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

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

ID:9046037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5

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_第1页
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_第2页
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_第3页
资源描述:

《江南贡院与科举沉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南贡院——一段浮沉的科举史位于江苏南京城南秦淮河边,毗邻夫子庙,有一座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它便是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它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2009年,江南贡院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江南贡院创建于公元1168年即南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府史正志创建,起初为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不大,应考人数亦不多。  到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开始集乡试、会试于江南贡院举行。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于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因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考士子日益增多,原有考场便越来越显得狭小。

2、永乐皇帝便没收臣犯臣纪纲的府邸,又取怀来卫指挥陈彬家人陈通,忠勇伯家人侯清等人的房舍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建“江南贡院”。明、清两代,江南贡院不断扩建,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清代初期,南京为江南省首府,故贡院一直沿用“江南贡院”之名。清光绪年间,科举制度废止,江南贡院停止开科取士。到此为止,辉煌几成传奇的贡院作为一迹博物开始呈现出另一番风貌,包揽着古今考者的欣喜与心

3、酸,依然屹立于烟雨秦淮之畔……江南贡院曾经占地约三十万平方米,为夫子庙地区主要建筑群之一。当年明太祖还在秦淮河畔建立官营妓院,又称富乐院,与贡院隔河相望,原为才子佳人而设。秦淮河也因贡院、富乐院、夫子庙的存在而一度繁荣起来。后只剩一个四合院式结构的楼宇,只作展示当时繁荣景象的博物馆,内有一可感知贡院盛世时宏大的建筑模型图。江南贡院贡院四周建有两重围墙,上面布满荆棘,以防夹带作弊,故世人又称其为“棘围”。江南贡院正门处八个大字醒目非常:明经取士,为国求贤。道出了一代风雨沧桑。明远楼是江南贡院内楼宇之一。位于贡院中尽,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士子队贡院考试行动和院落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明远

4、”是“慎终追远,明德归原”的意思。楼下南面曾悬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器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大门上悬有横额“明远楼”三个金字,外墙嵌《金陵贡院遗迹碑》,记述了贡院的兴衰历史,碑文最后叹道:“今则娄百年文战之场,一时尽归商战,君子与此,可以观世变矣!”在清一代,科考共举行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从这里走出去的有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袁枚、林则徐、施耐庵、方苞、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中国最后一

5、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江南贡院的繁华与沉寂始终与科举的浮沉共生共息。在这里,有着意气风发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而更多的却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来得几度”。科举,仕途,众人踏尽荆棘在这条路上几番挣扎,造就不可一世的锦绣盛名,也徒留悲苦沉沦余年。驻足贡院之中,放眼缭乱密麻的格子式考场号子,一个个紧连的小间,一张桌子,一张考卷,一份墨砚,一盒饭食,简单如斯,艰苦如此。接下来九天的时间考生皆要呆在这个小小的空间,压抑可见,困苦可想,皆为十年寒窗功名前途奋力一搏。当他们偶尔抬眼,看到的是高墙如云,墙下青苔如深,光影的交错闪出自己的身影,那么渺小,那么沧桑,那么无力,那么久远……历史的

6、痕迹清晰映现,看到的是陆离斑驳,代代皆有才人出,历史过于张扬和沉重,自己又将能够扮演一个角色在激流翻滚中彰显荧光吗……一生抱负,一场角逐,带着一把辛酸泪,在一间间小屋舍中升温,蔓延……江南贡院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它见证了明清两代科举的兴衰,那也正是中国千年科举史从鼎盛走向衰亡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从江南贡院的每一场考试里,每一个号舍中,都能听到、看到、触摸到中国科举的前世今生,埋藏其间的诸多话题在今天看来远非过时。说起科举,这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

7、、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1300年的科举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