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2891
大小:403.07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8-29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初(开学)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语文试题(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图1:受访基层干部的工作动机图2:基层干部工作动机对工作态度的影响(多选)(摘编自贺胜兰《调查报告:群众眼中的基层干部与基层干部眼中的自己》)材料二:“奋斗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王传喜说,“我在代村奋斗了快20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年,每年都是一年忙到头,包括大年初一。别人问苦不苦,其实我们感觉不到,我们在享受着这个过程,我们一直在奋斗。看到群众期盼的目光和群众满意的笑脸,我们心里的幸福是满满的。”奋斗是时代的召唤。龙书伍所在的十八洞村是湖南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个苗族村寨,以前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在国外打工的龙书伍得知消息后坚定了回乡致富的信心,说服妻子一同辞工回乡。回村后,龙书伍先后开过农家乐,当过村里的会计,2017年4月15日,他高票当选新一任村支书。党员干部的奋斗,是为群众谋幸福的奋斗。“4年来,党员干部和全村群众一起加油干,十八洞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均年纯收入从不到1700元增长到10180元。”龙书伍说,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十八洞村先后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只要我们与群众心心相印,团结奋斗,就能向党和国家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摘编自罗旭《基层干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有删改)材料三:关于国家治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如果把国家比作人体,那么中央是心脏和大脑,基层政府是毛细血管,通过基层工作这种微循环,血液得以遍布全身,人体得以完成新陈代谢。从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到杨波、余留芬等,广袤大地上涌现出的最美基层干部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续写着时代的荣光。虽然已经干了4个驻村任期,在当初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的穷地方扎根了7年,但因为“村里还有20户村民没脱贫”,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说,“想在海嘎一直干下去”。为了挽救村集体经济,他忍痛收了亲哥哥的矿点;创业为村民谋福利,他不捞半点儿好处;不顾血癌术后虚弱,连夜冒雨步行抢修设备。这样的基层群众带头人还有很多,如范振喜、毛丰美、程扶摇等,他们用生命的光亮为一方百姓照亮前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很多基层干部信心饱满,热情迸发,不少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相继公布,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的发展斗志。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基层干部的噪音、杂音,有些人对基层干部群体做出极端负面评价,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客观地说,囿于政策水平和管理艺术等原因,加之适逢改革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期,一些地方确实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未能妥当处理多种问题和关系,有的甚至身涉贪腐,把自己“绊倒”在基层。这不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和疏离,而且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落实程度。对此,如何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畅通学习路径,让基层干部队伍素质跟得上发展的需要和群众的期待等问题,必须尽早解决。但个别人的不合格不应无限扩大为对基层干部群体的概括性评价,尤其是在某些自媒体的传播下,“群体极化”效应直接导致社会对该群体的观感进一步偏离真实面目,这是值得警惕的。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对扎根大地、勤勉工作、服务群众的基层干部和工作者是不公平的,对实际工作有害无益,“被误读”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背后,基层干部晋升空间小、压力超负荷等深层次问题也随之产生。保护好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误解,也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果。(摘编自莫洁《别让基层干部“被误读”》,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超过七成受访干部的工作动机是“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超过六成的受访干部表示其工作动机是“工作稳定,待遇有保障”。B.不足四成受访干部的工作动机是“为了当地群众过得更好”,这表明基层面貌的改变、当地民生的改善还需更多干部转变工作动机。C.不足五成的为了“有权力,有资源”的受访干部,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够端正,也不追求尽善尽美,他们一心只想“完成任务”。D.相比抱有其他工作动机的基层干部,工作动机为“为了当地群众过得更好”的受访干部最不愿意把工作仅仅当作“完成任务”。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列举了一些数据,叙述了王传喜、龙书伍等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赞颂他们“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的奋斗理念。B.材料三主要叙述了杨波等众多基层群众带头人的先进事迹,目的是说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催生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干部。C.材料三辩证地分析了当下基层干部队伍的长短处,指出基层干部群体被概括性负面评价的危害,并提出消除危害的具体对策。D.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国家就像人体,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等基层干部是毛细血管的组成部分,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传喜认为“奋斗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因此在他看来为群众服务是幸福感满满的,不仅不觉得苦,反而是一种享受。B.鉴于十八洞村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后,龙书伍马上说服妻子一起回乡创业致富。C.扎根海嘎村7年、干了4个驻村任期的基层群众带头人杨波,用生命的光亮为百姓谋幸福,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D.社会上关于基层干部群体的负面评价,有意无意地对扎根大地、勤勉工作等的基层干部群体造成不公平,不利于他们开展工作。4.怎样才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基层好干部?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基层干部被“误读”,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C2.A3.B4.①要与群众心心相印,为群众谋幸福并为之奋斗;②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以身作则;③要廉洁自律,妥当处理好各种问题和关系。5.①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一致,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未能妥当处理多种问题和关系;②一些基层干部的个人违规违纪行为,如贪腐,不仅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落实程度,也影响了群众对基层干部群体的评价;③一些自媒体对个别行为不合格基层干部的传播,导致了“群体极化”效应。【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不足五成”“不追求尽善尽美”“一心只想‘完成任务’”错误。根据图表,为了“有权力,有资源”的受访干部中三成多一点的受访者工作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足三成的受访者能够认真对待工作,二成多一点的受访者追求工作尽善尽美,由此可知,只是与其他动机的基层干部相比,他们在“尽善尽美”方面表现逊色,而在“完成任务”方面,“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工作稳定,待遇有保障”两种动机的干部表现得更加强烈。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目的是说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催生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干部”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海嘎村……为一方百姓照亮前程”“这样的基层群众带头人还有很多,如范振喜、毛丰美、程扶摇等,他们用生命的光亮为一方百姓照亮前程”,第三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很多基层干部信心饱满、热情迸发”,可知,列举杨波等人的先进事迹是为了说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很多基层干部信心饱满、热情迸发。C.“并提出消除危害的具体对策”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五段“保护好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艰苦奋斗精神,有助于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和误解,也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效果”,可知,文章只是简单概括了要保护好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艰苦奋斗精神,没有提出消除危害的具体对策。D.“基层干部……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发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从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到杨波、余留芬等,广袤大地上涌现出的最美基层干部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可知,是“见证了国家的发展”,而非“决定”。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马上说服妻子一起回乡创业致富”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在这里(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在国外打工的龙书伍得知消息后坚定了回乡致富的信心”,可知,是坚定了其回乡致富创业的信心,“马上”缺少依据。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图表“为了当地群众过得更好”受访者的工作态度,材料二第三段“党员干部的奋斗,是为群众谋幸福的奋斗”“只要我们与群众心心相印,团结奋斗,就能向党和国家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可以概括出成为基层好干部,要与群众心心相印,要为群众谋幸福,要团结百姓一同奋斗。根据材料一图表“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受访者的工作态度,材料三第一段“从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到杨波、余留芬等,广袤大地上涌现出的最美基层干部见证了国家的发展,续写着时代的荣光”,第二段“为了挽救村集体经济,他忍痛收了亲哥哥的矿点;创业为村民谋福利,他不捞半点儿好处;不顾血癌术后虚弱,连夜冒雨步行抢修设备”,可以概括出成为基层好干部,要扎根基层,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实实在在为民办事。根据材料三第四段“一些地方确实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未能妥当处理多种问题和关系,有的甚至身涉贪腐,把自己‘绊倒’在基层”,可以概括出成为基层好干部,要廉洁自律,杜绝腐败,妥当处理好各种问题和关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三第四段“客观地说,囿于政策水平和管理艺术等原因,加之适逢改革转型期和利益调整期,一些地方确实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未能妥当处理多种问题和关系”,可以总结出一些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一致,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未能妥当处理多种问题和关系。根据材料三第四段“有的甚至身涉贪腐,把自己‘绊倒’在基层。这不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和疏离,而且也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落实程度”,可以总结出一些基层干部的个人违规违纪行为,如贪腐,不仅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政策的执行效果和落实程度,也影响了群众对基层干部群体的评价。根据材料三第四段“尤其是在某些自媒体的传播下,‘群体极化’效应直接导致社会对该群体的观感进一步偏离真实面目”,可以总结出一些自媒体对个别行为不合格基层干部的传播,导致了“群体极化”效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骄傲的人总是孤独的哲贵父亲六十多岁就去世了。父亲每顿能喝一斤白酒,连感冒药也没有吃过,怎么可能跟死亡发生联系?在梅巴丹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满头银丝。她觉得父亲生来就是个“白头翁”,父亲这个形象是永恒的,如他的作品一样不朽,她以此为荣。对于梅巴丹来说,父亲突然弃世是个分界线,她的人生由此划分为两段。父亲一直是沉默的。父亲像一块巨大的木头,对,是一块巨大的木头。虽然父亲像木头一样沉默,但梅巴丹不怵他。梅巴丹从他的眼神看出来,他看她的眼神是柔和而温暖的。他们家在信河街丁字桥巷,有个独立小院子,人称梅宅。后院有个仓库,堆满从山上搜来的各种各样的木头。仓库出来有一个工作间,工作间也堆满木头,但跟仓库里的木头已大不一样、这些木头已被锯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木块。工作间有一张大工作台,占了工作间一半位置。那些木料、半成品和成品大多散摆在工作台上。工作台上还有各类雕刻工具,有锯、尺子、敲槌、垫布、方凿、圆凿、斜凿、三角凿、针凿等等。工作间边上是陈列室,陈列室有两排大柜子,隔成大小不一的格子,每个格子里摆着雕刻好的人物、有关公、张飞、刘备、诸葛亮、苏东坡;也有观音菩萨、弥勒佛、南极仙翁、钟馗;还有一类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如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江上的渔夫、晚归的农人、浣衣的妇人等等等等。梅巴丹从小在工作间玩,她见父亲雕木头,也拿凿子在木头上乱凿,父亲雕什么,她便凿什么。她将凿出形状的木头递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一年之中,父亲会带她出一趟远门,去一个叫神农架的地方。父亲带着她,转了一趟又一趟车,最后,没车可转,他们便下去步行。他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峰。梅巴丹问父亲:“我们去哪里?”父亲抬头看了看四周,伸手朝天上一朵白云指了指,说:“去那里。”梅巴丹看了看那朵白云说:“白云飞得那么高,我们上得去吗?”父亲没有回答。梅巴丹走不动了,脚底磨出两个水泡,双腿发酸,不停颤抖。父亲背着她继续翻山越岭。梅巴丹趴在他背上,虽然脚上的水泡还在发热发痒,她心里甚至突然喜欢起它们来。她用手箍住父亲的脖子,温暖从父亲身上传来,弥漫她的身体,让她忘记了身体的存在。她喜欢这种感觉,身体越来越轻,越飞越高,飘到云朵上去了。而父亲如一只大鸟,在天地间飞行。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梅巴丹大学毕业后,在信河街文化馆当馆员,具体工作是收集和整理信河街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她很快明白,信河街非遗项目多得像夏天的蚊子,有黄杨木雕、渔鼓、布袋戏、舞龙、做酒、吹打,甚至有哭丧等等等等。根本弄不清楚嘛。梅巴丹兴趣索然。就是嘛,物以稀为贵,你弄得遍地都是,谁稀罕?梅巴丹所在的办公室每天有人找上门,自称是非遗传承人,打草鞋的,修篾的,剃头的,做圆木的,也有做豆腐的,都想报,一旦评上,每月会有一定补助资金。这当然是好事,为什么不报呢。梅巴丹不管这些事,她只负责收集材料。她不愿意坐办公室,有时去露个脸,有时连个脸也不露。梅巴丹突然“决定”跟父亲学黄杨木雕。她没有将这个“决定”告诉父亲。这是她的事。她从懂事起,便拿着凿刀跟随父亲乱划乱刻,父亲从没有指点过她,可是,她哪里需要父亲的指点呀,对她来说,雕刻这些木头如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日常生活而已,木雕就像她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与生俱来。当梅巴丹整个人沉浸到黄杨木雕里,才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结构不同,纹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更是不同。这么说吧,如果说世界是圆形的,人生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圆搭建而成,那么,黄杨木雕就是一个方形。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默,也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声音。瓯江江堤上的塑胶跑道上多了一个身影。每天东方透出第一缕亮光,梅巴丹便一身轻装从家里出发。街道上几乎没有人,显得空旷又萧条。所有人都像死一般地睡着。梅巴丹跑过马路,跑过一条街道,来到了瓯江边。梅巴丹调整了一下呼吸,撒开了步伐,身体笔直,微微前倾,手臂有序摆动,向东方飞驰而去。三公里之后,她忘记了身体的存在,只听见脚步声。再过不久,脚步声也消失了,只剩下呼吸声。再跑下去,潮水声悄然退去,也不是退去,而是那声音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气流,这气流将她托起来,使她飘浮在上面。她飞翔了起来,世界又重新出现了,却变得很小很小,如一颗尘埃。她要忘了这颗尘埃,也要忘记了自己。她这时只有一个念头:一直跑下去,一直跑到海的尽头。她不愿意就此停下来,她要继续飞翔,飞翔到遥远的不可知的地方。可是,她每一次都是在塑胶跑道的尽头落回到现实世界,无可奈何地返身往回跑。半年之后,梅巴丹出现在了人来人往的望江路,她开的是一辆用黄杨木做成的小汽车。最后,小汽车被交警拦住了,交警让她出示行驶证,梅巴丹也没有。交警扣留了小汽车,让她去交警队处理。梅巴丹什么话也没有说,离开小汽车,转身回家,再也没有出来。又过了半年,梅巴丹骑着一匹黄杨木做的木马出现在望江路。木马精神极了,浑身上下散发出七彩光芒,特别是它的眼睛,只要与它对视一下,魂魄立即被吸走。它有一股非凡的魅力,不像人世间应该有的。梅巴丹骑着她的木马,走上了江堤,在江堤上奔驰。半路上,又被上次那个交警拦下了,交警告诉梅巴丹,城市里不准骑马。半年后,梅巴丹用黄杨木造了一条小木舟,她坐着这条小木舟,顺着瓯江水一路向东,刚刚进入东海,被一个浪头掀翻了。幸好有一条渔轮经过,将她捞起来。小木舟一沉下水,了无影踪。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半年以后,一天早晨,天微微明,有人看见梅巴丹骑着一只黄杨木做的大鸟,从家里翩然飞出,那大鸟有桑塔纳汽车那么大,两只翅膀像飞机一样张开来,像老鹰在空中飞翔。看见的人说,那一天,梅巴丹一身白衣,骑在大鸟上,绕信河街上空一圈,然后朝东飞去,再也没有回来。(有改动)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之所以让梅巴丹从懂事起就跟着自己乱划乱刻,是因为想让梅巴丹能够继承自己的手艺。B.父亲生性孤独,住的是独立小院,连带女儿出趟门,都要选择路途遥远、人迹罕至的神农架。C.父亲一直是沉默的,梅巴丹在沉浸到黄杨木雕里之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父亲沉默的原因。D.梅巴丹青出于蓝,技艺胜过父亲,她能用黄杨木做成汽车、木马、木舟以及载人飞翔的大鸟。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内容上多有呼应。后文写梅巴丹决定学黄杨木雕时,“哪里需要父亲的指点”,其实前文已有相关交代。B.文章写到梅巴丹在信河街文化馆当馆员的内容,这增加了叙事的宽度,同时,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C.小汽车被扣,木马被拦,小木舟被掀,反复写梅巴丹的失败,更好地体现了梅巴丹意志的笃定,态度的决绝。D.全篇按时间顺序来写人叙事,表现了梅巴丹的成长,塑造了一个用行走和飞翔的方式来反抗孤独的人物形象。8.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父亲形象的。9.文章题目为“骄傲的人总是孤独的”。请从梅巴丹的角度谈一谈你对本文中“骄傲”和“孤独”的理解。【答案】6.C7.D8.(1)通过描写父亲像木头一样的神态,表现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2)通过不厌其烦地列举工具和木雕的名称,表明父亲的身份和高超的技艺。(3)通过对父亲与梅巴丹的眼神、言行描写,表现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4)通过写梅巴丹对黄杨木雕世界的感悟,表现父亲不合世俗、独立坚守的精神状态。9.(1)梅巴丹的骄傲在于技艺精湛的父亲给予自己的关爱以及赋予自己的艺术天赋。(或答:骄傲于自己的清醒,不被别的东西牵着走,能及时调整人生方向;或答:骄傲于可以超然世外,在心灵上、灵魂上、精神上,有着逃避俗世的意识和动力。)(2)梅巴丹的孤独在于立志学习木雕之后,进入到一个独立于社会的世界,独来独往,难以被世人接纳,意欲超脱世外。(3)梅巴丹身上的骄傲和孤独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它们共同成就了与众不同的梅巴丹,是她身上独特的勋章和荣耀。【解析】【6题详解】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文中两处提到梅巴丹跟着父亲玩的时候父亲的反应,“她将凿出形状的木头递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好,也没有说不好”“父亲从没有指点过她”,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无意传承给女儿。B.父亲之所以带女儿去神农架,从第三段推出,可能是去找原材料之类,不是因为孤独特意远行。D.“她能用黄杨木做成汽车、木马、木舟以及载人飞翔的大鸟”错,后面是浪漫主义写法,不是真的做出了能跑的车船和能飞的鸟。青出于蓝,文中无据,并没有将父女俩的作品进行对照。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全篇按时间顺序来写人叙事”错,文章下笔即写父亲的突然弃世,没有按时间顺序写人叙事,表述有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无非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正面描写,“父亲一直是沉默的。父亲像一块巨大的木头,对,是一块巨大的木头”,这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表现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2)侧面描写,“后院有个仓库,堆满从山上搜来的各种各样的木头。仓库出来有一个工作间”“工作台上还有各类雕刻工具,有锯、尺子、敲槌、垫布、方凿、圆凿、斜凿、三角凿、针凿等等”“每个格子里摆着雕刻好的人物、有关公、张飞、刘备、诸葛亮、苏东坡;也有观音菩萨、弥勒佛、南极仙翁、钟馗;还有一类是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如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江上的渔夫、晚归的农人、浣衣的妇人等等等等”,通过不厌其烦地列举工具和木雕的名称、作品,表明父亲的身份,是个木材雕刻者,也表明了他高超的技艺。(3)正面描写,“梅巴丹从他的眼神看出来,他看她的眼神是柔和而温暖的”“一年之中,父亲会带她出一趟远门,去一个叫神农架的地方。父亲带着她,转了一趟又一趟车,最后,没车可转,他们便下去步行。他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峰。梅巴丹问父亲:‘我们去哪里?’父亲抬头看了看四周,伸手朝天上一朵白云指了指,说:‘去那里。’”“梅巴丹走不动了,脚底磨出两个水泡,双腿发酸,不停颤抖。父亲背着她继续翻山越岭”,通过对父亲与梅巴丹的眼神、言行描写,表现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侧面描写,“梅巴丹突然‘决定’跟父亲学黄杨木雕。她没有将这个‘决定’告诉父亲。这是她的事”“当梅巴丹整个人沉浸到黄杨木雕里,才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结构不同,纹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更是不同”“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默,也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声音”,通过写梅巴丹对黄杨木雕世界的感悟,表现父亲不合世俗、独立坚守的精神状态。【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1)先理解“骄傲”。从父亲的眼神“梅巴丹从他的眼神看出来,他看她的眼神是柔和而温暖的”,以及父亲的言行“父亲抬头看了看四周,伸手朝天上一朵白云指了指,说:‘去那里。’”“梅巴丹走不动了,脚底磨出两个水泡,双腿发酸,不停颤抖。父亲背着她继续翻山越岭”可以感觉到父亲对梅巴丹的爱,这是她的“骄傲”;“对她来说,雕刻这些木头如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日常生活而已,木雕就像她身体里流淌的血液,与生俱来”,父亲遗传给她艺术天赋,这是梅巴丹的骄傲。或答:梅巴丹原本在文化馆当官员,但她对这件事“兴趣索然”,后来“梅巴丹突然‘决定’跟父亲学黄杨木雕”,并且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可见她骄傲于自己的清醒,不被别的东西牵着走,能及时调整人生方向;或答:文章写梅巴丹的心灵感悟,“如果说世界是圆形的,人生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圆搭建而成,那么,黄杨木雕就是一个方形。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默,也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声音”“她这时只有一个念头:一直跑下去,一直跑到海的尽头。她不愿意就此停下来,她要继续飞翔,飞翔到遥远的不可知的地方”,后来她真的坐着自己制作的“大鸟”飞走了,“看见的人说,那一天,梅巴丹一身白衣,骑在大鸟上,绕信河街上空一圈,然后朝东飞去,再也没有回来”,可见她骄傲于可以超然世外,在心灵上、灵魂上、精神上,有着逃避俗世的意识和动力。(2)再理解“孤独”。“如果说世界是圆形的,人生和社会也是由一个个圆搭建而成,那么,黄杨木雕就是一个方形。它是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它不与外部世界为伍,不人云亦云,即使沉默,也是为了坚持自己的声音”,梅巴丹就像这方形的黄杨木一样与圆形的世界格格不入,她“不愿意就此停下来,她要继续飞翔,飞翔到遥远的不可知的地方。可是,她每一次都是在塑胶跑道的尽头落回到现实世界,无可奈何地返身往回跑”,于是她全身心投入到木雕中去,想要借此超脱世外,可见梅巴丹的孤独在于立志学习木雕之后,进入到一个独立于社会的世界,独来独往,难以被世人接纳,意欲超脱世外。(3)最后看二者对于人物形象的意义。梅巴丹有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天赋,也有着丰富复杂的心灵感悟,这让她与众不同,总想要超脱世俗。梅巴丹身上的骄傲和孤独是相辅相成的,正是它们共同成就了与众不同的梅巴丹,是她身上独特的勋章和荣耀。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邹衍其言虽不轨,倘亦有牛鼎之意乎?(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受业子思A之门B人C道D既通E游事F齐宣王G宣王H不能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文中意思是“在”,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的“当”含义相同。B.连衡,文中指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C.“是以邹子重于齐”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于”含义不同。D.不轨,超越常规,不合法度。与现代汉语成语“图谋不轨”中的“不轨”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读《孟子》,读到君王追求功利的文字曾产生感慨,认为追求功利是祸乱的源头,孔子为了防备祸乱的源头,就很少提到功利。B.邹忌生活在孟子之前,邹衍生活在孟子之后。邹忌和邹衍在当时都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重用,而孟子却未能受到当时君王们的青睐。C.邹衍看到当时的诸侯越来越荒淫奢侈、不崇尚德政的现象,认为诸侯应该先整饬自己,再推行到百姓,于是开始著书立说。D.司马迁在文中虽对邹衍有些批评的言论,但总体上还是以对他的赞颂为主,赞颂了他的仁政思想和学术才气以及高尚的人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2)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身亲往师之。14.从原文看,孟子为什么不受当时君王的重视?请简要回答。【答案】10.CEG11.A12.D13.(1)凭借弹琴求见齐威王,趁机谈及国政,被封为成侯并接受了相印。(2)到燕国,昭王持扫帚在前面走,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来接受学习,亲自到那里向他学习。14.①孟子推行仁政、礼治的思想,不符合当时君王喜好功利的思想;②不阿谀世俗,迎合君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受业子思之门人”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为介词结构后置,因此在“门人”后断开;“道既通”中,“道”为主语,“既通”为谓语,主谓结构,句意完整,故其后断开;“游事齐宣王”与“宣王不能用”连续两次出现“宣王”,前一个作前句的宾语,后一个作后一句的主语,故在两个“宣王”中间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识记文化常识能力。A.错误。当,在,句意:在这时。/当,同“尝”,尝试,句意:尝试着考察祸乱起源于何处,起源于人和人的不相爱。C.于,介词,在,句意: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尊重。/于,介词,从,句意:千里之遥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以对他的赞颂为主”“赞颂了他的……高尚的人格”错误,由“邹衍其言虽不轨,倘亦有牛鼎之意乎”可知,司马迁认为邹衍的话虽然不合常理常情,或许有伊尹负鼎、百里奚饭牛的意思。因此,并非是以赞颂为主,也没有赞颂邹衍人格的高尚。故选D。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以”,凭借;“鼓”,弹;“干”,求取;“因”,趁机。(2)“如”,到;“拥”,拿着,持;“先驱”,动词,在前面走;“师”,意动用法,向他学习,以……为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可知,当时天下的诸侯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因此,孟子所宣扬的仁政等思想不符合当时国君们的需求。由“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可知,面对梁惠王想要伐赵的想法,孟子不肯迎合梁惠王,却称颂太王离开邠地的事迹,导致梁惠王不重视他。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读《孟子》一书,读至梁惠王问道“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时,不免掩卷感叹。心想:可叹啊,功利确实是一切祸乱的根源啊!孔夫子之所以极少说到功利,是为了时刻对祸乱的根源加以防范。因此,他说“一味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会招致多方面的怨恨”。从天子到普通百姓,追求功利所带来的恶果,有什么不同呢!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魏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使各诸侯国都向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齐国有三个邹子。在前的叫邹忌,他借弹琴的技艺得以求见齐威王,随后便参与了国家政事,封为成侯并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时代要早于孟子。第二个叫邹衍,生在孟子之后。邹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国之权的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像《诗经·大雅》所要求的那样先整饬自己,再推及到百姓了。于是就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玄虚的变化,如《终始》《大圣》等篇共十余万字。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尊重。到魏国,梁惠王远接高迎,同他行宾主的礼节。到赵国,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试席位。到燕国,燕昭王拿着扫帚清除道路在前面走,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来接受学习,亲自到那里向他学习。他作了《主运》篇。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礼尊,这难道与孔丘在陈、蔡因断粮而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相同吗?从前周武王用仁义讨伐殷纣王从而称王天下,伯夷宁肯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问作战方阵,孔子却不予回答;梁惠王想要攻打赵国,孟轲却称颂太王离开邠地的事迹。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着方榫头却要放入圆榫眼,哪能放得进去呢?有人说,伊尹背着鼎去给汤烹饪,却勉励汤行王道,结果汤统一了天下;百里奚在车下喂牛而秦穆公任用了他,因而称霸诸侯。他们的做法都是先投合人主的意愿,然后引导人主走上正大的道路上去。邹衍的话虽然不合常理常情,或许有伊尹负鼎、百里奚饭牛的意思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怀古许浑〔唐代〕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家,残宫禾黍。陈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B.前两联首先描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然后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突出陈朝灭亡、金陵盛衰蕴含的历史教训。C.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D.尾联照应开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变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16.王国维在读到首联“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曾言“残、空二字可谓妙绝”,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残,指声音将尽;空,指空无一人。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②“残”和“空”,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③作者登楼看到眼前之景,引起作者的联想,为后文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蓄势。【解析】【15题详解】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首先描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然后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错误。首联描写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隋军兵临城下。颔联描写登高所见金陵的衰败景象,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炼字需要从词义、句意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赏析。“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意为: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残”修饰“歌”,结合“王气终”可知“残”解释为“将尽”的意思;“空”修饰“戍楼”,结合语境可知“空”解释为“空无一人”的意思。结合诗歌标题“金陵怀古”,可知“残”“空”二字从文化生活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根据怀古诗的结构特点,可知“残”“空”二字突出没落不堪的景象,引起作者的联想,为后文抒写金陵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蓄势。(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的《过秦论》结构宏伟,气势磅礴,多用对比,如陈涉与山东之国的对比就涉及地位、武器、人员和谋略,其中表现人员状况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感叹诸葛亮出师雄文,既流露出了“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郁愤之情,也表达了“报国欲死无战场”的不甘之意。(3)大漠深秋,钲鼓声声,旌旗逶迤,血刃翻飞……高适《燕歌行》中就写了这样一场边关战事,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军事文书飞速传递、外敌进犯的危急局势。【答案】①.谪戍之众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③.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校尉羽书飞瀚海⑥.单于猎火照狼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谪”“戍”“名”“瀚”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的金波湖,如同大漠中起舞的女子,一袭华美的锦袍,烟波荡漾,身姿曼妙。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最令人惊奇的,是碧波中那棵高大的胡杨。她仿佛一位高傲的领舞者,孑然立在水中央,树冠上的金色叶子密密层层,像是王冠上的宝石一般夺目。秋风过处,周围数不清的胡杨围绕着金波湖翩翩起舞,她们是秋天的舞者,是金波湖最美的伴侣。站在岸边,天的蓝、云的白、树的黄,全都倒映在眼前的碧波之中。那正值壮年的胡杨蓬勃向上,英姿焕发;那虬枝蜿蜒的年老胡杨,风骨仍在;就连胡杨树苗也竭尽全力,青春昂扬,即使那么幼小。他们凝重而辉煌地绽放着,是这里当之无愧的主角。18.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是”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B.我们得提前说好,我去是去,可是停留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小时。C.我们要老老实实做学问,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D.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19.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整句,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两段选文都运用拟人手法,却分别用“她们”“他们”来指称胡杨,请简析其合理性。【答案】18.D19.示例:那年老的胡杨虬枝蜿蜒,风骨仍在;那正值壮年的胡杨蓬勃向上,英姿焕发;那幼小的胡杨竭尽全力,青春昂扬。20.①“她们”指向女性特征,强调曼妙翩然,与胡杨作为领舞女子的“伴侣”身份相吻合;②“他们”偏向男性特征,强调力量感,与“凝重而辉煌”的主角气质相契合。【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是”是动词,表判断。A.指示代词,这;B.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C.形容词,对、正确;D.动词,表判断。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改整句,要找一个基准句,将其他两个句子改成句式一致的句子即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画线句可知,三个句子分别写了壮年胡杨,年老胡杨和胡杨树苗,我们可以以第一个句子“那正值壮年的胡杨蓬勃向上,英姿焕发”为基准句,修改其他两个句子;将“那虬枝蜿蜒的年老胡杨,风骨仍在”改为“那年老的胡杨虬枝蜿蜒,风骨仍在”;将“就连胡杨树苗也竭尽全力,青春昂扬,即使那么幼小”改为“那幼小的胡杨竭尽全力,青春昂扬”;然后按照逻辑顺序,按照年龄大小的顺序排列,如:那年老的胡杨虬枝蜿蜒,风骨仍在;那正值壮年的胡杨蓬勃向上,英姿焕发;那幼小的胡杨竭尽全力,青春昂扬。【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称表达效果的能力。①第一段“最令人惊奇的,是碧波中那棵高大的胡杨。她仿佛一位高傲的领舞者”,把“碧波中那棵高大的胡杨”比喻成“高傲的领舞者”,用了女性人称的“她”;然后写“秋风过处,周围数不清的胡杨围绕着金波湖翩翩起舞,她们是秋天的舞者,是金波湖最美的伴侣”,可见“她们”用来指称的是“周围的胡杨”,说它们是“秋天的舞者”。这里用“她们”指向女性特征,一方面与“舞者”身份协调,强调曼妙翩然;一方面与胡杨作为领舞女子的“伴侣”身份相吻合;②第二段展现的是胡杨的“蓬勃向上,英姿焕发”“虬枝蜿蜒”“风骨仍在”“竭尽全力,青春昂扬”的精神风貌,强调“凝重而辉煌地绽放着,是这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此处为了与“凝重而辉煌”的“主角”身份气质吻合,使用了偏向男性特征的“他们”,强调力量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与文字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来说,①。现在,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考核大多首先看他的语言素养与文字能力,包括母语和外语、口语和书面语。②,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文字政策,将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面来说,语言文字也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文字铺路搭桥,语言互通是“五通”的基础。语言文字对个人、对国家、对世界是如此之重要,③,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构建国家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学校将围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答案】21.①它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②从国家层面来说;③因此我们要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2.例:弘扬中华语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生活。【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要说语言文字对于个人的重要性,由后文“现在,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考核大多首先看他的语言素养与文字能力”,可见语言文字影响到一个人是否能够被聘用,可见:它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②此句与“从个人层面来说”“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面来说”照应,句式要一致;联系“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文字政策,将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可知是从国家角度说的,可填:从国家层面来说;③前句说是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此处应说我们的做法,可用“因此”衔接;后面“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此处应是我们对待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可填:因此我们要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所选文段主要阐述了语言文字对于个人、国家、世界的重要性,呼吁我们要尊重、维护、发展祖国的语言文字;其中对于国家来说,“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语言文字政策,将确保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可从这两个角度拟写宣传标语,为了增强感染力,可以采用对仗形式来写,如:弘扬中华语言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生活。四、写作(60分)23.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商鞅变法、五四运动、遵义会议、改革开放,无数的“变”在历史长河中改变着我们民族的命运,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让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耕读传家、扶弱安贫、追祖怀远、不畏艰险,无数的“不变”在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延续着我们民族的精魂,让华夏儿女虽千里万里仍血脉相依。但间歇式孝顺、刷屏式过年、淡漠式邻里关系,这些“变”让我们沉思;而故步自封、陈陈相因的“不变”也谈不上坚守。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变与不变”是当代青年人必须思索的时代课题。对此你有何想法?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在变局中寻“变”与“不变”之道泱泱华夏,千年传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千年来,山川仍在,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仍然是炎黄子孙。但变化又无处不在,现代印刷替代了活字印刷,车马邮件都慢的时代逐渐被快节奏的生活取代……历经千年,千百变化,我们当应在变局中寻求变与不变之道。承传统,传菁华,于变化世界中守不变之物。踏上一片乡间的土地,会感受到千年前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抚摸长城的砖石,能看到祖先的智慧与坚韧;聆听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能体会到先贤志士探索时的执着与顽强……在这个每天变化的世界中总有些东西,经住了时间打磨,放射着永恒的光。身为新时代之中华少年,我们同祖国一起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先人的智慧,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基因,都是祖先们给的馈赠,已经也正在蜕变为我们打开新世纪新世界变换迷局的金钥匙——让我们用这把“不变的钥匙”去打开世界的大门,去适应世界的变化,去助力华夏民族的复兴腾飞。敢创新,敢变革,应对千变万化之局。有人说,“新冠疫情之后,‘旧世界’不复存在,‘新世界’喜忧参半。”这是因为我们正处在这变局之中,无法看透当时的历史,但正因为我们在迷局中,我们更应该以变化之笔书写非凡历史。新冠给全世界以沉重打击,但中国却快速改变防疫策略,扛住当头一棒。面对变异的德尔塔毒株,科研人员不再执着于先前的疫苗而是改变策略,针对毒株特点对其改造。面对国外3G技术的强控,中国研发4G、5G,终于实现了4G并跑,5G领跑。身为新时代之中华少年,我们应敢创新,勇变革,不错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会,以变应变,在创新中成长,在成长中求发展。千变万化,中华少年当守精华,勇创新,迎未来。如今,中国GDP快速上升,中国疫苗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破冰者号勇敢远航……中国正一步步以大国姿态走向强国,我们正见证着人类历史的伟大转折。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继守传统,取精华,去糟粕;我们勇于创新,以应变化之局。身为新时代之中华好少年,应以“不变”作为我们的基石,化“变”为利剑去应对和开创无限可能的未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紧扣时代的“变”与“不变”,分别从政治变革、文化传承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来阐述,这几个方面都很有社会代表性和价值启示性。从“变”的角度看:除了材料中所举的政治变革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历史上以及生活中诸多“变”及其给我们带来的深远影响,如国学著作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阅读方式的变化,反映出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才流动的方向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这些年发展势头迅猛;人际交流的方式的改变折射出科技的强大;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应的是中国崛起的过程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风云形式瞬息万变,反应的是各国间的关系复杂,矛盾、较量的强弱随时都在变化。而从“不变”的角度看,我们生活中有不变的、积极向上的东西让我们在坚守,如扶弱安贫、不畏艰险等个人的美好品质,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从大的角度说,更有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不变的道义担当……当然,对于“不变”,材料并没有一味肯定,而是指出有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不变”值得我们去反思、破除。所以,如何在时代发展中积极应“变”,开创新生,又能坚守住“不变”的美好品质,是本次作文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试题引导语指出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与“不变”。对此,首先应该认识到,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少年是中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身处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之中,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有“变”的勇气与魄力,不当被洪流所湮没,被时代所裹挟,要有勇立潮头、开拓发展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时代虽然在变,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未变,而我们也应坚守不变的初心。本次试题较适合写成议论文,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本文可采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阅读场景在变,先贤哲思永存。其次,提出分论点,如“先贤哲思的光芒”“先贤哲思的力量”“先贤哲思的现代意义”,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结合当下时代特征再次点题,做到首尾呼应。立意:1.以“不变”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不变的是初心。3.在“变”与“不变”中昂首前行。4.世界在“变”,何不以变应变。5.锐意而“变”,适时而“变”。6.“变”源于一份责任与担当,“不变”是一种坚守和信念。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