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

ID:8835249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_第1页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_第2页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_第3页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最初听到质量管理并有所接触,我想应该是我在大一暑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践的xxx有限公司,它的简介中有提到,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CE认证。而在之后的接触中才渐渐了解好多要下订单购买的买家会询问到商品是否通过认证。管理体系论证有什么用,那时只是仅仅认为这就是一个要求,是一个区分,一个产品质量的保证,只有机器有了这些证明,那么它就是存在竞争力的。现在查了资料知道在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规定:“质量管理是指全部管理职能的一个方面。该管理职能负责质量方针的制订与

2、实施。”ISO840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标准中,将质量管理的含义进行了扩展,规定:“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并说明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领导者来推动,实施中涉及到单位的全体成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经济因素。由此,我把它理解为: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但,光是通过一句话还是不能很好理解质量管理,只有了解他的演变过程才能知道囊括在一句话中每个字的含义

3、。根据资料我觉得工业时代是个转折点。在工业时代之前,最原始的质量管理方式就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把质量知识“口耳相传”下来。之后出现集市,因为还没有一般等价物,人们采取的是“物物交换”,产品的质量只是靠人的感官来确定。随着社会发展,新的行业商业出现,从前的方式再也行不通,此时,就出现了质量担保,从口头形式的质量担保到纸质的质量担保书。商业的发展,要使彼此相隔遥远的连锁性厂商和经销商之间能够有效地沟通,新的发明又产生了,这就是质量规范即产品规格4。这样,有关质量的信息能够在买卖双方这间直接沟通,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产品结构多么复

4、杂。紧接着,简易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测量手段也相继产生,这就是在手工业时期的原始质量管理。由于这时期的质量主要靠手工操作者本人依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把关,因而又被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之后18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其产物就是“工厂”。由于工厂具有手工业者和小作坊无可比拟的优势,导致手工作坊的解体和工厂体制的形成。在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问题,如部件的互换性、标准化、工装和测量的精度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催促着质量管理科学的诞生。而在工业化时代的质量管理发展则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

5、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一阶段的人们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是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废品已成事实,很难补救。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第二阶段是对之前的延续和发展。针对之前的漏洞,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并成功地创造了“控制图”,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到质量管理中,使质量管理推进到新阶段。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

6、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创见,除了他们所在的贝尔系统以外,只有少数美国企业开始采用。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受到了二十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先进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没有能够。知道二战以后,统计质量管理猜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质量管理是统计专家的事”。使多数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同时,它对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于制造和检验部

7、门,忽视了其它部门的工作对质量的影响。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又把质量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因为生产力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4“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由于上述情况的出现,显然仅仅领带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阿曼德·费根堡姆。1961年,他发表了

8、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但是,各国在运用“质量管理”理论时,都各有所长。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品的生产销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