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

ID:8806664

大小:1.66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8

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_第1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_第2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_第3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_第4页
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部分4民族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师姓名任远秀学生姓名胡贤俊学生ID学管老师崔涘淇辅导学科历史学生年级高三教材版本02年人教版课题名称第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课时计划共4课时填写时间2012/03/18上课时间2012/03/20-2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二、秦汉的民族关系。重点:两汉与匈奴的关系;张骞通西域。难点:汉朝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三、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重点:东、西突厥汗国的兴亡;唐朝中央政府管辖突厥旧地。唐蕃的密切关系。难点:如何认识“少数民族兴起、建立政权”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表现;如何认识唐中央政府对东、西突厥的战争。四、两宋民族关系(契丹建国及其制度和西

2、夏建立及其制度,民族关系中重点是“澶渊之盟”。金朝的建立、猛安谋克制、岳飞的抗金斗争。难点:对岳飞和绍兴和议的评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和全国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行省制度。成吉思汗的征战与历史进步的关系,忽必烈统一全国与推动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五、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进行的斗争,内容多而复杂,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清朝前期辽阔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准确掌握不易。第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民族:中原的华夏民族;北方

3、的匈奴和东胡;西方的戎;南方的越形式:经济文化交流(最基本形式);频繁的战争(直接动力)影响:为后来秦统一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注释】春秋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的时期。在北方、东北方有肃慎、东胡、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在西部地区有乌孙、义渠、羌等民族,在西南地区有巴、蜀、夜郎等民族,在广大的南方生活着越族。这一时期,民族矛盾时而激化,长时间的接触和斗争,使矛盾化解,走向融合,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国、西方的秦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民

4、族之间互相往来,互相渗透,互相吸收,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二、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匈奴】匈奴之名,始见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匈奴兴起于我国阴山河套地区,其政治中心在头曼城(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一带)。匈奴族包括荤粥xūnyù、鬼方、猃狁xianyun、戎、狄、胡在内所有活动于大漠南北的各族。白登山之围表明西汉尚无力抗御匈奴,汉高祖刘邦采纳了娄敬提出的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赠送大量的絮、缯、酒、食物等,并和匈奴约为兄弟,双方以长城为界。汉初的和亲政策以有限的牺牲换取

5、了整顿内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时间。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已经具备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河南之战(也叫漠南之战)公元前127、河西之战公元前121、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经过这三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匈奴势力开始衰败,再无力南下侵扰汉朝边境,从此,“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至此基本解决。公元前85年,匈奴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争夺权位的斗争,诸王纷纷自立,形成“五单于争立”的局面。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帝,“赞谒称臣”,塞北与中原始归一统。教师: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到河套地区陕西、山西北部

6、,同汉族杂居并开始向农耕定居生活过渡。北匈奴居住在蒙古高原,并控制着西域,它割断了西域与东汉的交通,还经常出兵进攻东汉北部郡县,掳掠南匈奴人和汉人。后西迁康居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东汉已具备了反击北匈奴侵扰的军事力量。89年,朝廷派窦宪攻击北匈奴。90年,汉军再击北匈奴。91年,汉军又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破北匈奴。北匈奴单于出漠北地区,居住在东北的鲜卑族乘机占领了北匈奴控制的区域,居留在漠北地区的北匈奴后来融合于鲜卑。【比较张骞通西域和班超经营西域】目的结果影响张骞   第一次出使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促进了西汉和西域的相互了解 ①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②中原同西域乃至

7、更远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③为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出使为了加强同西域的联系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往班超 加强东汉政府同西域的联系,恢复对西域地区的统治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 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二者的共同点①加强了内地同西域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 ②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对中外友好交流贡献突出流例1[2010·重庆卷]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说:“张骞在公元前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