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

ID:8465865

大小:40.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3-28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_第1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_第2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_第3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_第4页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前言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主要灾害。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家煤监局出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省政府出台的“十二条”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探、防、堵、截、排”等相应的措施。因此编制地质

2、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开发现状第一节井田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垭关煤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西南,属长春堡镇管辖。地理座标为:东经105°06′49″~105°08′18″,北纬27°13′56″~27°16′00″,矿区东西(走向)长2.9公里南北(倾向)宽0.9公里,面积2.6778平方公里。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长春堡向斜北西翼中段,地形起伏多变,

3、多峰丛谷地和高山深谷。最高点垭关大箐标高2191.15m,最低点在勘探区东部BJ8钻孔附近,标高低于1700m。地表多呈剥蚀风化地形,长兴组、龙潭煤组上部地层,第四系坡积、崩积、滑坡覆盖。无大的地表水体,属缺水地区。植被以杂树林、灌木丛为主,在缓坡和地势低洼地带有部分耕地。三、交通条件矿区位于川滇(东线326国道)公路附近,煤矿矿部有简易公路至戈座(1.4公里),与326国道线相接,至毕节城22公里,公路交通较方便。四、河流水系垭关煤矿位于长春堡向斜北西翼,属乌江水系落脚河支流的发源地带,东南面有长春堡小河,西面有昌德沟小河。垭关煤矿

4、区位于北东南西向的大箐梁子到杨柳树的分水岭地带,有利于地下水的排泄。区内多以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性影响大。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一些季节性小溪,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气候影响较大。二、气象垭关煤矿地处高寒山区,气候湿润,冬冷夏凉。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最高气温17.5℃,最低9.6℃,月平均最高气温20.4℃,最低-1.7℃,日最高气温36.2℃,最低气温-6.6℃,年平均降雨量846.1mm,年最大降雨量1284.7mm,最小614.8mm,月最大降雨量306.6mm,最小3.5mm,日降雨量最大达108.8mm,年平均日照时数

5、1122小时,年日照时数最长1436.6小时,最短955.0小时,月日照时数最长225.3小时,最短仅7.4小时。冬季平均凌冻期19天,最长44天,最短3天,月最长凌冻期18天,最短1天,风向多为东南风,最大风力9—10级。第二节井田开发现状垭关煤矿属于技改扩能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企业性质为私营。2005年1月林东矿务局设计研究所编制了《贵州省毕节市垭关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7月由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贵州省毕节市垭关煤矿(技改)开采方案设计》,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并经省煤管局审批通过(

6、黔煤规字[2006]147号)。2007年12月由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贵州省毕节市垭关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并经省煤管局审批通过(黔煤规字[2008]247号)。目前矿井正处于联合试运转期间,由于矿井首采面受采空区影响、断层构造等原因,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年度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井田内早期存在很多小煤矿开采,破坏十分严重。在井田的东部边界为金桥煤矿(15万t/a),南部老垭关采空区为界,西部有花果山煤矿(9万t/a)、北部以326国道为界。经查明,在井田周边无

7、其它非法小窑进行开采。垭关煤矿始建于1957年6月。生产规模年平均不到1万吨。现进行扩能、扩界后设计为年生产30万吨,垭关煤矿是一个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条件较好,现开采煤层三层(K1、K2、K3),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工作面采用人工打眼、装药、爆破落煤,支护方式采用单体液压支护配铰接顶梁进行支护,“三·四”排控顶全部陷落法管理采空区。现已形成采面。过去煤炭运输采用人工攉入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进入运输巷后装入矿车,经过运输巷运至地面储煤场,通过汽车外运。经野外调查、走访、资料收集及室

8、内资料综合整理,完成1:1万地质调查及水文地质调查约4.4km2、踏勘剖面3条(总长约5.4km)、采集地质点及水文地质点共计12个(其中水文点2个,简易测流量16点次),调查搜集了矿区煤田地质、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以及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