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

ID:8615379

大小:3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3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_第1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_第2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_第3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_第4页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选修1《戊戌变法》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导学案教学课题:戊戌变法课型:新授课主备:把关教师编号: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巩固: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1)原因:诱因:(2)具体准备:A、1898年康有为上书(因,成为了)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宗旨:、、。(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诏书(4)、主要内容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

2、治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文教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的传播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二、戊戌变法的结果——以为标志,宣告了失败1、新政危机四伏(1)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2)强迫光绪颁布三条上谕,慈禧实际控制了权,做好了扑灭新政的准备(3)“”事件使矛盾冲突白热化(4)慈禧与荣禄密谋;

3、维新派求助在华列强,争取袁世凯2、戊戌政变:9月21日,_____________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搜捕维新派。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人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新政内容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以保留外,其余尽数废除。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主观:(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3)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

4、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客观:(1)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2)袁世凯暗中告密,出卖了维新派。(3)变法只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各省官员阳奉阴违。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三、维新遗产1、具备新意识的近代形成;2、国家的新政策,等自由,的风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各种、的创办,使文教事业发展;4、近代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城市,使人们的认知空间扩大;5、、等运动风起云涌,引领时代新风。6、维新运动开创了,这是它贡献给时代,也是它留给后人的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四、戊戌变法的

5、评价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运动,也是一次运动。2、爱国性:以为目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3、进步性:要求,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进步的。4、启蒙性:形成近代第一次,促使中国出现了新气象、新文教、新风气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108的变法诏书分析: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政府官员,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合作探究二:材料十: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

6、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问题10:结合变法内容和材料十分析,新政未涉及维新派起初提出的哪些主张?主要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三:难点分析:戊戌变法的特点。合作探究四:材料十一: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问题11:那么,光绪皇帝属于不属于维新派呢?合作探究五:无力回天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你怎么看待谭、杨二位的献身精神?材料十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

7、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1898年11月25日)问题13:材料中反映维新派变法时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维新派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探讨:一场成功的政治改革应具备哪些因素?(无固定答案)当堂检测:1、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