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ID:8921260

大小:42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2

上传者:U-5734
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东北三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浙东北(ZDB)三校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学校:嘉善高级中学命题老师:王晶审卷老师:白爱莲说明:本试卷分试卷I(选择题)和试卷II(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I: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①韩②赵③魏④燕⑤楚⑥齐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①②③⑤④⑥2.秦始皇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后,增设了四郡。(看右图)其中郡所在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A.闽中郡B.南海郡C.桂林郡D.象郡3.唐太宗统治时期,在六部下设的鸿胪寺主要负责接待A.各国使者B.海外商贾C.各界学者D.艺术家4.唐朝时派遣唐使、僧侣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促进了本国封建化过程的国家是A.天竺B.日本C.新罗D.朝鲜5.康熙帝十八年下诏说:“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康熙帝这一诏书的核心思想是A.提倡勤俭以致富B.用积蓄应对荒歉C.用礼教教化百姓D.良吏能解水旱灾6.右图所示战役是A.康熙帝指挥平定三藩之乱B.施琅率军攻占澎湖 C.清军平叛噶尔丹之乱D.收复雅克萨之战7.《论语家语·六本》中记载孔子曾说:“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农桑;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记闻而言,无务多说;比近不安,无务求远。是故反本修迩(整顿内务),君子之道也。”这里孔子的主张有①农业是治政的根本②宗法制是居国本道③重视商业是强国之本④君子之道在于加强内省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8.孔子教育目标不断提高,他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其中,“君子”的含义有①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乎“忠”、“信”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③将礼与仁、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④不仅具有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还要兼济天下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下列观点中不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是A.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B.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C.物质受形式的支配D.理念先于物质存在10.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假设:“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像是我们的手、身体)。”这一假设A.与牛顿经典力学理论基本相似B.是对物体运动规律的错误理解C.强调物体第一推动力来自上帝D.开创了古代欧洲力学的新时代11.观察下列反映北美独立战争中一次战役的统计数据,这个表格反映的战役可能是国家作战兵力阵亡人数负伤人数被俘人数北美大陆军1200人30多人750多人0英国军队1400人60多人150多人244人A.围攻波士顿战役B.普林斯顿和特伦顿战役C.萨拉托加大捷D.约克镇战役12.乔治·华盛顿曾指出:“在导致政治繁荣的一切倾向和习惯中,宗教与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柱……纯粹的政治家与虔诚的人相同,应该尊重和珍爱这些支柱。”这表明华盛顿A.重视宗教道德在实现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B.强调人的信仰与道德是实现独立的重要前提C.认为政治家们要坚持宗教自由和高尚的道德 D.主张运用宗教、道德和法治推动国家民主化13.法兰西第一帝国强盛的顶点和崩溃的起点分别是①与第三次反法同盟作战②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作战③与第五次反法同盟作战④东征俄国⑤滑铁卢战役⑥莱比锡会战A.①⑤B.①④C.③④D.②⑥14.有位高二的学生为了便于记忆,将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列表整理,请指出他哪项整理出错了?措施意义A.政治改革政府;赋予人民民主权利提高政府效率,巩固统治B.经济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军事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D.法律颁布《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15.1801年2月,奥地利被迫与法军缔结“留尼维尔和约”,退出了反法同盟;1802年3月,英国不得不与法国讲和,承认法国在欧洲占领的领土。这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A.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B.主要目的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使英法争夺以法国最后获胜告终D.具有革命性、争霸性等特点16.“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怎样回答他才符合后来发生的历史?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17.民国时期,把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作为植树节,是为了继承孙中山先生“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的遗志。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A.以民为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18.右图是美国《时代周刊》(1930年第1期)关于甘地的封面图片,《时代周刊》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甘地A.抗议村民烧死警察,绝食五天B.在狱中坚持纺纱,提倡抵制英货C.被国大党授权领导印度完全独立运动D.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19.下列关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消灭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程中始终坚持非暴力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印度的自治20.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且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改组“正义者同盟”②撰写《共产党宣言》③写作《资本论》第一卷④创办《新莱茵报》A.①②③④B.④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21.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当中,当敌人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唯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的组织。”由此可见马克思希望法国工人A.进行无产阶级革命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协助资产阶级革命D.利用权利合法斗争22.百度名片:“《资本论》,是以□□□□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生产方式,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题中的□□□□应该依次是A.唯物史观、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唯物史观B.辩证思想、人类文明、资本主义、辩证思想C.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人类文明、生产关系D.文明历史、人类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历史23.“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列宁这段话中“这样做”是指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征收粮食税C.允许自由贸易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4.1920年列宁多次发表谈话,表达了苏俄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存的原则立场。列宁提出这种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俄需要时间巩固革命政权B.苏俄难以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C.苏俄需要和平环境恢复经济D.苏俄急切希望获得各国承认25.下面是列宁的一些主要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新经济政策②创办《火星报》③写作《国家与革命》④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A.②①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①②③④ 试卷Ⅱ: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1分,第28题19分,共50分。)26.(20分)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他们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后之王者,不过随时补苴,以求适一时之用耳,不能动其深根宁极之理也。——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是: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今式。——《新唐书》材料三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清圣祖实录·康熙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秦始皇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4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制度作简要评价。(6分)(3)根据材料三中康熙帝“施恩于喀尔喀”的政策,说明其治国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为加强与蒙藏少数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8分) (4)与秦始皇、唐太宗相比,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还有何新特点?(2分)2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纳萨尔克•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出版)材料二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出现的。——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材料三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曰:“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梁启超《李鸿章传》请回答:(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是如何评价克伦威尔的?(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依此观点判断材料一、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是否矛盾?请说明影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7分)28.(19分)乔治·华盛顿、孙中山、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华盛顿的主要活动孙中山的主要活动1773年,援助波士顿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美利坚合众国成立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8分)材料二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哪(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2)材料二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材料三(3)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甘地的部分奋斗历程,它们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材料四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对三位伟人的了解,请指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