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

ID:9037852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5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_第1页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_第2页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_第3页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_第4页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40年代: 教师是圣人 50年代: 教师是干部 60年代: 教师是牛鬼蛇神 70年代: 教师是臭老九 80年代: 教师是劳动者 90年代: 教师是加班的机器 新世纪: 教师是养家糊口的职业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2、的专业人员。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标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  一、教师是学生人格力量的榜样 二、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 三、教师是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四、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 五、教师是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 六、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    一、定义“教师”    一般而言,教师是受一定社会、阶级、阶层、团体(包括一个或几个家族、家庭)、个人授权委托,从事教育,特别是教学工作,以培养人为目的的专门化的教育工作者。这个定义没有强调教师必须是以之为专门职业,强调的是教师从哪里得到开展工作的授权,即教学生的

3、外在的合法性之来源,并强调了其工作的价值指向是向善,即教学生的内在的合法性之来源。显然,这是一个并没有严格将那些不专以教学生为职业的人区别开来的不完善的定义。  为了强调专业性/化,亦即与那些并不专以教学生为职业的人区别开来,我们认为,从严格而言,教师是受一定社会、阶级、阶层、团体(包括一个或几个家族、家庭)、个人授权委托,专从事教育———特别是教学工作———为职业的,以培养人为目的的专门化的教育工作者。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教师逐渐从非专业步向专业,从而成为一个社会职业,这一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

4、到现在,要成为教师,除了以之为职业外,必须同时具备更多的教育教学专门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更为严格的职业伦理。  教育教学专门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理论。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教师具体所教学科的学科专有知识和理论。职业伦理则指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学习、甘于奉献、自觉践行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社会责任、重大国家使命和高标准道德规范。因此,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三方面缺一不可,并且应该齐头并进。由此看来,教师是一个非常高度专业化的专门职业。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

5、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二、重释“教师”  教师的职责,在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教书,亦即传授知识和技能。在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确实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为教书,以其谋取生活之经济所需。因而,在我国,这样的教师通常被称作教书匠。这一俗称,不但抹杀了教师的崇高职责,而且将教师的工作内容缩小为教授知识和技能。同时,

6、唐代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广受庸俗的理解,亟需正本清源。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厘清教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1.师道———教师的崇高使命何谓“师道”?简言之,“师道”即为师之道。广义上讲,它与现代教育学中“教师职业及其素质规定”这一称谓颇为类似。有论者认为,我国传统“师道”的内涵包括“师表、师法、师职”三大方面,分别强调“君子”与“大人”之儒雅与正气、恩威并重之尊严与权威、“传道授业解惑”与清贫乐道及诲人不倦之职责与操守。  师道的首要价值是求真、向善、爱美。其中,真的起点,善是终点、美是意趣与实践。没有真,便无法辨别善恶,

7、也就无法欣赏、追求和实践美。但是,只求真,不向善,真便会变异为恶,成为戕害人类的魔鬼。善中包含美,因此,美就是善,向善必然会欣赏、追求和实践美。  亚里士多德曾对其恩师柏拉图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很经典地体现出学习和教育的求真旨趣。他虽是柏拉图的高足,但却并不墨守成规于柏拉图的体系,相反,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正如黑格尔所言:“如果真有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一个人。”马克思曾说过:“我在追求真理的时候,哪怕撞到头破血流,我也不回头。”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鼻祖弗洛伊德在他的书上划了古代圣哲奥古斯丁的一

8、句名言:“如果有怀疑,马上去求证。”这些话都透出了求真的精神和激情。正是这样的求真精神和激情,促使学生超越老师、后学超过先学、后人超过前人,不断将真探求到底。显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