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

ID:9119335

大小:7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18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1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2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3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4页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修第四单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庖丁解牛》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2、了解“然”“乎”等文言虚词的一些用法;3、领会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难点:本文给我们的启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二、预习检查:1、作者介绍: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

2、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2、解题: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3、朗读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2.结合《学法大视野》P72-73疏通文意。四.合作探究:阅读全文,归纳文言知识。1、归纳“为”“乎”“于”“道”“解”“族”等虚词、实词的用法。(1)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③视为止,行为迟()④提刀而立,为之

3、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乎①技盖至此乎?()12②进乎技矣()③依乎天理()④而况大軱乎!()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于①合于《桑林》之舞()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虽然,每至于族()(4)道①臣之所好者道也()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⑤怀其璧,从径道亡()⑥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5)解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天下土崩瓦解()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6)族①族庖月更刀,折也()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③士大夫之

4、族()④族秦者秦业,非天下也()2、古今异义:无非:古义----()今义----副词,只,不外乎天理:古义——()今义——(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固然:古义——()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难为:古义----()今义----使人为难。3、通假字:向——盖——善——4、词类活用“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12以无厚入有间(很薄的刀刃)5、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

5、语后置)6、成语解释: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五.学习成果展示1.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2.老师点评。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第3题。第二课时一.抽读课文。二.自主学

6、习,理清思路。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三.合作探究A、第一自然段。1、指定学生诵读该段,其他学生思考并概括该段中心。2、第一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主要作用是什么?明确:【1】庖丁解牛的技术怎样?该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的?【2】结合生活实际,宰牛是异常残忍之事,但庄子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B、第二、三自然段段。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2、概括这两自然段的中心。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第三段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

7、超的原因。3、质疑、释疑。【1】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有何作用?12【2】第三自然段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在该段中的作用是什么?【3】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4】对比良庖(割)、族庖(折)、庖丁(解)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用意是什么?四.学习成果展示1.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2.老师点评。五、探究主题: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