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

ID:9052579

大小: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6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_第1页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_第2页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_第3页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_第4页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  中国教师报:您在报告中提出了“教师和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残它”的观点,并指出教育者要高度尊重这个生命发展基本规律。那么,对于教育者来讲,还有那些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要遵循?  林  格: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家长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很可贵。但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探讨中发现,还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和人的发展最基本规律的认知有待提高,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如果搞不清楚的话,教育者也就无法寻找

2、到教育的切入点。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尊重:一是高度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利。与成人一样,孩子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等等。二是高度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我们至少应当尊重生命发展的这几个基本规律:  主动性。人的发展具有主动性。人区别于动物来说,有很多高级本能,比如思想,想象,发展,等等。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本能是主动发展,教育者应该高度尊重、利用这个基本规律。人的主动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和有关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影响教育价值的

3、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人的素质核心,是一个人“脊梁骨”,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人的主动性,表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程度,应当是人的本质属性。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历史。    每个学生都具有主动性这种高级本能,因此,协助拓展任何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可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激扬学生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学生隐约感觉到了发展可能,而还没有来得及产生什么具体动机时,这时就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一位优秀

4、教师,就是能不断提供给孩子这些美感,也就是不断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油然生发出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与激情,孩子就开始了自主学习的旅程,教育因此实现。相反,如果我们执著于“灌输”或者“填鸭”,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这种高级本能的蔑视和控制,他们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你的影响,逐渐就会失去对学习的热情。而真正的教育是一种大智慧,具有激扬人的高级本能的无穷魅力。  成功性。小成功孕育大成功,要让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大成功。这就要求设立阶段目标要注意尺度,“跳起来正好够得着”应当是目标设立的基本原则。正如很多专家认为

5、的那样:人是在反复的小成功中走向大成功,人的反复小失败中走向大失败。在教育领域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应当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性的含义分为四层意思:一是每个学生都是想成功的;二是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是可以成功的;三是我们需要无条件保护孩子成功的愿望和信念;四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台阶,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  阶段觉悟性。事物发展都是有序的,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不能拔苗助长。教育的最低纲领是培养能力,而所谓能力,就是人主动利用条件实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引导阶段觉悟。只有帮助孩子自己悟到了,孩子才能做得到。  中国教师

6、报:您刚才提到高度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是最根本的教育之道,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客观要求。那您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林  格:关于教育的本质,我的体会是,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就是生长,这和甲骨文中“教育”这两个字的含义是高度一致的。“教”字,上面是一个棍棒,底下是一个子,引喻为“上对下”的影响。影响靠什么实现呢?靠右边的“文”字,“文”在甲骨文当中中间有一个“心”,“育”在甲骨文中则是“孕育新生”的意思。  也就是说,从本源上,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让孩子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  这个感应、孕育、温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被培养和被教育的的过程。我

7、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三个维度,即长、宽、高。    “长”是擅长,人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宽”是指能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要有包容之心。    “高”是指一个人人格的构建,“高”决定这个器的容量。这是关键,因为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中国教师报:我了解到您开展相关研究多年,并在一些学校进行了教学实验和探索,如何在学校教育层面上落实您提出的这些理念?  林  格:我们在学校教育层面开展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引导学

8、生自主培养不断自我更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