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

ID:8541967

大小:3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3-31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_第1页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_第2页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_第3页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_第4页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第3O卷第3期2010年9月西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ORTHWESTERNPOLYTECHN1CALUNIVERSrrY(SocialSciencesVo1-3ONo.3Sep.2010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谢丽威,韩升z(1.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山东烟台264000;2.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我国当前行政伦理建设处于从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之中:私德型伦理向公德型伦理转化,神圣型伦理向

2、世俗型伦理转化和身份型伦理向契约型伦理转化必将影响到我国的行政伦理发展.我国行政伦理建设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从核心目标,基本环节,路径选择和有效措施等方面构建我国当前行政伦理的发展模式.关键词:行政伦理;传统社会;公民社会;善治;道德;法律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10)03—0004—04行政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体,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

3、和规范.在当前新公共管理发展的情况下,行政伦理成为服务型政府构建,政府职能转型的必然选择.行政伦理对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管理的开展,以及政策制订和执行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探讨我国当前行政伦理发展的合理模式有助于我国政府逐步由"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逐步达到善治的要求,充分实现公民与政府"权,责,利"的有效补充和配合.一,当前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社会背景及存在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包括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在内的社会各个组成部分都在发

4、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伦理社会是立足于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形式,主要依靠以亲缘伦理为基础的家族关系来维系社会成员之问的交往和关系;而公民社会是指"社会成员按照契约性规则,以自愿为前提和自治为基础进行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私领域,以及进行议政参政活动的非官方公域0"ft民社会是一种具有全新价值理念的社会结构性共同体,其建立不仅会使我们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产生全新的理解,而且也会引起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生活模式的变革,甚至影响到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性选择和民族精神的建构问题.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公民社会

5、的建立尚处于初始阶段,原有的伦理生活秩序已被打破,社会伦理生活正在发生巨大变革,这一变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私德型伦理向公德型伦理转化私德型伦理是一种只着眼于个人品质的内在优化的功效的伦理模式,而公德型伦理则是一种着重于改善人际关系,提升人类整体道德水准的伦理模式.公民社会的建立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社会契约关系的形成,这将形成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因素良性互动的社会模式,从而开辟出一块人类公共秩序与公共生活德性的现实土壤,扩展人们的思维视野,在广泛的比较,对话,沟通,互动中,促进人们道德理性的

6、成长,使人们将更主要的关注力扩展到社会共同体的公共生活领域,开启人类道德思想与德性选择的最广泛领域,从而针对社会现实问题建立起调节社会行为的公共道德规范.社会各种要素互动的道德结果,必然冲破以私德主导德性致思与行为抉择的传统格局,形成以公共道德优先来设置伦理体系和行为模式的新格局.2.神圣型伦理向世俗型伦理的转化中国传统社会推崇一种理想化的神圣道德,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力量,但却最终与大众层面的道德实践相悖.人总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立足于感性经验生活,总是他所在的那个生活时代的产物,而现实的生活总是世俗的.现代化社会

7、需要道德,现代化的人需要收稿日期:2010-06-26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共同体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启示"(项目编号:J09WA02)作者简介:谢丽威(1981一),女,山东烟台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教师,硕士研究生.第3期谢丽威,等: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发展问题探析5道德精神,这种现代化的道德应基于个体的现实生存方式,应当关注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方式,应当使道德更加符合人性,应当使道德更多地关注世俗利益.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要求的世俗型伦理

8、不断确立.3.身份型伦理向契约型伦理转化身份是一种先赋的,固定不变的条件,它意味着一种重群体关系而轻个体自由的社会关系;而契约作为法律关系发展进步的结果,指的是由个人自由订立协定而为自己创设权利和义务,它意味着一种重视个体自由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契约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它既是一种规则,也是一种道德,一种精神,体现了一种人性对自由,平等,自主的追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