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粤教版→《长亭送别》练习4

必修五→粤教版→《长亭送别》练习4

ID:8710104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5

必修五→粤教版→《长亭送别》练习4_第1页
必修五→粤教版→《长亭送别》练习4_第2页
必修五→粤教版→《长亭送别》练习4_第3页
资源描述:

《必修五→粤教版→《长亭送别》练习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亭送别》同步练习4自主测评篇【应试练兵场】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斜晖(huī)筵席(yàn)绣衾(qīn)靥儿(yè)B.金钏(chuàn)罗帏(wéi)谂知(shěn)相携(xié)C.牺惶(qī)蹙眉(cù)蜗角(wō)厮守(sī)D.青鸾(1uán)禾黍(shǔ)栖迟(xī)女婿(xù)2下列各句中字形有误的一句是()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B.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C.意似痴,心如醉,昨霄今日,消减了小腰围D.青宵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2、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奈时间怎不悲啼!B.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C.做到见夫人科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4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和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B.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C.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D.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5上文中有“夕阳古道”之语,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时代另一散曲大家——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另文段末“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一句也化用了宋代著名女词人__写烦愁的名句:____,___,这些都给唱词增色不少。6对上文两支曲子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支曲子应是在张生离别之后所唱。莺莺目送着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愁绪万端,不忍遽归。这两支曲子便刻画了莺

4、莺的这种帐望情景和依依心情。B.“夕阳”一句,看似平易,含情实深。日夕薄暮,本是当归之时,而今却挥袂远别,人何以堪!C.一个“古”字,不但平添了许多苍凉况味,而且把别离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着人物内心的许多“潜台词”,也启示着读者观众的丰富联想。“无人语”三字道出了环境的寂静:古道上人来人往,只是都不说话,仿佛也在为崔、张别离而伤感。D.“四周”两句,虽是淡淡景语,其实包含着无限情思。它使“长亭送别”留下了境界深远,意味无穷的余韵。三、挑战高考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

5、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湖北高考题)《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注:①寒蜇:寒蝉。(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

6、帝什么样的感情?答:(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答:参考答案一、1.B(A“筵”应读“yán”;C“牺”应读“xī”;D“栖”应读“qī”。)2.D(D项中“霄”应作“宵”。)3.D(A项中“时间”表示眼前这个时候;B项中“扶持”是当心,留意之意;C项中“做到”的意思是做表示达到的动作;D项中“烦恼”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4.D(此题考查对剧本中修辞方法的掌握。A项中“拆鸳鸯在两下里”“鸳鸯”借指夫妻;B项中“一春鱼雁无消息”,“鱼雁”借指书信;C项中“若见了那异乡花草”,“

7、花草”指女子;D项中却没有用借喻手法,用的是对偶。)二、5.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C(C项中“无人语”意为“无人可诉说离愁别恨”。)三、⑴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⑵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