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

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

ID:8584401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2

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_第1页
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_第2页
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_第3页
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_第4页
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粤教版选修《杜牧诗三首》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牧诗三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杜牧。    过程与方法: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怀古咏史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了解《题乌江亭》中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怀,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理解《早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怀古咏史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中以小见大、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比较。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基本阅读。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早雁【导入语】

2、问1: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晚年。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问2:一个朝代呢?而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杜牧便是众多晚唐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我们已经在《阿房宫赋》中领略了杜牧在文赋

3、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在诗歌方面的风流。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

4、,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写作背景】唐武宗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的情状,来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译诗】秋季

5、过了一半(指农历八月),金河地区胡人的弓弦拉开了,大雁在云天外惊飞,四散哀逃。明朗的月光照着高擎着的仙掌,大雁南飞的孤影在长安上空飘过,灯光暗淡的长门冷宫那边传来几声大雁的鸣叫。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在金河一带,明春你们这些雁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飞回故乡。不要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那里水草丰美,菰米和莓苔尽可作为食物。【内容解析】(1)“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雁儿,为什么?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哀”,写出大雁群飞无序之状和叫声凄惨。(2)“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

6、暗数声来”,这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明确:颔联想象雁失群后南飞到长安的情形。“仙掌”、“长门”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当年陈皇后幽居的长门冷宫里,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3)“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明确:A.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B.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

7、有。(4)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明确: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惊飞”“四散哀”“须知”“岂逐”可以看出,作者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对它们发出了劝慰和嘱咐。其实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与其说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更象是对边地流民的劝慰与嘱咐。【艺术特色】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却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看作四散的早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导入语】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河壮丽,人物

8、风流,无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