相关联的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这说明浪漫主义的起源地的学者并不认为浪漫主义适合于描述中国文学史。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文学理论传入中国,由苏联人帮助制定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用“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文学写作方法的两种规范,屈原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1962年出版的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第一部由高教部统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该书认为屈原坚持理想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夸张、象征,都是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因此认为“《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确有不少共性,比如: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个人主义,重视自然,强调主观感情,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向民间文学学习,神秘主义,无道德倾向,追求个人自由,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悲观主义等。战国时代所具有的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相似性,使我们相信,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思想及文学总是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品格。而这种相似性,正是中外文化互通的基础。 今天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常常把浪漫主义囿于文学创作领域,事实上它是一场时代思潮,是一种“立场或思想状态”,同样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哲学、政治思想之中。浪漫主义首先是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及限制个性发展的旧道德;浪漫主义也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它强调主观感情的重要性;浪漫主义是一种现代精神,它关注现实社会,批判封建专制,以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病。广义的浪漫主义“同个性、主观、非理性、想象和感情共为一体”,并往往以历史、民族奋斗和壮美的自然为其素材,注重个性,特别是注重主观性和自我表现,承认人是非理性的动物。屈原虽然生活在战国时代,但屈原是战国时代特立独行的另类人。屈原并不具有欧洲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也与战国时期的大部分思想家的立场不同。屈原是战国时期孔子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就是尧舜禹汤文武等圣君。屈原的作品之中,有大量对孔子语录的引用,甚至《渔父》关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陈述,也是以孔子“不为酒困”,“惟酒无量,不及乱”为原则的。战国时期流行反传统,但屈原不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相反,恢复传统是他“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屈原关心楚国,不是杨朱等道家的个人主义;屈原作品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但屈原的作品很难说是基于屈原的主观感情,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屈原重视自然;屈原有向民间文学学习的可能,但屈原的作品更多继承的是经学传统;屈原的行为与爱国主义相关,但没有民族主义倾向;屈原有神秘主义倾向,但根基是理性主义;屈原遵守传统道德,反对无道德倾向;屈原似乎与追求个人自由并不相关;屈原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屈原不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屈原似乎并不是悲观主义者。如果把屈原理解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显然会产生认识偏差。这也可以理解早期欧洲学者并不认为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近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也没有以浪漫主义诗人解读屈原。毫无疑问,最了解浪漫主义思潮的是欧洲学者,他们明白浪漫主义可能并不适合解释屈原和中国文学。鲁迅始终对屈原充满崇敬,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并不认为屈原的作品与浪漫主义相关:“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并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具有“摩罗诗力”的诗人。毫无疑问,鲁迅的观点应该引起我们重视。(节选自方铭《浪漫主义与屈原》)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最早把欧洲浪漫主义介绍到中国,并将其翻译为“摩罗”,但鲁迅并不认为屈原的作品与浪漫主义相关。B.虽然屈原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等特点,但材料作者认为不能就此断定屈原作品属于浪漫主义。C.浪漫主义不能囿于文学创作领域,它是一场时代思潮,同样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哲学、政治思想之中。D.屈原作品大量引用了孔子语录,甚至《渔父》关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陈述,也引用了孔子有关酒的表述。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足于欧洲文化立场,参照欧洲文学的发展历程,解释中国文学的特征与发展规律,就会出现分析与判断偏差。 B.由苏联人帮助制定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提出作为中国文学写作方法的两种规范,影响了对屈原作品的界定。C.欧洲的浪漫主义主要以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及限制个性发展的旧道德为特征,对欧洲的思想解放具有推动作用。D.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有不少共性,使我们认为战国时代的思想及文学也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品格。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1854年德国人威廉·肖特的《中国文学论纲》,1880年俄罗斯王西里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没有把屈原和楚辞当作“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论述。B.《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中,把浪漫主义的特征概括为个人主义,感情主义,崇尚自然,自由主义等,而屈原的作品并不完全符合其所有特征。C.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并没有把屈原归入浪漫主义文学的范围,而认为屈原为融合北方文学深邃的感情与南方文学丰富之想象而成的大诗人。D.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他称颂屈原志洁行廉的精神和品格如日月一样放射着至高而无限的光芒。4.1962年出版的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屈原属于浪漫主义,请简要说明其理由。(4分)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用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请根据材料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主角(节选)陈 彦这天晚上,忆秦娥的妆,是胡彩香和米兰两个人给画的。两个人整整画了两个小时,直到苟存忠老师说:“哎呀,把娃都画成画儿了还画!”忆秦娥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几乎认不得了:柳叶眉,被拉得长长的;眼睛本来就大,再让老师一画,眼神就更加突出了;尤其是嘴,润泽、鲜亮得就跟早晨才开的太阳花一样红嫩。苟老师直喊:“行了,画到这个份上就行了。包头,立马给娃包大头。” 包大头,是旦角化妆最重要的部分。旦角把脸画好后,要把整个头发都要包起来。包头用的是黑纱网,有一两丈长,拿水闷湿后,在头上可以捆扎好多圈。纱网不仅要捆扎住演员的头发,而且还要扎住十几个鬓片,让整个头发密集、整齐、紧结、有形地好看起来。忆秦娥的脸,稍有点偏瘦。胡老师跟米老师研究来研究去,最后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贴鬓位置。一贴出来,娃的脸立马就变成了十分饱满的瓜子形。苟存忠直喊叫说:“好好好,戏还要娃们扮哩。你看娃扮起来多心疼的。”然后,苟老师就要求胡老师她们把娃头使劲朝紧的勒。先是用“提眉带”,把眉梢和眼角朝起提,提成“丹凤眼”。米兰说,还是松一点,要不然娃一会儿头就晕了。谁知苟存忠老师凶神恶煞一般冲上来,端直抢过“提眉带”说:“胡说啥呢?你那林冲娘子演得扯的,就招了没把眉眼提起来的祸。我给你包的大头,你转过身,就偷偷把水纱和‘提眉带’都松了。眉眼吊拉下来,哪像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夫人。你们学不学,我也管不了,可绝对不能让好好的娃再跟着你们学偷懒,学讨巧。你看我咋提眉,你看我咋勒水纱……”只听忆秦娥哎哟一声,①苟存忠喊道:“咋了?咋了?痛了?不痛还能学成戏。”胡彩香说:“真的勒得太紧了。把娃勒晕了,一会儿咋演哩?”苟存忠还说:“演不成甭演。”并且还在往紧的勒。忆秦娥就说了声:“不要紧,苟老师,我能行。”②但声音明显已经有些发飘了。当苟存忠觉得已经勒得万无一失时,才说:“上泡泡。”“泡泡”就是插在头上、鬓上的各种装饰品,行话叫“头面”,也有叫“头搭”的。虽然“烧火丫头”杨排风,头上那些金的、银的、玛瑙、翡翠戴得少些,可依然还是花枝烂漫凤眼如炬的。头是真的勒得太紧了,还没到上场的时候,忆秦娥就在后台吐了两次。但她必须撑下来,她已是满十五、进十六岁的人了,娘说她在这个年龄都被抽去修公路了。她觉得,自己好像还没有啥苦是不能吃的,啥罪是不能受的,虽然头是炸裂着痛,但比起这几年做烧火丫头所受过的屈辱,又算得了什么呢。忆秦娥必须坚持。忆秦娥今晚绝对不能丢人。《打焦赞》的“大开场”唢呐吹响了。苟存忠老师在她身后又嘱咐了一句:“娃,稳稳的,就跟平常排练一样。记住:稳扎稳打。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武旦!上!”忆秦娥就手持“烧火棍”,一边出场,一边嗖地一下,将棍抛出老远,然后她一个高“吊毛儿”,再起一个“飞脚”,几乎是在空中,背身将“烧火棍”稳稳接住了。再然后,她又是一个“大跳”接“卧鱼”,再起一个“五龙绞柱”加“三跌叉”,紧接“大绷子”“刀翻身”“棍缠头”,亮相。底下观众就一连声“好好好”地喊叫起来。在出场以前,忆秦娥还觉得头痛欲裂,可一登场,尤其是唢呐一吹,铜器一响,观众一叫好,好像头颅都不存在了一样。③剩下的,就是老师教的戏路,就是开打,就是亮相。与焦赞的第一个回合下来,苟存忠老师和胡彩香、米兰老师,早已等在下场口了。她一进幕条,苟老师一把将她抱住说:“好!我娃绝了!好!比平常任何时候排练都好!稳住。尤其是脚下要稳住。武戏就看脚底哩。你脚底很稳当。再稳一些。心要放松,就跟耍一样,耍得越轻松越自在越好。我娃成了!绝对成了!”胡老师给她喂了几口水。米兰老师给她擦着汗。她看见,古存孝老师正在武场面与郝大锤争着什么。苟老师就把她带向上场口了。苟老师说:“今晚铜器敲得乱的,就跟一头死猪扔在了一堆碎玻璃上。但你得按戏路走。他能跟上了跟,跟不上了,你不要等。谁也没办法,这种人,啥方子都救不了的。”忆秦娥再一次上场了,她越演越轻松,越演越顽皮了。第二个回合,她明显感到郝大锤的鼓点是不停地在出错。如果照他的套路,戏几乎走不下去。她就按苟老师说的,完全照平常排练的路数朝下演。事后有人说,得亏忆秦娥是新手,只死守着老师教的戏路,要是个老把式,今天反倒会把戏演烂包在舞台上,因为敲鼓佬敲得太离谱了。 戏终于演完了。当忆秦娥走完最后一定动作,被焦赞、孟良拉着到台前谢幕时,④她感到浑身都在哗哗颤抖着。她听到了掌声,听到了叫好声,可她已经支撑不住了。刚进后台,就一下子栽倒在地上……这天晚上,忆秦娥感受到了一个主角非凡的苦累甚至是生命的极端绞痛,但也体味到了一个主角被人围绕与重视的快慰。这么多人关注着自己,心疼着自己,那种感觉,她还从来没有体味过。她觉得,脑壳即使勒得再痛些,也是值得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彩香和米兰两个人精心地给忆秦娥化妆,迎候忆秦娥下场,反映出她们对忆秦娥的关爱。B.苟存忠简单批评米兰在包大头后将水纱和“提眉带”放松的做法,放松了对米兰的要求。C.古存孝与郝大锤争吵,是因为他鼓点敲得太乱,且不停地出错,扰乱了忆秦娥演出节奏。D.忆秦娥死守着老师教的套路,才没有把戏演烂包,这说明鼓点的节奏对武生演员并不重要。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连用三个由两个字组成的问句,语气短促急切,表现了苟存忠对忆秦娥所受痛苦的关切。B.句子②中的“飘”,写出了忆秦娥的声音状态,因极度痛苦导致说话声音变得虚浮无力。C.句子③连用三个“就是”,表现忆秦娥忘记包大头给她带来的疼痛,全身心投入演出的情形。D.句子④用“哗哗“这个拟声词来形容颤抖,表现忆秦娥演出后极度劳累与极度兴奋的状态。8.本文是如何描写忆秦娥的首次登台演出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吃苦·严教·成长;乙组提出两个关键词:文化·传承。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甲】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渝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 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渝(yuè):煮。【乙】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悟悟,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节选自《庄子·至乐》)10.【甲】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每填对一处给1分,填写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闻[A]而赋之[B]且名[C]其台曰“超然”[D]以见余之[E]无所往[F]而不乐者[G]盖游[H]于物之外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意思是“往,到”,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词义相同。B.登,指庄稼成熟、丰收,与成语“五谷丰登”中的“登”字意思相同。C.子由,苏辙的字。古人的名一般供长辈称呼和自称,字一般供平辈和晚辈相称。D.夭,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夭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开头用了三个对偶句,组成排比句组,语调抑扬起伏,气势充沛,使钱塘、胶西两地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苏轼舍安就劳、去美就简的遭遇。B.【甲】文作者修缮超然台时利旧成新,不劳民伤财。登台四望,触目感怀,见景生情,浮想联翩,抒发的感情比较复杂。C.【乙】文写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对这种世俗所从之乐持否定态度。D.【乙】文中庄子认为,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是非常痛苦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4分)(2)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4分)14.【甲】文中,苏轼有哪些具体的做法能够体现出【乙】文中庄子的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刘司户蕡①李商隐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②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注】①大和二年,刘蕡(fén)论及宦官擅权误国,语辞峻切,遭宦官嫉恨诬陷,贬为柳州司户参军。约在大中二年初春,刘蕢放还途中,与李商隐在黄陵(今湖南湘阴)相遇。②楚路高歌:楚国隐士接舆因不满楚国黑暗统治,曾编写歌词,一路高歌,嬉笑怒骂地批判当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兴,描绘的既是相逢之地漫天阴沉,江风浩浩的景象,更是晚唐动荡的政局和险恶的现实。B.“已断”句写有万里翱翔之志的鸿雁,起势之初就被摧折,指刘蕡刚要在政治上奋飞即遭扼杀的境遇。C.颈联用典,写刘蕡不知何时能被朝廷诏回,“楚路高歌”写诗人欲为友人鸣不平,力挽王朝危亡的决心。D.这首七言律诗,景语之中渗透情语,以景寓情,表现出了感慨苍凉的雄浑韵调,又不乏高昂挺拔的气势。1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9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有战争就会有离别,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征夫和思妇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一句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3)《锦瑟》中“,”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4)陆游《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叙述两次抗金胜仗,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的画面的诗句是:“,”。(5)《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遮雾障中若隐若现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整个三峡,也并不都是怡情悦性的国画诗笺,有时,它还是一部描绘奋斗人生,满布着坎坷与风浪的惊险之作。我看过一幅题为《巴船下峡图》的古画:在狭窄湍急的滩口中,船工们全神贯注、高度紧张地使篙撑船,同无情的礁石、激流作殊死决斗。际此“天下至险之地,行路极危之时”“摇橹者皆汗手死心,面无人色”。白帝城中一幢古碑上,也有“瞿塘峡口波涛汹涌,奔腾万状,舟行至此,靡不动魄惊心”的记载。至今流传在两岸人民口头上的歌谣,更是数不胜数。今日舟行江上,耳畔还仿佛鼓荡着古老的黄牛峡歌和滟滪滩谣。在这种生死系于顷刻,战战兢兢、提心在口的心情中,赏玩江峡奇景根本无从谈起。正如《水经注》引袁山松所述:“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1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B.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D.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19.下列句子中的“有”,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有”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向阳河有一丈多深,十丈来宽,它自北向南缓缓流去。B.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见解是不同的,有人赞扬,有人贬斥,也有人不屑。C.他的廉洁和自律,在我们家乡一带是有口皆碑的。D.这件案子有了变化:之前没找到的证据找到了。20.前两段描写三峡的文字富有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请简要分析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边城》最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傩送与天保的兄弟情,甚至也不是祖父和翠翠的亲情。人们爱上的是①古往今来最缺少的那份纯粹——纯粹之后的人性美。《边城》中的茶峒平淡、纯粹,似乎能让人一眼看清,它带着古朴的气韵,有一种不自觉地让人沉浸其中的闲适。细水长流向来不得人喜欢,轰轰烈烈才吸引人心。世事变迁如此之快,今日的我们既想获得利益,又希望回归质朴,所以想名利双收,还想②枯木逢春。隔着岁月的距离,我们称赞《边城》,称赞那些③高不可攀的纯粹。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平淡纯粹的边城,一个不谙世事的翠翠,一个饱经风霜的祖父,一个值得信赖的兄弟,一份简单热烈的人间情意,但年岁见长,见过了很多镜子破碎再也拼不回来的噩梦之后,他们下意识地将自己藏了起来,连带着那些未曾付诸行动的念想。21.文中画横线的成语有两个使用有误,请指出并换成恰当的成语。(3分)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为“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平淡纯粹的边城:不谙世事的翠翠,饱经风霜的祖父,值得信赖的兄弟,简单热烈的爱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字记录时代最真实的逻辑与脉络,流行语是生活的晴雨表、社会的多棱镜。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1.新质生产力;2.双向奔赴;3.人工智能大模型;4.村超;5.特种兵式旅游;6.显眼包;7.搭子;8.多巴胺××;9.情绪价值;10.质疑××,理解××,成为××。这些流行语引发了你哪些感悟?请从中任选两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答案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D【解析】“引用了孔子有关酒的表述”分析错误。2.A【解析】就会出现分析与判断偏差”分析错误,参照欧洲文化立场同样具有价值,不一定出现偏差。3.D【解析】D项为对屈原精神的评价,不能论证本文的观点。4.①屈原坚持理想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②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夸张、象征,都是浪漫主义艺术手法。③(离骚)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5.①引用他人观点佐证,如浪漫主义的起源地的学者并不认为浪漫主义适合于描述中国文学史,鲁迅也不认同屈原的作品与浪漫主义相关。②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分析屈原作品与关注现实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③运用对比。屈原与欧洲浪漫主义对比,屈原与战国时期大部分思想家对比。④运用驳论,先阐发浪漫主义的概念及特征,然后分析屈原及其作品与之并不相符。(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任答三点,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D【解析】“鼓点的节奏对武生演员并不重要”分析错误。7.A【解析】该句是一种近乎不耐烦的口气,主要表现的是苟存思的“狠心”8.①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忆秦娥的动作、心理,表现秦娥演出的精彩和内心的感受。②侧面描写,通过观众的反映,苟老师的评价,胡老师、米老师的呵护表现忆秦娥演出的成功。③反面衬托,通过写郝大锤的离谱的鼓点,制造悬念和波澜,表现演出过程的曲折。(评分参考: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9.甲组示例:①忆秦娥在学戏中忍受了屈辱和苦累,在包大头时忍受生命的极端绞痛。②苟老师的严苛要求,是忆秦娥首次登台演出获得成功的关键。③敢于吃苦、严师教诲,使忆秦娥实现了一个主角的成长与蜕变。乙组示例:①小说对旦角画脸和包大头做了详细介绍,表现戏剧(秦腔)独特的文化韵味。②小说对忆秦娥登台演出的场景做了细致描绘,展现戏剧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魅力。 ③忆秦娥成长为主角,人们对戏剧的热爱,反映戏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现代传承。(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DG【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为“超然”,来说明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学常识的能力。《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是“出嫁”。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文末“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可知,庄子对这种浅薄的世俗之乐到底是不是真的“乐”存疑。(注意是从原文中找庄子的观点)13.(1)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体貌比之前丰腴了(人比以前胖了),白了的头发,也一天天变黑了。(4分)(2)高贵的人(地位高的人),昼夜不停地思索考虑(自己的权位和厚禄)是否还好,那样对待身体也太疏忽了吧!(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参考给分点:(1)“固”,必,一定,必然;“期年”,一年;“发之白者”,定语后置,白了的头发。句子大意1分。(2)“贵者”,高贵的人,地位高的人;“为形”,对待身体;“疏”,疏忽,忽略。句子大意1分。14.甲文中,作者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这正体现了乙文中庄子认为的超脱世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参考给分点:“治园修台”或类似意思,1分;“游而得乐”或类似意思1分;庄子的观点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可知,甲文中作者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这正体现了乙文中庄子认为的超脱世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参考译文:【甲】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得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刚到之时,农业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体貌比之前丰腴了(人比以前胖了),白了的头发,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庐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濉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为“超然”,来说明我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乙】天下有极致的快乐还是没有呢?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品味到美味佳肴、外形不能穿着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做法实在是太愚蠢啊!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劳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地位高的人),昼夜不停地思索考虑(自己的权位和厚禄)是否还好,那样对待身体也太疏忽了吧!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还是果真不是快乐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C【解析】“‘楚路高歌’写诗人欲为友人鸣不平”,错。颈联又借用历史人物进一步抒写对刘蒉的敬仰和同情。贾谊被贬三年,终于被汉文帝召回长安,拜为梁怀王太傅,可是同贾谊一样有抱负有才华的刘蒉却没能有被急诏征回的命运。接舆不满现实,曾编成歌词,嬉笑怒骂地批判当世,刘蒉也像接舆一样,批评朝廷。写出了一篇在当时士人和朝官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对策”。“谁先入”是对刘蒉“不得入”的同情和不平;“高歌”是刘蒉欲力抗王朝危亡而大声疾呼的勇敢选择,这一句饱含着诗人对他的不畏险恶、追求高洁情操的赞赏和敬仰。16.①“欢”表现了诗人在远离家乡、远离帝京之地与挚友不期而遇的兴奋和喜悦之情。②“复泣”指相逢在患难之时的哭泣,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慨叹(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对国运的担忧。 ③“风巢”是贤者的象征,也是自比,凤巢被拒之九重门之外,表达了诗人满怀济国匡世之才,却备受排挤的无奈与愤懑。(3点6分,一点2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9分)17.(1)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2)芙蓉泣露香兰笑(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4)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5)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1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原句和C项都是比喻,A项为用典,B项为对偶、通感,D项对比。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的“有”表示存在。A.表示达到一定的数量或某种程度;B.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C.表示存在。D.表示发生或出现。20.①用“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形容中国水墨画表现手法的词语来形容三峡的雄奇秀美。②引用古文来描述古画《巴船下峡图》的画面内容,同时引用白帝城中的古碑上的文字,来表现三峡狭窄湍急的特点。(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21.②③使用有误(1分)②枯木逢春改为返璞归真(洗尽铅华)(1分)③高不可攀改为可望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望尘莫及)(1分)【解析】②“枯木逢春”指经历挫折又重获生机,而这里对应的是前面“回归质朴”。所以改为“返璞归真”。③“高不可攀”指高得难以达到,也指人高高在上,使人难以接近。这里前面有“岁月的距离”的字眼,而并不指高度,所以换成“可望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望尘莫及”。“可望而不可即/可望而不可及”:形容看起来可以达到实际难以达到;“望尘莫及”:远远落后,赶不上。22.(1)原文中每个偏正短语前有数量词,更特指了每个人心中城市、人物、情感,而不是只拘泥于小说中的人物事物。而且反复用数量词进行修饰限制,一是使内容得到强化,二是使音韵更和谐,节奏感更强。(2分)(2)原文是“人间情意”,包含了第一段中的爱情、兄弟情和亲情,与文章内容逻辑衔接更紧密、更周全。而改文中只有爱情,不能很好地概括前文意思。(2分) 四、写作(60分)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认为流行语是生活的晴雨表,社会的多棱镜,并提到“2023年十大流行语”的内容,写作任务要求从中任选两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本题材料着力引导考生在学习生活中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并树立积极向上、努力奋进的价值观。写好此文需关注社会,对流行语的意义有一定的了解:①“新质生产力”是时代的推动力,凸显了新时代生产力的崭新特征,推动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②“双向奔赴”代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人们在不同领域、不同方向上追求平衡和发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生活轨迹,而是追求事业与生活、工作与娱乐的双向平衡。③“人工智能大模型”属于技术变革的前沿,是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数据模型。凸显了科技变革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④“村超”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意味着乡村超越以往的发展模式,迎来更为全面、持续的振兴;⑤“特种兵式旅游”是冒险与体验的结合,表达了一种极富刺激和冒险精神的旅游方式。反映了人们对于旅游方式的多元化需求;⑥“显眼包”是凸显个性的时尚元素,指的是在造型搭配中,通过一款独特、引人注目的包包来吸引眼球。在当今社交媒体充斥着各种时尚信息的环境中,人们更加注重个性的表达,显眼包成为凸显时尚品味的一种方式;⑦“搭子”就是“搭档”,方言里原指“一起打牌的人”,即“牌搭子”。后使用范围扩大,一起从事某种活动的同伴皆泛称“搭子”。如今流行的“搭子”,反映的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模式;⑧“多巴胺××”是情感体验的新表达,通过特定方式获得快感和满足感的情感体验,折射了社会对于情感体验的不断追求,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渴望。⑨“情绪价值”是个体情感的认同,突出了情感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成为评价事物、判断行为的重要标准,凸显了情感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⑩“质疑××,理解××,成为××”:“质疑××,理解××,成为××”是指思考的启示,说明在信息时代人们更加注重对信息的分辨和思考。由此看来,这十大流行语的涌现,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和创新力,更展现了语言在时代变迁中的鲜活生命力。这不仅仅是语言的创新,更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它们记录了我们时代的关切和热点,反映了科技发展、生活方式多元化、时尚文化的崛起等多个方面的特征。这一组流行语,或许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演,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多元、创新的未来。立意时选取的关键词之间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考生可以选取性质特征相同或相因相承的关键词,鼓励创造性地组合关键词。比如选取“双向奔赴”“搭子” ,可体现一种通力合作的关系;选取“新质生产力”与“人工智能大模型”,可谈时代的发展印记,感应时代的脉搏;选“村超”“特种兵式旅游”,谈当下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其它组合言之成理也予以肯定。行文中还需要立足自身,关注社会。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可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去写,接着分析时代发展的原因和背景,然后论述新时代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社会水平地高速发展的意义。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参考立意:1.文化魅力让村超成为显眼包。(4+6)2.年轻就要彰显个性。(5+8)3.科技与创造的双向奔赴。(2+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