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

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

ID:9122773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8

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_第1页
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_第2页
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_第3页
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_第4页
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巴蜀穿斗构架的地域特色探究罗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在我国以木构为主的传统建筑大木构架体系中,穿斗构架是南方地区常釆用的结构形式。而巴蜀地区的穿斗构架兼有南方穿斗的共性,又有其个性。在特殊的地理条件、民俗文化的影响h巴蜀穿斗构架在构筑技术、构架组合、审美特质与持色空间营造等方面都体现出富有内涵的地域待色。关键词:穿斗构架;构筑技术;构架组合;审美特质;特色空间;人木构架决定丫建筑空间形式、尺度大小及建筑形态等。构架结构体系的运用受不同区域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习俗的影响,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体现

2、传统建筑本质的木体。穿斗构架作为大木结构体系最主要构架类型之一,广泛运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学界对穿斗构架的认知一般认为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云南的民居调研开始的。在《西南古建筑调查概括》屮,刘敦桢先生对这一构架形式首次给予了细致描述U1。1957年,刘致平先生在首次出版的《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一书中详细记叙了穿斗架特点,并指出穿斗架是我国两种木构架之一,是与北方及官式的抬梁构架相并列的南方(西南)形式[2]。从中国传统建筑穿斗结构,特别对南方地区的构架体系来看,其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但各区域之间,在构架形

3、式、形制、尺度、空间特色,营造技艺等方面也具有强烈的地域待征。巴蜀地区居于内陆腹地,承北启南,连东接西,自古与秦、楚、黔交融密切,受中原文化及少数民族习俗影响深远,区内自然环境复杂,多山多丘陵。巴蜀穿斗构架既有南方地区的共性,又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特点。1巴蜀穿斗构架构筑技术穿斗结构,又称为穿“逗”式,其受力特点在于“穿”。与穿斗相比较,抬梁构架中的横向梁,其受力特征是既受拉乂承受上方瓜柱、梁、檩条及屋面的压力;穿斗结构用柱距较小且柱径较小的落地柱直接承檩,柱与柱连接不用梁而用重要的横向联系构件穿枋,仅承受纵向的拉力,

4、而较少或不承受来自纵向的压力,并出挑枋来承托檐口(阁1)。巴蜀地区常用穿斗构架作为主要结构体系,其受力合理且结构巧妙,可根据自然地形的变化及实际功能需求的多样性进行自由调整,在巴蜀地区的民间建筑建造过程屮,极具适应性与优越性。1.1构架特征第一,灵活可变的多适应性。巴蜀地区穿斗构架属于檩柱支承体系,直接以柱承檩,以檩承椽。可根据功能及地势调整进深大小,进深由步架数量控制。可采用每柱落地或隔柱落地节约用料。以不同空间划分按需调整中柱位置及穿枋位置,形式可变,灵活多样。第二,构筑简便的可操作性。构筑时先根据所需形制对各类

5、木柱、穿枋、拉欠等进行加工,再用穿枋将不同长度的各类木柱横向贯穿起来形成各榀屋架,然后将每榀构架按进深方向立起,最后利用拉欠及地脚枋等横向连接固定即可。所需木构件及拼装屋架均在地面完成,施工简便可行,且形成的构架结构紧密,构造简单,整体性和稳定性好。第三,丰富多样的榫卯方式。木构件之间主耍以榫卯方式连接,各类构件利用外凸的榫(或榫头)与内凹的卯(或榫眼、榫槽)相互咬合固定,榫卯方式有“槽U榫”、“企IJ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通榫”等,可有效避免构件向各方向的移动,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必用时还采用

6、木楔木钉加固木柱与穿枋的交接处(阁2)。1.2构件特色第一,竖向构件。柱承受穿斗构架的竖向荷载。依每柱长短变化、是否落地及不同部位给予相应的名称,如前后檐柱、前后金柱、中柱、瓜柱等。普遍方式为一柱一檩,每根檩条由一根柱直接承托。柱可柱柱落地,即“千柱落地”,亦可隔一柱或两柱至多柱落地,间隔使用短柱“骑”于穿枋之上承托檩条,短柱长度也亦可按需变化,俗称骑柱或挂(瓜)柱,据巴蜀各地习俗短柱名称有所差异。巴蜀地区穿斗木柱使用的柱径通常较小,比较常见的柱径约20CT250mm(六、七、J*)左右。一般情况下,金柱及中柱的柱径

7、略大,既考虑结构受力稳定性,又融入民俗文化内涵。如屮柱会反映某些生活习俗与规约。柱柱之间距称之为步架,步架约100CT1500mm,其间可根据使用需要开门窗或做墙壁围护。第二,横向构件。穿枋是穿斗构架在进深方向上贯穿拉结及承托骑柱的重要构件,其将柱成排联系成一列构架,可直接贯通出挑檐檩形成硬挑。若每柱落地,穿枋只起到拉结联系的作用;若隔柱落地,穿枋还起承载作用。横向穿枋由下至上各部位依次为:地脚穿枋、下一穿(或头穿、腰枋)、上二穿、上三穿、顶穿,若房屋进深较大、屋架较高,则可增加穿枋数量至上四穿、上五穿等。地脚枋是联

8、系拉结底部各柱脚的穿枋,一般放置在支承柱脚的连续长条石基础上(连磉石)。地脚枋加强构架整体性,起“地圈梁”作用,每列构架柱脚处及前后檐柱柱脚需设置地脚枋。腰枋(头穿)位于楼层楼板之下,对应称之为下一穿,承托楼板的楼枕和骑柱位于腰枋之上,腰枋的高度是根据底层空间需求而定。尖穿一般离地约2m贯通各柱心,也可根据功能提高尖穿位置,楼枕及楼板位置也相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