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ID:9070280

大小:202.7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6

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_第1页
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_第2页
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_第3页
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_第4页
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学班毕业论文(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目录中文摘要1毕业论文1前言11阿司匹林的发展史12化学结构13资料与方法23.1资料来源23.2收集标准和分析方法.24常见不良反应24.1胃肠道反应24.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24.3过敏反应24.4瑞氏综合征34.5水杨酸反应35特殊不良反应35.1血液系统35.2肝脏毒性35.3肾损害35.4习惯性和成瘾性46阿司匹林的防治措施46.1服用适宜的剂量46.2选择正确的用药时间46.3应避免同时服用可增加胃酸分泌的药物46.4应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56.5选用合适的阿司匹林剂型56.6重视

2、服药者的病史56.7服药前和服药期间应检查5参考文献5致谢6【摘要】阿司匹林为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较强的镇痛、解热、抗炎、抗血栓作用。近年发现阿司匹林还具有不少新用途,由于治疗作用的增加,临床应用也随之增多,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大多临床医师只考虑该药的治疗作用,而对其不良反应不够重视。本文通过对阿司匹林常见的和近几年来报道的特殊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以此能引起临床对其不良反应的重视,【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注意事项,防治措施浅谈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前言】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spir

3、in),1898年上市以来广泛用于临床,到目前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另外,可用于儿科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减少

4、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力,治疗胆道蛔虫病,防治腹泻,减少白内障的发生率,防止早产等作用。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药物药用范围越大,使用就会越平凡,不良反应就会越来越多,也往往会被忽视。本文将近年来阿司匹林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文献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些信息供参考。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1阿司匹林的发展史[1]阿司匹林又称“乙酸水杨酸”。系统命2—乙酰氧基苯甲酸。2化学结构-1-COO

5、HOCOCH3阿司匹林(pKa3.49)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结构中含有一个处于游离状态的羧基官能团,因而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有关乙酰水杨酸的化学反应主要集中在羧基上,利用羧基的酯化反应可以制备一系列水杨酸衍生物。3资料与方法3.1资料来源检索近年来医药期刊报道阿司匹林出现的不良反应,全面查阅原始文献资料,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3.2收集标准和分析方法对期刊文献中有关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常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停药后有所改善。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选取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对其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按人体器官系统药物不良

6、反应进行分类。4常见不良反应4.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抗风湿剂量阿司匹林可刺激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由于胃的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出现胃酸过多,胃黏膜生成减少和糜烂,胃肌肉张力减低,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可引起胃炎、胃溃疡甚至出血危及生命。张锡迎等用内镜观察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粘膜的影响,随机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人82例,治疗组44例因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

7、50-100mg/d,服药时间为0.5-6年。对照组23例常规胃镜体检,内镜观察两组粘膜损伤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膜红斑及粘膜下出血点,部分表浅糜烂,严重者可发生溃疡,表明长期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4.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用抗风湿剂量时,在治疗开始的3~4天,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到200~300μg/L后出现。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4.3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2-发

8、生率约为0.2%,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针,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由于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途径,前列腺素合成受阻,造成脂氧酶代谢产物白三烯增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