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

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

ID:9143639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9

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_第1页
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_第2页
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_第3页
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_第4页
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究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林芳芳南阳理工学院音乐学院从文化传承、政治推动、经济发展、情感体验等角度,以及对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动力、戏曲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总结,进一步探索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制度规划、产业化拓展、人才培养、创作革新等的实现途径,促进河南戏曲的繁荣发展。关键词:河南戏曲文化;传播动力;问题;实现途径;基金:“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动力和实现途径研究”(项0号:2015-ZD-177)河南地处屮原腹地,文明发展渊源流长。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对周边地区乃至仝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吋代背景下,对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进行深层次分析,对于这一文化瑰宝的

2、传承和创新都非常重要。一、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动力(一)传播动力的有关理论文化传播的动力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多米尼克从“媒介经营与控制”的角度提出了“传播动力”的概念。这一概念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一些两方学者从“传者”与“受者”的不同视角来对传播活动的动力进行理论分析。这一概念引入中国之后,同样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学者从传播力、作用力、媒介权利的角度丰富了大众传播力学的理论框架。还有学者将传播动力的概念分解为主体动力、本体动力与媒体动力三种类型[1]。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来对传播动力进行理论阐释固然无可厚非,但更应当从现实

3、维度来认识传播动力的客观构成。(二)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动力分析1、文化传承21世纪的人类社会有着显著的多元化特征,文化的多样性关系到社会公众的闩常生活,也关系到民族文化在世界整体格局中的存续与发展。[2]要想在未来的多元文化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通过对既有文化的传承来塑造和维系特有的文化品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传承给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不竭动力。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不仅受到名人名家的支持,即使是社会基层对其重要性也有着清醒的认识。《秦香莲》《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经典作品至今传唱不衰,而一些具有现代艺术精神的新作品也不断涌现,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

4、《倒霉大叔的婚事》《人欢马叫》《老子•儿子•弦子》等等。从演员的层面来看,河南戏曲更是名师辈出,老一辈艺术家申凤梅、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海连池、胡美玲等与屮青年艺术家李树建、小香玉、王惠、贾文龙等薪火相传、交相辉映。河南的戏曲工作者主要采用学堂式与个人收徒两种教育方式,来实现河南戏曲文化的纵向传承。这种“主体动力”使静态的文木、曲谱转化为演员“活态化”的唱、念、做、打。[3]为了优化表演效果,艺术家们与吋倶进进行剧0改革,在场景设计、台词、人物形象塑造、演唱节奏等方面,都注入了既符合历史传统而又形态新颖的现代元素,使河南戏曲文化,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具有了深厚的传播基

5、础。2、政策扶持近年来,中央政府推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获得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党、政府和媒体的大力推动下,河南戏曲文化获得了更立体、更优质的传播平台。例如,郑王词曲、西坪民歌、大平调、怀梆、皮影戏、罗卷戏、越调、二夹弦、三弦书等被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播影响力曰益增加。3、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获得Y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大增加。与此同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扩大了戏曲文化的受众范围,更为其内容生产与渠道传播

6、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4]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下,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与商业力量密不可分。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梨园春》栏A组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做足了文章,创造了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力的豫剧传播平台。4、情感体验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艺术高于生活。但是,从木质上来看,艺术仍然来源于生活而II必须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推动固然重要,但普通群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对于河南人民而言,戏曲文化不是难以接近的阳春白雪,而是浸润着丰富情感体验的生活元素。哲学家

7、海德格尔说过,“只有当人有个家,当人扎根在传统中,才有本质性和伟大的东丙产生出来。”对于河南人民而言,戏曲几乎就等同于“传统”。根据著名学者王国维的考证:“纯粹意义上的戏曲起源于河南,形成于河南,兴盛于河南”。中原戏曲种类之多、密度之广,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是极其少见的。戏曲已经成为河南人与生倶有的精神基因,是河南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河南平民百姓听戏、唱戏的目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类的宏大概念并不直接相关。他们所追求的,无非是“说的河南话,唱的河南腔”。河南向来有“戏园子”之称,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田间地头,《花木兰》《朝阳沟》《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