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

ID:8981106

大小:24.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3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_第1页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_第2页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_第3页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经济的近现代发展历程摘要: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

2、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国工商业影响发展一鸦片战争前后1929年至1933年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给西方各国带来了严重破坏,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为转嫁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种种措施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工商业遭受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1、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额下降了11%,但相对于全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跌落43%的情况来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处于有利地位。1931年后,西方各国货币

3、贬值,变相使中国产品价格相对上升,使中国对外国的进口增多,出口量减少。假定以192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为100,则1930年为88.1%,1931年为89.5%,1932年为48.8%,1933年为38.7%[1]由此看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在这几年中急速下降1932年底银价上涨,尤其是英日美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倾销政策后,中国物价惨跌,工商业不振,尤其是货物出口,处于不利地位。1934年美国提高银价后,中国物价下跌更快,同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征收白银出口税,但工商业倒闭、贸易锐减的趋势已经难以遏制。以天津为例,天津地理位置优越,依托背后的平原,是当时中国的主要对

4、外贸易港口。华北西北一带丰富的农产品,急需以津沽为总汇转运地,各地原料食料需要辗转运到天津出口;外国的商品,更需要借助天津商埠分配到内地,天津贸易交易量非常大。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天津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一环,深受其害。这一时期天津贸易额逐年持续下降。1934年天津直接对外贸易额为177721.1万元,相当于1931年贸易额的58%,1932年贸易额的68%,1933年贸易额的85%,说明天津贸易额总值在持续下降,经济持续低迷。第二,1931至1934年间,天津连年入超,说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大量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1932年情况最为严重,入超为6

5、4925千元,从1933年开始逐渐缓解,入超额开始明显下降,1933年比1932年入超减少50%,1934年比1933年入超减少52%。2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后,民族工商业惨淡经营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银价惨跌,白银大量流向中国,1929年至1931年间,当世界物价急剧下降时,中国物价非但没有下跌,反而稍微有所增长,各种新兴轻工业,也因为外货滞销,在这一时期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1931年秋季以后,世界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货币贬值,使中国经济深受其害。尤其是美国实行白银收购政策后,中国银价迅速抬高,物价迅速跌落。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的货币制度,银价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6、。白银价廉造成对外进口洋货时,外商不愿意换取白银,外商经营盈利后,所得白银仍然投入到中国市场,循环经营,增加盈利。因此世界各国遇到金融恐慌时,中国受到的影响较小,中小工厂也日渐发达。但自1933年美国实行购银法案后,世界范围内银价高涨,外国商人为了获得更高额的利润,纷纷将白银运出中国出售,引发了中国白银外运的高潮。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经济危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致使中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工厂普遍歇业或倒闭,贸易量一落千丈,国货大量积压。据统计,自1934年12月11日至1935年2月8日止,沪市大商家停闭者117家,小商店在240家左右,平均每日约有6家倒闭。又如广州

7、为华南富庶之区,乃据广州统计局调查,1933年1月份起1934年6月止,18个月间,停业商店至5000余家。至于天津为北方巨埠,近年市场萎敝,直己喘息仅属,许多商店终年宣传减价,时时门可罗雀。此种情形,全国各处久已深刻。[2]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的丝纱业、纺织业、茶业、面粉业、煤业、水泥业等都受到严重冲击。1933年,国内实业界外受世界经济恐慌影响,农村破产,工商业衰落。因外国丝业倾销,国内丝业持续陷于低迷状态,丝织工厂歇业或倒闭,工人失业。江浙缫丝厂原有180余家,丝车4万8千余部,1933年初因受日本丝跌价倾销及人造丝竞争影响,江浙丝市持续不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