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ID:8786193

大小:24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4-07

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省青岛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bì)悭吝(qiān)亲家母(qìn)毁家纾难(shū)B.讣告(fù)关卡(kǎ)入场券(quàn)余勇可贾(gǔ)C.龋齿(qǔ)内讧(hòng)和稀泥(huò)自怨自艾(ài)D.巨擘(bò)窥伺(sì)捋袖子(1uō)抵掌而谈(zh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疏浚天然气囿于成见口惠而实不至B.振撼照相机改弦更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0-C.肖像萤火虫披肝沥胆百尺杆头,更进一步D.募捐冷

2、不防知情达礼毕其功于一役3.下列语句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皇帝的新装”,则成了一个事实上的_____,从皇帝出发,每个人都有“新装”,每个人都有人性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必将被_____人性的骗子抓住,一旦我们不能______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就只能上当受骗。“新装”,因其具有普遍意义、教育意义和警世意义而广为人知。A.象征洞察减少B.比喻洞察剔除C.比喻感觉减少D.象征感觉剔除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台湾民进党立法采用夜晚宿在“立法院”等非理性的闹剧来牵绊国民党,如果国民党任凭他们三人成虎,岂不是只能处于被民进党

3、钳制的状态?B.很快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枝加叶,投一些哥们所好,故意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30-C.朗读就有这么种奇的功能—它既展现了课堂上已经学到的东西,更展现了课堂上还没有学到但已经呼之欲出的东西,它让语文课堂学习走向了无限。D.冉阿让饱受压迫、损害与屈辱,多舛的命运让人不忍卒读,而他的经历与命运带有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挣扎与奋斗的悲怆性史诗。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许多著名作家大都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视为自己的必读书,而像鲁迅、纪德,加缪等人,不仅撰写有见解的论文

4、,还认真阅读其作品。B.《咬文嚼字》执行主编表示,流行语评选要弘扬正能量,拒收“小鲜肉”“约吗”等热词入选的原因是由于它们不符合道德规范造成的。C.朱光潜说“炼字就是炼意”,而一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关键要看它真正和作者表达的心境相调和。-30-D.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哲学的“终极关怀”陈伯海人作为有灵性的生物,对其生存意义之究竟不能不有所关顾,即通常所谓的“终极关怀”。而当终极关怀以终极思考的方式展示出来时,我们就有了哲学

5、。哲学思考要穷原尽委,往往以追索终极真理为目标。终极真理不可能存在,思考的目标实难达到,但充当思考动力的终极关怀却源源不绝地在发动着。一方不停地推进,一方又始终落实不到目标,于是哲学永远行进在途中,这也便是很多人之所以迷恋上哲学思考的缘由。说哲学“永远在途中”-30-,并不意味着它停滞不前。恰恰相反,它经常呈现为不断前进、变化的运动过程,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哲学史上反复出现的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努力。严肃而深思的哲学家们每提出一个新问题,往往就能打开一片耐人探究的新领域,而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各种尝试,亦为充实与丰富这方面领域的探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哲学便是

6、这样不断地更新和拓展着自己的思维空间,并借以促成人类思考方式愈益向前发展。相比之下,我个人似更倾向于提出问题的重要价值,我认为其对于思考方式的更新具有决定性作用,至于为解答问题所展开的种种努力,尽管也有助于促进入们的思考,尚非关键所在,因为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必然要关联到哲学“本原”问题,而说到底,“本原”是不可能予以彻底“解决”的,一切为解答问题所作的努力,再好也只能达到在这个领域内穷尽其可解数的程度,且最终会证明这个领域和这条思路自身仍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从而提示人们必须转换思路,以寻觅新的问题切入点和新的思考方式。这样一种由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交相更替轮

7、回而构成的运动轨迹,已为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所证实。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史的关注重心,有一个由本体论转为认识论以至语言论与生存论的演进过程。两千多年前,在哲学的故乡—-30-古希腊,哲思的发端以直接追问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为标志,这个习惯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为之绞尽脑汁,给出众多不同的答案,而终不免陷于“独断”。近世以来,随着工业文明和实证科学的兴起,人们意识到需要将思辨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之上,遂转而探讨人自身的认识能力,试图弄明白人能不能认识或怎样才能认识世界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认识论转向”。“认识论转向”为哲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活动新天地,

8、致使客体与主体、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经验与超验之类范畴及其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