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明代草书的三大流派及其美学特征

简论明代草书的三大流派及其美学特征

ID:9061810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6

简论明代草书的三大流派及其美学特征_第1页
简论明代草书的三大流派及其美学特征_第2页
简论明代草书的三大流派及其美学特征_第3页
简论明代草书的三大流派及其美学特征_第4页
资源描述:

《简论明代草书的三大流派及其美学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代书法,草书成就最为突出,书者甚众,风貌各异,令人目不暇接,大多数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意趣。透过那许多痛快淋漓、纵横奇崛的书迹,我们极易捕捉明代书家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笔下跌宕盘纡的线条,“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结体,深然而成的章法布局,使我们可以寻绎出种种不同于前人的精神风貌,领略到崭新的书法审美内容。王铎、傅山、董其昌、徐渭、董道周、张瑞图等人的传世墨迹,仿佛是他们心灵律动的轨迹,是他们生命活动的写照,让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关于书法创新的启示。       明代草书虽然林林总总,善草书者颇多,

2、但真正能称大家的却屈指可数,董其昌、徐渭、黄道周、倪云璐、王铎、傅山(王、傅为明清之际人物,但其书风还应纳入明代)等人不囿古法,创新生变,颇具个人面目,实当大家之称。从这些大家的书作中,我们既感到他们各具特色,独领风骚,又感到他们可以分属几类相同的风格类型。笔者认为,明代草书包含三大流派,即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具有优美淡远审美特征的“董氏书风”,以王铎、徐渭为代表的具有雄强豪放特征的浪漫书风,以张瑞图、黄道周为代表的追求“逸趣”的“奇逸”书风。这三大草书流派,代表着明代书坛特别是明中叶后至清初书坛的主流

3、,力振明初以来书坛衰微的气象。       一、“董派书风”及其美学价值       董其昌为晚明四家(邢侗、张瑞图、董其昌、米万钟)中影响一代书风的大家。由于他一生追求“士气”,推崇陶渊明的“大雅平淡”,而且又好道参禅,所以成熟时期的书作显出一种疏放闲淡的情趣,文人气息颇重,正如包世臣评:“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中朴学。”       董其昌自己曾说:       “作书与诗文,同一关捩,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无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能强入

4、……苏子瞻曰: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犹未得十分,谓若可学而能耳。画史云:观其气韵,必在先知。可谓笃论矣。”       从这里可知,董其昌把作为追求“淡”的境界放到了极高的地位,所谓“传与不传”,简直无以复加。董其昌的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董其昌的这种追求确实充分表现出来了。其《试墨帖》、《七言诗轴》等,虽为大草作品,但绝无狂放繁纷之态,而是显得秀滋温润、清淡疏朗,造成一种自然平淡的意境,引人入胜,这实是文人们追求的一种“禅境”,又是一种“书卷气息”弥满的境界。

5、       董其昌的这种书风,由于承继了中国文人诗书画追求“平淡有思致”,“冲淡深粹,出于自然”的传统,所以极受文人书家的推崇,以致从者如流,甚至影响有清一代书坛,形成“董派书风”。虽然不少学董者由于不得法,使“董派书风”有姿媚甜俗的表现形态,但是它的美学价值不容抹杀。      “董派书风”的美学价值:董其昌及其从者把书法艺术“优美”的风格发挥到极致,增加了书法艺术的审美内涵。书史上所说的“南派书风”即以“优美”见长,自晋王羲之始,在笔法、结字、章法乃至意趣诸方面,历代尊王者不断继承、充实,形成

6、所谓“江左风流”,并被后人标举为“帖学”正宗,其审美内涵可以一“雅”字概括,晋人的“韵”、宋人的“意”大多包涵在内。到董其昌,则极尽其雅,以致形成以流美见长的书风,这实为典型的“南派书风”。董其昌笔下体现的“雅”,是淡中见秀,意味醇厚,给人的美感享受已非以前的南派书作可以相提并论。       再有,董其昌把“士气”和“禅意”互为参融,开拓了书法创作的境界,使书法的“意境”内容更加丰富。董其昌一方面极力推崇陶渊明诗境中的古淡天真,平和自然,一方面又追求禅境中的简淡静寂,空灵谐和,二者结合在其书法创作

7、中,境界和以往的书家迥然不同。我们从其书作的章法布局中即可以略知一二: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追求,他吸收杨凝式布局空旷的特点处理草书的章法,但又更见萧散简远,造成“疏徐闲雅”的书境,透露出特有的性灵。这种既有文人意态又具禅家情性的书法意境,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对后世书家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董稍后的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就明显地接受了董的孳乳。       董其昌的创作表现了封建士人们的审美趣味,是文人书法的代表,也是“禅意书法”的滥觞,探究其创作的内核,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心理的发展,研究

8、书法创作中的社会、文化因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王铎、徐渭、傅山的雄狂书风       和董其昌不同,徐渭虽然也是一个文人,但他穷愁潦倒的生活、狂迫的心境,使他根本无法做到萧散,心中的郁闷愤疾,借笔直书,“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所以,他的书作和董其昌不同,“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恣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徵明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其草书用笔大起大落,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