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ID:8982206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4

“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_第1页
“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_第2页
“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_第3页
“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_第4页
“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公跨铁”桥梁路桥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摘要结合“公跨铁”桥梁实际情况,分析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提出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研究,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 关键词桥梁工程过渡段沉降原因结构设计桥头跳车近年来交通路网的不断密集,出现很多与既有铁路交叉的公路。为保障通行安全,修建公路上跨铁路的桥梁实现立体交叉。在桥梁引道处,由于桥台与路基的刚度差异性以及路基沉降的原因,极易产生沉降差,导致路面不平顺,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引起车辆行驶的舒适与安全问题。因此,在路桥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使路桥之间的刚度逐渐变化,减少路桥间差异沉降,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

2、是本文讨论的问题。一、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1.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满足要求工程建设中,台背填土普遍存在压实不足的问题,这是造成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基本原因之一。此外,在公路营运过程中,路基在车辆荷载以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会形成土基塑性变形的积累,导致路桥间的差异沉降,从而影响公路路面的平顺程度。2.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治不佳施工图设计时,地质钻探布孔过少,钻探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者未能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等,导致桥头路堤软土地基处治遗漏,或采取的处治方法不恰当。此外,采用的软基处治理论计算方法和选用的计算参数与软基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满足

3、JTJ017—9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技术要求。在桥头引道,由于存在软土地基,桥台台背路堤施工时填土压实不足,雨水侵蚀造成路堤填土流失和强度降低,这是造成路桥过渡段路堤沉降的主要原因。然而,桥台基础设计是按规范容许沉降值实施控制设计,一般情况下实际发生的沉降值较设计时小。因此,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做好沉降防治等路桥顺接构造物的设计。3.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不周桥头引道路基工程中,搭板结构采用较多。然而,设置搭板以后的桥头跳车现象仍然严重,桥头搭板断板现象较为普遍,分析其设计原因,有下述情况。(1)根据桥梁的长度,桥头设置搭板长度划分为:大中桥,

4、搭板长度为8m;小桥、填土高度小于0.5m的通道以及涵洞,搭板长度为5m。然而,桥头引道路堤处于高填方路段,软基路段桥涵结构与桥头路堤相对沉降量大,由于搭板长度不够而起不到顺接作用,行驶车辆通过时必然出现桥头跳车现象。(2)搭板设计根据支承在弹性地基上的板计算,未考虑台背路堤沉降,雨水冲刷带走台背填土等原因造成搭板与台背路堤脱空的不利受力状态。结果形成搭板设计强度不足,产生断板,引起桥头线形突变,诱发车辆跳车现象。(3)桥头搭板处理目前尚没有定型的设计计算方法,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也没有明确规定。(4)工程实践中,桥头搭板一般不作专项设计。但合理地处治软土地基,实施台后填土压实是消除路堤填筑土体

5、沉降的条件,而可靠的搭板设计是解决桥头跳车的重要保证。二、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1.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严格控制过渡段内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将路桥交界处的错落式沉降变成连续的斜坡式沉降。(1)《规范》规定,路桥连接处最大容许工后沉降为10cm。只有根据沉降曲线换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容许工后沉降值,并且连续2~3个月沉降量每月不超过6mm,才能进行路面施工。(2)当路面局部纵坡达到0.5%时,车辆行驶会产生晃动或摇动现象。因此,通过分析不均匀沉降值对路面结构附加应力的影响,建议路桥过渡段的沉降差值控制标准以5cm为宜,路桥之间形成的沉降坡差以不大于0.4%为标准

6、。2.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规范》明确指出:对于地下处治方案,应注意段间的缓和过渡,以减少段间的差异沉降。由于不同的结构型式,从桥台刚度大的混凝土结构逐步过渡到柔性的填土路基结构和沥青砼路面结构,其强度不一致。因此,软土地基处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同样,地面上的路堤,亦需要设置强度过渡段。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要求在刚性桥台和柔性路堤之间要加50m的强度渐变段,使用不同的级配填料,确保路堤强度过渡。如果设置50m渐变段有困难,建议渐变段长度不得小于30m。如果桥头引道不存在软土地基,若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5cm,沉降坡差按0.4%控制,则强度渐变段长度应大于13m。3.路

7、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在桥头引道路堤填筑过程中,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并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也不能有效地阻止地基的沉降。只有当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路堤填土自重荷载与车辆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不致破坏而产生较大的沉降时,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应保证路基的工后沉降≤10cm,沉降差小于5cm,沉降坡差≤0.4%的控制标准。4.路桥过渡段的结构型式(1)桥台台背路堤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