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

ID:8922097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2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_第1页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_第2页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_第3页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图10  江西元青花与明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对比分析图10  江西曹淦源  苍松、翠竹、寒梅组成“岁寒三友”,是中国历代文人抒怀、寄情、言志的景物。元代末期,景德镇青花彩绘“岁寒三友图”开创性地将文人画的笔料(墨)意融合到陶瓷装饰上,这种出自民间的彩绘把工艺与艺术结合的一种样式,又在明代洪武官窑釉里红中得到延续,并表现得更为丰富、完美。本文选用收藏于各博物馆的传世品和考古出土的器物,对比分析元明之际青花与釉里红绘画性装饰的“岁寒三友图”,探讨两者之间相似而有别的特征,以及相同品种中不同的艺术品位。  一、从“三友图”装饰的器型、布局、

2、构图作比较  (一)元青花“三友图”装饰的器型有梅瓶、双耳瓶、罐、钵、盘、高足杯等,一般都是较小的器型。装饰的部位:瓶,腹部。由于肩、胫部的辅助纹样也占有一定高度,其烘托出的“三友图”主体图画的幅度并不高。高足杯、钵的外壁,呈带状。以上都采用通景式布局。另外,八棱罐上八开光内绘松竹梅各自独立的图画,虽不属“三友图”,但其艺术特征可以补充本文讨论的资料。  元青花“三友图”的构图有两式:一式如图1,在回环面(展开图)上三等分,依次画松竹梅,枝干左右伸展,揖让、参错,隙间点缀蕉叶、小草等。二式如双耳瓶图2-1、图2-2(耳残,江西省博物馆藏。此为同一器物上不同角度的两个画

3、面,下同),画图分为两个部分绘松、梅。松、梅主干、枝干形态大致相同,自身枝干又相互穿插,松间、梅畔补充竹梢,点缀灵芝、小草等。另外还有简笔速画的“疏体”“三友图”,如高足杯外壁是折枝式,松竹梅枝相连呈起伏形,有缠枝的意味。在小盘内壁也有折枝式,则环绕中心逆时针旋转构图。从绘画性的角度分析,后两式装饰纹样化意味浓,仅在此作简单介绍。  (二)洪武釉里红“三友图”装饰的器型有尊、梅瓶、玉壶春瓶、盘等。尊体撇口,束颈,圆肩,带盖是洪武时期典型的特征。在传世品和考古出土的残器上,装饰形式多样,有串枝花卉纹、缠枝牡丹纹和“三友图”。此期尊器型恢宏、高大,高度多在50厘米以上,作

4、为主体图画幅度增高。如尊图3-1、图3-2(天津博物馆藏),图画的上边框已提高到肩部。与图2-1造型相似的洪武玉壶春瓶的主题图画“三友图”如图4-1、图4-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上下边框在颈、胫部之间,明显比元青花“三友图”的幅度增高了很多。洪武釉里红“三友图”都是通景式。以大尊为例,“三友图”构图繁密而丰富,松竹梅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间内各自为完整独立的图画,干粗、枝繁、花盛,枝干交横,错落有致,花叶扶疏,主次掩映。松竹梅相互之间,因角度不同变换主次角色。主景居中时,左右又有相邻的景物陪衬,如图3-1中间是梅树,向左边伸出的梅枝大致可分为两层,与之呼应的有松枝针叶

5、和芭蕉。尊体向左转,看到的是图3-2,向右边伸出梅枝也是两层,与之交错的是竹叶。继续旋转尊体,当以竹为主景时,左边的梅枝已作为配角作为陪衬了。再看梅瓶(图5-1,南京博物院藏),主景为梅,松与竹分列左右,左转瓶体,出现松为主景,斜插的梅枝和挺直的竹(图5-2)为配景,竹右侧还有芭蕉,这是作衔接的区间。继续转瓶体,梅、竹就平分秋色了(图5-3)。展开看主景依次为竹、松、梅、竹、芭蕉、梅(图5-4,《景德镇古代名瓷线描纹饰集》)。大致可分为五个主区间和一个衔接区间,主配景之间也是随角度变化而变化。松竹梅三者之间还有湖石、芭蕉、新笋、茶花等次景,在构图上同样重要,它们处在主

6、干两侧,是枝干难以伸展到的区域,配景填补了空间,又丰富了题材内容。玉壶春瓶的“三友图”的构图相对要简单些,瓶体束颈且长,腹宽,差距很大,立体表面的弧度起伏也很大,构图时景物随形而繁简增省,显得较为灵活。  元青花“三友图”确立了的基本样式,洪武釉里红延续元青花的样式,但图画幅度大,主景形态丰富,次景多样点缀,构图繁密。  二、从艺术形态与技法作比较  (一)元青花“三友图”的艺术形态与技法  1.形态松树的主干矫健屈曲,枝干上下屈伸,以圈绘松鳞皮;松针短而直,每个单元的松针似蒲扇状,若干单元为一组,大小相似的各组,较均衡地错落分布,松针外时露枯枝,以示苍老。梅主干粗壮

7、,细枝瘦劲,盛开的花冠很大,正面的五瓣,侧面的三瓣,画花蕊。花有两式,一是钩圈后,染浓青料留白边,如图2-2,较常见;二是染料不留白边,像中国画的墨梅,如图1。两式的新枝上缀满花蕾,愈近枝梢愈小。在画幅较高的图画中都是以松梅为主体,只画竹梢与松梅相映衬,如图2-1、图2-2。画幅较低,如图1,竹与松梅等分,竹枝“左右”分叉,竿劲直,弯节不弯竿;均画晴竹,叶片向上,“重人”式,叶肥润。如图6-1、图6-2、图6-3八棱罐(辽宁博物馆藏)上开光的独立图画形态与上述一致。  2.技法用笔:娴熟多变化,生动有笔意。顿挫有力,如画松、梅主干的轮廓线;或铺毫拓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