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字的修之身趣谈

“羲”字的修之身趣谈

ID:8809351

大小:54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4-08

“羲”字的修之身趣谈_第1页
“羲”字的修之身趣谈_第2页
“羲”字的修之身趣谈_第3页
“羲”字的修之身趣谈_第4页
“羲”字的修之身趣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羲”字的修之身趣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羲”字的修之身趣谈  “羲”,这个“羲”字本身就是一个全息的能量表述符号。《说文》中曾经指出:“羲,气也。”“羲”字的本义就是气,是一切阳气能量的全息符号图。“羲”之所全息反应的物质,即是三界中万物不可须臾缺离的德性能量。而且这个字形,特别是应用甲骨文字形,以水为载体,经过书画与观想和饮服,在人体也同样具有聚合攒簇人体祖始阳气的功效和作用,对龟与蛇既有启动也有升华质变的功效。这个字如果与先天修身符号图合用,则可以明显强化和提升修身符号图更全面和更深刻地展开,并且显著性地深化,使符号图的量化和质化可以进入新的阶段和层次。所以,实践者可以灵活地

2、结合使用甲骨文的这个“羲”字。甚至在适当的阶段,将其与修身符号图结合应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效果,必定自然生发于其中。对于中国古文字其中全息性和符号性的“格物致知”,也必将出现新的一些感格和体悟。中国的古文字,全都诞生于“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实践中。那么现代人对古文字的认知,也必须通过“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实践,才能正确地进行解读,而不致于仅仅停留在愚智的片面解析之中。我们说,古汉字一字一符图,一灵符。这是吸取先圣们的经验,并且通过修身实践而诞生出的体悟,并非空洞的人云亦云。古籍之中,前人对古字的解析,既存在着正确性,同样也存在着片面

3、性。其中的正确性,大多数表现在古字的衍生义方面;而片面性,却表现在对古汉字本义理解上的局限性。缺乏通过修身实践而体悟汉字的本义,在历史上同样造成人们离道失德。我们新一代的修身实践者,在这一环节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才能避开历史长河中的误区而直接追本溯源,不失其本。《山海经·大荒南经》曰:“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这一句中的修意,十分深刻而且直指本源。“羲”字与“和”字,在古字的本义之中,“羲”与“和”即是天地最开始生成,主持太阳和月亮产生的根本性的能量以及形成的机制。从无到有的一切变化,皆离不开“羲”与“和”的完整顺行变化。人体内的先天复返

4、变化,吾法母,人法地,地法天,必需把握住“羲”这个德性能量,运用“中气以为和”的变化机制,才能真实地完整实现。《书·尧典》中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从这一句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后人在解析时已经将大道本质性的演化,进行了神格化和人格化,丢失了能量性和品格性解析。马氏也曾解析说:“羲氏掌天官,和氏掌地官,四子掌四时。”(东汉经学家马融)这里将“羲”与“和”全都进行了姓氏神格化或者说人格化,对后世的解读,无疑存在着巨大的片面导向作用。当然,古代也同样保留着一些非常接近原字本义的组词应用,只是后人的解析仍然还是使它们偏离了本义。例如这个“羲”字,

5、有“羲老”一词,此词的本义应当是指人体内的元始祖气、元精能量消耗近于枯竭而造成生理机制全面老化。但是,后人却单纯释其表象,只言词义是指“衰弱年老”,舍弃了对本义和本质的揭示,误导后人片面认识生命。还有一词:“羲疾”,本义应当是指先天元精亏损产生的疾病;但是,后人却常常解析为:“过度疲惫衰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对汉字的研究,“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修身实践者,需要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直指本义本源的技术,并且紧密结合修身进行同步实践与验证;那么,对解秘和复兴真实的道德文化,也就会具有“身在此山中,亦知真面貌”的结论。“退”字道参生:解析“进道如

6、退”的“退”字,它表面上有后退、退守、处下之义,但如果我们从字形方面解析的话,还会有新的收获。“退”字,由“艮”字和“辶”(走)字构成。“艮”字在内,“辶”在外,“辶”将“艮”字包裹住了。《易经》中有“艮”卦,“艮”象征山。“走”“辶”有跑的意思,所以“辶”象征运动,引申为变通。这样“退”字暗含的意思,就明了了。我认为“退”字修真之义,就是:内心对德一的持守,要像山一样不动摇,五德要厚,尤其信德之土要厚,像山上的土壤一样厚而密,只有这样才能抑制阴我心;而对外要顺应,要会变通,且要不骄不矜,不认为自己有德,要“不德”,因为“退”字外面的“辶”包

7、住了,隐藏了中心的“艮”字。这与“智者不言,言者不智”的意思,是相近的。个人理解,做到以上内容,才算是把这个“退”字实践好了。“习性”与“禀性” 由“大”、“太”、“天”的演变说“上善治水”一、关于“大一生水”、“太一生水”、“天一生水”的辨析 “太一生水”、“大一生水”、“天一生水”,所反应的都是老子的“德一”生水。只是这个“一”,在社会离道失德与社会主流文化思潮变动中,采用了代表不同时代特征的“冠词”而已。近代人最容易混淆的,并不单纯只是什么“一”,更重要的是忽视了是什么“水”。那么德一生成水以后,是阳水还是阴水?还是既有阴又有阳的“一生

8、二”之“水”?这一点,大家还需要解透通彻,并且把握住才能够算得上完整,不然很容易深陷迷惑之井。“水”,在此是指的阴阳复合之水。此水落入后天,必具阴阳复合性,这一点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