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

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

ID:8816467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8

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_第1页
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_第2页
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音乐和歌的一些感想中国的文化传统五千年没有中断,这是一部分人自豪的,也是另一部分人憎恶的,但不管怎样,这确实是个事实,中国人的脾气德行,几千年来总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音乐也可以作个证明。    我们的音乐自古以来都受“西方”的影响。胡琴琵琶与羌笛,帮助唐人们醉死沙场了,喝醉人的酒或许还是那葡萄美酒。到了近代以后,西洋音乐当然大举进入了,而在音乐领域里,中外的文化冲突大概是最弱的,钢琴、提琴,国人们是并不怎么见外的,音乐到底是世界语言啊,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们中国人都是那样自然的开放派,或许这也是有历史传统的吧,因为我们老早就喜欢胡琴琵琶与羌笛了,老早就是“崇

2、洋媚外”派的。    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也看出一个不怎么值得骄傲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各种细胞都发达,就是音乐细胞比较瘦弱,似乎总需要些外力的刺激,才能够活跃起来。换句话说,在文化的诸领域里,我们在音乐上的原创力是最低的。    这原因,我觉得一大部分和我们的汉语有关系。汉语是从象形文字那里传下来的,一个字一个音,方块字,它有一个那些表音的外语所不能有的特点,就是它能够像砖头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这也造成我们的古典诗歌的一个基本的形式上的特点,四言、五言、七言,我们的语言文字可以做得到。想想英语,它就办不到,更别说俄语了,说个名字都要花半天。    这有一个

3、什么结果呢?它造成我们的文学非常的发达,攫取了一部分音乐的阵地。因为,整齐的文字,实际上本身就构成了鲜明的节奏,使很多五音不全的人也借助于文字仿佛获得了音乐的力量。古往今来,我们的诗词写手是多得不得了,但真正懂得音律的却实在少之又少。因为,自从文字构成了节奏形式,它的源泉——音乐——反而就逐渐被忽视了。    音乐因此萎缩了,因为太多的人们已经满足于定型的节奏,他们热衷于在这些定型中填词。绝句、律诗、词牌、曲牌,这些就是节奏定型,它们原本是一首歌或一支曲子,可是当它们一成了“律”或“牌”,它们就固定了。从古到今,诗人们写了多少诗词?数不清,但词牌曲牌却是数得清

4、的。相比之下,就那么几个而已。你看,在文学面前,音乐是多么可怜呀。    这种音乐的贫乏,至今也仍然很严重的。我记得好象在去年看过一个高晓松的访谈,此人到美国去混了一段时间,回来说话就牛逼起来了,他说的一个意思是,中国人根本不需要那么在意音乐的原创与否,因为晓松先生发现美国人的音乐太牛逼了,原创音乐到处都是,我们拿过来用就行,怕什么?只要把词填好就行。他说的大意就是这样。可见,我们的音乐原创力的贫乏已经导致了如此牛逼的自卑了。    甚至我们可以说,很多人其实已经不知道歌是什么了。    在整体的音乐概念中,歌,其实是应该单独地说的。甚至我觉得,歌,应该是音乐

5、之外的一个专门的概念,而把音乐专指不涉及文字意义的纯音乐。简单地说,歌,它的首要特征不是音乐,而是歌词。所以,最本质的歌,恰恰不是填词的歌,而是谱曲的歌和词曲一起产生的歌。因为,填词必定是音乐在先,固定的节奏在先,然后按照节奏装进歌词,这就已经把歌词降低为音乐的奴仆了。而中国的古典诗词曲艺术,则因为实际上已经忘记了原初的音乐曲调,而完全演变为文学形式了。它已经独立地成为诗的艺术,而不再是歌。    最本色的歌,其实是把音乐加在语言上去,在日常的口语和书面语之外,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或者说歌,就是音乐式的说话。因此,只要有不同的歌词,就会要求有不同的音乐,而

6、不是相反,在一种音乐定型之下填出不同的歌词。当然,词和曲一起产生的歌也是本色的,但这样做的难度很大,因为语言的思维是跟不上音乐自然发展的,这就导致这样做很难写出丰富的歌词。这个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体会出来,我们可以随便找一个话头唱起来,就可以发现,当音乐一开始的时候,旋律和节奏会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而你的语言的思维却跟不上。所以这样的歌——特别一些民间山歌就是这样的——总是很简单,往往就是反复地唱几个字。据说最早的南方音乐就是《候人歌》,它的歌词就是四个字,两个实字,两个虚字——“侯人咿兮”,可以想象,当年那个歌女就是脱口而出,词曲一起产生的歌。  

7、  这样的歌在远古时代想必本是很多的,但后来孔夫子编辑《诗经》,他自己说是雅颂各得其所,我想,恐怕就是整理流传的歌曲,而加以定型,诗三百零五首,但曲调肯定没有这样多,恐怕也就像后代一个词牌产生许许多多的词一样,多首诗是共用一个曲子的。孔子的这个工作,当然好在为后代留下了文学的经典,但是它的另一面,就是音乐的开始萎缩。古代没有录音机,没有唱片,我们当然考证不出《诗经》中的音乐,但严重的是,浩如烟海的《诗经》研究著作的学者们,恐怕极少有从音乐问题上去考察《诗经》的,这也是音乐衰落的证明。    当然,音乐的细胞还在的,但它的活力却减弱了。人们对于音乐也就更容易满足

8、,因为它在精神世界的地位本来就不是被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